39健康

如何应对肾穿刺并发症"围攻"

  1、血尿:几乎所有的病人在肾活检后都有镜下血尿,无需特殊处理,一般1—2天内会自行停止。约5%的病人会出现肉眼血尿,多为一过性轻度或中度的出血,只需鼓励患者多饮水,延长卧床休息的时间,多在2—3日后转为镜下血尿。少数严重出血者可输血处理并考虑到是否有肾周血肿或肾撕裂伤等严重并发症,应严密观察。

  2、疼痛:通常是在活检部位有轻微钝痛,一般3—5天内消失,可能与穿刺损伤腰部软组织有关。如果疼痛时间持续较长,腰胁痛和(或)腹痛明显,并有腰腹压痛,则应考虑到肾周血肿,应做B超检查。在罕见的情况下出现肾绞痛,这是由肾盂内形成的血块嵌顿输尿管引起,穿刺后多饮水可避免发生。一旦发生应注射阿托品解痉止痛并大量饮水利尿,以利血块排出。

  3、肾周血肿:肾穿刺后几乎每个病人都有肾周小血肿,可自行吸收痊愈无后遗症,因而无需处理。大血肿表现为腰痛、胁痛、后转为下腹痛,有时以下腹痛更为明显,酷似阑尾炎。出血更多时可刺激后腹膜引起腹胀、恶心、呕吐。体检可发现腰腹有明显压痛,甚至可触及包块可出现血色素下降、脉搏增快,甚至血压稍下降。B超可确诊是否肾周血肿。出现肾周血肿多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注射止血药并加强抗感染,预防血肿继发感染。L如血压下降还应及时输血,数日后还可辅助理疗,肾周血肿多可自限并逐渐吸收。

  4、肾撕裂伤:为严重并发症,多因穿刺针刺入肾脏的瞬间患者屏气不当、说话、咳嗽或移动身体使肾脏位置改变被针划破。其表现为剧烈疼痛,严重血尿,或在肾周围形成大血肿,血压及血色素很快下降。此时要及时输血,如血压仍不稳定则行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止血失败后才考虑摘除肾脏。应该说只要正规操作,患者良好配合,这一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5、动静脉瘘:可表现为持续性血尿,也可无任何症状。如果肾穿后在肾区听到低调杂音,提示有动静脉瘘形成,确诊则有赖于肾动脉造影。大的动静脉瘘在造影时可作瘘闭塞术,小的动静脉瘘可自行愈合。

  6、感染:多与穿刺时消毒不严或原有肾内感染有关。肾感染性疾病是肾穿刺禁忌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按无菌操作,一般不会出现肾穿后并发感染,如果发生则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7、损伤邻近器官:包括肝、脾、肠、胸膜等,目前是在B超或X线定位引导下操作,准确率高,这些并发症几乎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操作者的经验、病人的全身情况、合作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相对禁忌症有关,只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按操作规范进行,严重并发症完全可以避免,经皮穿刺肾活检是十分安全的手术。

(实习编辑:潘东波)

2008-06-04 00:41: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儿童吃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会经常打嗝吗
儿童吃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可能会经常打嗝。首先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剂量和服用方式,可尝试将药物稀释后服用或在饭后半小时服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其次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儿童反应,若打嗝频繁且伴随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首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明液体,其主要成分为1,6-二磷酸果糖三钠,属于酸性盐类物质且渗透压较高。当儿童服用后,药物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直接刺激,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或蠕动异常。尤其是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黏膜屏障较为薄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这种刺激可能导致胃内气体排出受阻或逆蠕动增强,从而引发打嗝。其次,果糖二磷酸钠需在体内经酶催化代谢为果糖-6-磷酸和磷酸,部分儿童可能存在果糖代谢酶(如醛缩酶B)活性不足或个体差异,导致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未及时代谢的药物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可能发生发酵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使胃肠道内气体量增多。当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日常护理中可适当顺时针按摩儿童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和气体排出,同时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减轻胃肠道负担。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打嗝不止是中风的前兆吗
一般人偶尔打几次嗝是很平常的现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打嗝可能与中风存在关联。先别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打嗝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打嗝的出现和消失都没有特定原因,人们偶尔都会多打几个嗝。不过,短时间内打嗝还是有一些特定的触发因素,比如:a、饮酒可能会引发打嗝。b、抽烟可能会导致打嗝。c、室内温度突然变化或体内温度突然变化。例如,突然把空调温度调低,或者吃、喝了冷的东西后,马上又食用热的东西。d、喝东西速度太快。e、情绪问题,如压力或恐惧。f、吞入空气。例如嚼口香糖的时候。【打嗝打不停可能是疾病征兆】打嗝是由横膈膜非自主且突然的运动引起的。横膈膜是位于肺底部的一大块肌肉,它与肋间肌共同作用,帮助人们呼吸。横膈膜的运动使声带快速关闭,从而产生打嗝声。打嗝可能在几分钟后自行消失,无需任何治疗,这属于正常现象。大多数人只是偶尔打几个嗝,很少有人会连续打嗝超过48小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比如:1、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或哮喘。2、心理问题:如恐惧。3、代谢综合征以及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状况:如脑损伤或肿瘤。5、使用某些诊疗手段或药物:如麻醉、化疗、苯二氮卓类(常用的镇定安眠药)。【中风有哪些症状?】偶尔打嗝是正常的,但如果长时间不停地打嗝,甚至持续数天、数周,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建议直接寻求医生的帮助,详细了解打嗝与中风的关系。长时间打嗝除了可能预示着上述疾病外,中风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要多留意是否有中风的相关症状,比如以下6种:a、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问题。b、突然无法正常走路,感到头晕,或失去平衡。c、突然剧烈头痛。d、突然说话困难,可能口齿不清,甚至在清醒状态下完全无法说话。e、由于虚弱和麻木,突然无法将两只手臂同时举起。f、脸部可能会有一侧下垂,无法正常微笑。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人打嗝是什么原因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饮食因素、外界刺激、精神因素等,以及疾病因素如胃食管反流病、脑血管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过快、过饱,或者食用了过热、过冷的食物及饮料,都可能刺激膈肌,导致膈肌痉挛,从而引发打嗝。此外,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会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也可能诱发打嗝。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产气食物来缓解。2、外界刺激:突然吸入冷空气,或者腹部、胸部受凉,会使膈肌受到寒冷刺激,出现痉挛。另外,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若快速饮水或进食,也容易刺激膈肌,引发打嗝。通常可以通过喝温水、热敷腹部等方式,温暖膈肌,缓解痉挛。3、精神因素: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精神状态时,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膈肌的正常运动,导致打嗝。要缓解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心态,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二、疾病因素:1、胃食管反流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胃内容物会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进而刺激膈肌,引起打嗝。患者通常还会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治疗上,一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同时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促进胃排空。2、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可能影响到脑部的呼吸中枢或膈神经的调节功能,导致膈肌功能紊乱,出现打嗝。患者往往还伴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脑出血可能需要手术止血,脑梗死需要溶栓、取栓或进行药物治疗等。如果偶尔打嗝,一般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打嗝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为什么会突然打嗝
突然打嗝可能是由饮食过快、吸入冷空气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由胃炎、膈肌肿瘤等疾病因素导致,建议若打嗝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过快:进食速度太快,会导致大量空气随着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这些空气积聚在胃内,会刺激胃和膈肌,引起膈肌痉挛,从而导致打嗝。通常还可能伴有胃胀等症状。2、吸入冷空气:突然吸入大量冷空气,会使膈肌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膈肌的不自主收缩,产生打嗝现象。可能会伴有短暂的腹部不适,一般无其他明显症状。二、疾病因素:1、胃炎: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胃的消化功能会减弱。当进食后,食物在胃内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容易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上逆刺激膈肌,就可能引发打嗝。常伴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2、膈肌肿瘤:膈肌上的肿瘤会直接刺激膈肌,使其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膈肌痉挛,引发打嗝。除了打嗝外,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过饱,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大豆、洋葱等。另外,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可适当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气直接吸入。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打嗝,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因为情绪因素也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打嗝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