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肾病 > 慢性肾衰

肾衰顽疾 各路专家讨伐

举报/反馈
2008-04-02 00:46:0039健康网社区

  黄肿的脸,无助的眼神是肾衰的症状,不少人把它称为“亚癌症”,病人被疾病的痛苦折磨,家庭几乎在一夜之间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肾衰并不全是一夜之间就会来临,而是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早期注意肾的问题可以减少很多痛苦,但肾脏的病变却隐藏得很深,在肾病的最初阶段,症状并不明显,特别是与其他病症有很多相似之处,极容易被勿视或误诊。

  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环境和抗生素药物的积极应用,因感染所致的慢性肾炎,以及由此引发的尿毒症已有减少趋势,但由高血压糖尿病等诱发的尿毒症却日益增高。这一群体,起初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尚未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程度。可是实际上,他们已经戴上“候补”尿毒症的帽子。这一时期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随着肾功能损伤的渐进发展,就会到达尿毒症阶段,肾脏将无法排出毒素和多余水分,不能发挥多种调节体内生理功能的作用,只能靠肾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三种方法维持。

  一、肾衰病因据统计,我国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肾衰的病因依次是: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糖尿病;3、原发性高血压;4、肾间质炎;5、多囊肾。此外还有尿路结石梗阻、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内氏肉芽肿、系统性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肝硬化等;其他原因还有如毒品、生物制品、重金属、蛇毒等。

  尿毒症可有以下表现:1、胃肠道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有尿臭味、口腔糜烂、消化道出血等。2、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不振、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痛,有时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可有嗅觉异常、神经性耳聋,咽部及舌部肌肉无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肌肉颤动甚至抽搐、昏迷。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有高血压、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并可有小动脉、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可影响视力及视网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心包摩擦音(纤维素性心包炎),少数可有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4、造血系统表现严重贫血为主要症状,晚期患者多有出血倾向,常伴有皮下淤斑,鼻衄、牙龈出血,甚或发生呕血、便血血尿等。5、呼吸系统表现呼出的气体有尿味、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6、皮肤表现干燥、脱屑、无光泽。部分患者皮肤较黑,是弥漫性黑色素沉着所致。尿毒症毒素从汗腺排出后,会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刺激皮肤可引起尿毒症性皮炎和皮肤瘙痒

  如果出现上面的症状,应尽快到大医院找专科专家咨询,不要胃口不好就看消化科,贫血的就去血液科,做一个针对性较强的检查,看看是否有肾病。

  二、肾衰防治

  慢性肾衰是国内外肾病界公认的顽症,目前为止尚无根本的解决办法。预防尿毒症关键要保护好肾脏,建议有上述基础病的患者每半年或1年做1次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应包括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肾B超、尿液分析等。如果能注意防治,可使恶化的速度减慢,尽量延缓肾功能衰竭。

  1、早期预防,防肾衰的关键。即一级预防,对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难治性肾病等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2、加强随诊,检测病情。绝大部分肾脏疾病的治疗还没有达到痊愈的水平,只能说临床缓解,对于未进入慢性肾衰的肾脏病患者,积极预防;而对于已进入慢性肾衰阶段的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最好每3到6个月检查1次,这即是“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3、当心感冒和感染“偷”走肾功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活要有规律,清晨可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进行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当然要避免风、雨、雪等天气外出,并应注意四时变化,及时添减衣服。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烟酒辛辣煎炸之品,同时可根据医生指导顺应四时更替随时调节饮食。感染发生后,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千万要小心,严格遵医嘱用药。

  4、控制血压降血脂。运动与静养,合理安排。慢性肾衰患者的休息时间相对要比运动时间多一些,尽量减少熬夜,尽量少调生物钟,保持机体状态的平稳。

  5、调整饮食,营养护肾。提倡低蛋白饮食。

  6、精神状态好,胜良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

(实习编辑:潘东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