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肾病 > 肾病保健

提防肾病从小处做起

举报/反馈
2008-05-28 01:07:0039健康网社区

  其实肾病离我们很近,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痛风等患病时间久了就可能影响到肾脏,有的甚至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此外,一些感染和服药不当也会导致肾衰竭,如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竟然常常在蚊子叮咬之后发生,急性肾炎常在链球菌感染之后发病,狼疮性肾炎常因太阳暴晒

  诱发,马兜铃酸肾病常在过量服用含关木通等药物后发生。做好预防,就要从预防基础病、注意生活细节做起,专家提醒——防肾病从细节做起。

  最近,一个横跨两年的新闻事件引人注目,来自湖南常德市的两个尿毒症患者,因为两个家庭中各自肾源提供者与自己配型对不上,却与对方成“绝配”,双方家庭同意“交叉换肾”。在广医二院,医院伦理委员会以8∶1“暂缓”这一提议;而在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却以13票全票通过,“交叉换肾”手术成功进行。这个新闻令人们一时间对肾病高度关注。其实,尿毒症病人发展到换肾已经是肾病的终末期了。

  人们不禁要问:什么病会引起肾病?

  1 肾病早期无症状易忽略被误诊

  广东某医院肾内科徐大基教授介绍,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70%是继发性肾病,肾脏本身有很好的代偿功能,他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肾脏就好比一座大厦,当大厦有100名清洁工的时候,大厦能保持非常清洁,当一小部分清洁工因故不能上班时,大厦还是能保持整洁,因为其他的清洁工代替了他们的工作,随着清洁工的不断减少,大厦的清洁度就不能维持了。也就是说,大部分早期肾病都是无症状的,这也是易被忽略的原因。

  该院曾收治一位典型患者,该年轻男性患者,体格健壮。只是感觉有点累,他做内科医生的母亲发现他面色不好,就叫进行血液检查,查了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由于平时胃口差,饮食也不太规律,就去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胃炎

  检查到这里,就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可能平时饮食不规律造成胃炎,因为胃口不好、饮食少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贫血,因为贫血所以有些累。长期以来这位患者按胃炎、营养不良进行治疗。后来患者有一次与朋友饮酒,第二天迟迟不能起床,其母亲一看,浮肿明显,随后进行小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结果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马上进行透析治疗。

  徐教授指出,很多肾脏病是在体检时发现,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体检,查尿常规可以了解许多肾脏病的情况。另外一些肾脏病出现的症状,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等等有常常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如果医生没有警惕也容易造成误诊。

  2 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年仅25岁的阿慧怀孕的时候查出高血压,但却没有按时服药控制血压,临产的时候出现尿毒症的症状,再治疗为时已晚,现在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56岁的何先生也是高血压患者,因工作繁忙和不重视治疗,某次出差停药2个月,回来后因剧烈头痛住院,后又因血压控制不好引起中风,住院后查出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控制不好导致肾衰竭的案例在临床中很常见。徐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10年后,100%均有轻微或严重肾脏损害,如血糖控制良好,将减少和推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成人定期进行体检十分重要,每半年就必须做一次尿液检查、量血压,许多肾脏病人的初诊都是在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或高血压等情况。由于肾脏的代偿作用,需要进行实验检查才能确诊,如果等到身体感到不适时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

  3 警惕药物性肾损害

  徐教授介绍,所谓中毒性肾病,就是指药物、化学物质及物理性毒物所引起的一类肾脏疾病的总称。这类疾病有多种表现,病人可出现疲乏、腰痛、水肿、蛋白尿、血尿、尿量减少或增加、尿比重降低、尿钠增多、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临床类型可有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同表现。

  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某些抗菌素、部分解热镇痛药、造影剂、金属制剂、个别中草药及其制剂等。药物性肾损害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则肾脏功能可逐渐恢复。很多西药可能造成肾损害必须加以重视,如氨基糖苷类引起的肾损害及急慢性肾衰。

  此外,相信民间偏方和自我药疗酿惨剧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曾有病人因为胃病吃马蹄铃,误信偏方吃关木通吃成肾衰竭,甚至死亡。有位向来体健的青年男性,因为体检发现肾结石自行购得大量木通煮水以利尿通淋,但用药后患者出现小便量少,自行查阅资料后发现所购的木通为关木通,具有肾毒性。这时病人不是选择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而是又自行以盐酸探吐方进行催吐,认为应用催吐的方法将喝进去的药水吐出来就好了。可是,结果并非如此,患者很快出现严重呕吐、少尿、水肿、昏迷,最后死亡。

  徐教授提醒,患者用药前一定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如不能辨别就要咨询医生。

(实习编辑:潘东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