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病因病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肾病 > 肾病病因病理

慢性肾病六成源自感染

举报/反馈
2014-04-26 06:18:59大河网

  近日,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发布的数据称,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8%,在慢性病患者中,不少是各种感染诱发的,其中就包括感冒

  慢性肾病发病率10.8%,儿童青少年患病多

  年纪轻轻,就患上肾病,一个好好的壮劳力就“废”了。这是过去很多人对肾病的印象。

  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说,在他刚工作的几十年前,肾病几乎没的治,如果发展到尿毒症,更是“绝症”。“那时候确诊尿毒症的人,几乎没有活过半年的。而且治疗费也高得吓人,尿毒症治疗一年要一万多块钱,当时普通人的月工资也只有十几块。”

  与肿瘤、心血管病等最大不同是,慢性肾病是个“年轻病”。在10.8%的慢性肾病发病率中,儿童青少年比例不小。

  陈江华教授分析,感染引起的,比例不小。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因,比如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感染,特别是儿童,就有可能诱发肾脏疾病。

  成人或者青少年如果生活不规律,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加上不大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憋尿、不喝水、乱用药物等,都可能造成肾脏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初春或季节交替之时,肾脏病例就会有所增多。

  在全身器官中,肾脏是储备功能最为强大、最“任劳任怨”的。因为肾脏的储备功能高达80%,只要单侧肾的1/3还保持着功能,就能使其正常“运转”。不像其他脏器稍有损害就反应强烈,而肾脏功能在一点点被损害的过程中,因为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会被忽视,等到肾脏功能丧失70%以上后,人们才会察觉,此时,病情已很严重了。

  糖尿病肾病未来可能“爆发”

  在国外,因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引起的肾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陈江华教授介绍,国内的趋势,以后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将呈“爆发”式增长。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意义重大。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肾脏通过源源不断地产生尿液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正常的肾功能对健康至关重要。”陈江华说。

  我国慢性肾脏病面临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以及治疗不规范的现状,陈江华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防治理念,对有高危因素的重点人群,实行重点干预。

  怎样才能早发现慢性肾病呢?陈江华说,定期尿检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尿检可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尿常规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发现肾损伤。

  11个危险信号警示肾脏衰竭

  当肾脏出现损伤时,人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此时千万不能忽略,应尽快就诊,大多数急性肾炎是可以治愈的,同时早发现,早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对预防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下面让我们盘点一下肾脏衰竭的危险信号以及患者的认识误区:

  一、水肿

  眼睑、脸部、小腿等部位出现轻微的水肿(患者会误以为喝水过多,体重增加,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二、没劲

  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者其他原因)

  三、腰痛

  肾脏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两侧,所以肾脏有病时,会感到腰痛。

  四、不想吃食物

  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有些患者总是先去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

  五、尿蛋白和尿潜血

  六、尿有泡沫

  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七、尿多尿少

  排尿次数频繁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

  八、尿路感染

  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治疗不彻底,时间长了,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

  九、贫血

  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当肾功能损害时,也会造成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看贫血)

  十、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十一、高血压

  高血压肾病。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血压如果高了,要当心是不是得了肾脏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