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目前,慢性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有一些病人是因为出现症状,如浮肿或尿中有大量泡沫而就诊的,但多数人是在体检中查处尿蛋白而被发现的。
那么,当尿常规检查中出现尿蛋白阳性(有“+”号)时,是否意味着肾脏有事呢? 正常尿中也有蛋白,但很少查出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蛋白尿,正常人的尿中是否也会有尿蛋白。
肾脏是一个过滤、重吸收的系统。人体的代谢产物都先经过肾小球过滤,然后在肾小管中,大部分物质又被重吸收回体内,剩下的废物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质会被重吸收回体内,但让会有少许排出。所以,正常人尿中会有蛋白质,只不过很少。
通常,在早晨作尿常规检查时,结果是阴性的,就算作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会小于150毫克。
但是,如果肾脏出现炎症或损伤,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或者肾小球重吸收功能下降,就会漏出多一些的蛋白质,此时就会有蛋白尿产生。根据蛋白质的多少,可定为“+”(代表24小时的蛋白尿定量大于150毫克)、“++”、“+++”或“++++”。
漏出的蛋白质越多,“+”号就越多。所以,蛋白尿是肾炎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 出现蛋白尿,肾脏不一定有问题 如此说来,出现尿蛋白阳性,就是患上肾病了吗? 不一定。因为如果饮水很少,尿液过于浓缩,尿量就会减少,此时单位容积内蛋白含量就多,尿检查时也会出现尿蛋白阳性。
同样原理,如果饮水过多,尿液被稀释,即使原来的尿蛋白是阳性,也会变成阴性;只不过,这是假阴性。 另外,化验前如有发热、剧烈运动,或前一天吃了较多蛋白类食物,也可引起生理性的蛋白尿。
如果排除了上述因素,那就提示可能有肾病,尤其是蛋白尿持续出现(三次以上),且量较多(“++”以上)时,通常意味着肾脏有实质性的损害。但要确诊,还有赖于做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检查。
可见,随便收集一次尿去检查尿蛋白,其临床意义有限。纵使结果是阳性,也不能马上确诊为肾病,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 温馨提示:在化验前一晚12点后一般不再饮水,用次晨第一次小便的尿液做检查较好。
尿蛋白减少,病情也可能恶化 已经患有慢性肾病的人,都会很在意尿蛋白究竟有几个“+”,其实医生也很在意这点。那么,尿蛋白“+”号越多,病情就越重吗?尿蛋白 “+”号减少,是否就代表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呢?
其实,这也是不一定的。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标志和危险因素,但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应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例如,但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有可能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但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
因此,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程度,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还要结合全身情况、肾功能、生化检查,尤其是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蛋白尿不消失,别慌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慢性肾病病人,虽经长期、正规的治疗,壳蛋白尿仍不能消失。此时该怎么办?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过于纠缠,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肾病病人的蛋白尿,即使经正规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消失。
病人要知道,此时治疗的目标是以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一定要彻底消除蛋白尿。
一般认为,如病人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1.0克以下,可明显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下降到这个指标时,病人就可以高枕无忧。
我们仍应观察尿液的情况,且应定期(至少应每1~3个月1次)检测血压、肾功能、尿沉渣、尿蛋白等的变化;女性病人若要妊娠,前后更应加强监测。
(实习编辑:张丽娟)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副主任医师
茂名市中医院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肾内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株洲市石峰区湘天桥2号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88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庆阳市西峰区长庆北路173号西一路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海城市八里镇
三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中路一段44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