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肾脏损害,临床上以出现持续的蛋白尿为主要标志,即持续白蛋白尿>200微克/分钟或300毫克/24小时,一般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约20%~40%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病人肾病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病程20-25年者发生率为40-50%;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0%-50%左右。如进入中晚期肾衰, 则可逐渐出现尿毒症症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糖尿病患者在透析病人中所占比例早已超过肾炎(美国超过40%,居第一位)。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糖尿病人所占比例虽然低于肾炎,但该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控制力度相距甚远。

  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主要由于高血糖对肾小球和肾血管的损害。人的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小球,每个肾小球就是一团细小的动脉,长期高血糖可逐步引起肾小球硬化。高血糖还会损害肾动脉,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肾动脉硬化甚至狭窄,继而出现肾功能下降。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其早期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常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20~200微克/分钟,或30~300毫克/24小时);而临床肾病期,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μg/m,或300毫克/24小时,或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约有 1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排出率>3.5克/24小时,血清蛋白降低,可伴水肿。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危害性大,必须对其防治十分重视,关键在于早期防治与综合防治。首先应当重视早期防治。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其是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测2次或2次以上。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基本措施。血糖必须达标,即空腹血糖水平<140mg/dl(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80mg/dl(10.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0%以下;如部分病人空腹血糖水平<110mg/dl(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40mg/dl(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5%以下,则更为满意。

  同时,应当强调综合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高血脂、高尿酸、高体质指数(肥胖或超重),以及减轻微血管病变等。尿微量白蛋白必须定期检查,以尽早发现肾损害,尽早治疗。合并高血压者,应积极控制血压,保证降压达标(130/80mmHg以下)。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严格限制主食量,避免甜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同时,还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0.8~1.0克/日/公斤,出现蛋白尿后0.8克/日/公斤以下。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2010-03-17 00:26:00浏览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