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育儿
妇科
男科
保健
饮食
性爱
心理
减肥
整形
诊疗
心血管
肿瘤科
图片
服务
39问医生
就医助手
疾病百科
药品通
首页 > 阅读频道 > 杂志期刊 > 最新上架杂志

引起视疲劳病因分析及防治

2009-10-26 来源:《当代医学》

A-A+

  视疲劳是以患者主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形成的一种错综复杂的综合症状,又称眼疲劳,在眼科门诊中,视疲劳的患者比较常见,尤其是随着电脑等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使视疲劳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本文回顾性分析视疲劳为首诊的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及防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诊治疗主诉视疲劳症状146例,男性76例,女性70例;年龄19~74岁,平均(59.4±8.5)岁。首诊主诉为视作业不能持久或用眼后会出现视物模糊、流泪、眼胀、眼痛、头痛等症状,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除,严重者有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表现呈阶段性及多样化,常在用眼过度及身心状态欠佳时出现。

  1.2 诊断标准 通过检查发现,除有屈光不正及轻度结膜炎外,未见其他独立眼病[2]。按照症状分为3级:轻:用眼后出现眼部酸、胀等眼部症状,休息后很快恢复,对学习和工作无明显影响;中: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重:除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和视作业不能持久外,尚有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1.3 方法 对所有视疲劳病例,除详细问诊外,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查远、近视力;外眼及眼底检查,遮盖与交替遮盖法查眼位,屈光检查,全身检查和环境因素调查。

  2 结果

  146例视疲劳病例中轻86例、中40例、重20例;按发病原因分析,归纳为3种:眼部因素性视疲劳90例;环境因素性视疲劳46例;体质因素性视疲劳10例。90例眼部因素中,肌性视疲劳50例、调节性视疲劳20例、症状性视疲劳16例、视像不等性视疲劳4例。

  3 讨论

  视疲劳是以患者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心理)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并非独立的眼病,因而被称为视疲劳综合征,属心身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眼科学和视光学发展以及精密仪器的出现,大多数学者逐渐认同视疲劳的整体观念,既有局部原因,也有全身因素。本研究观察了146例患者,发现引起视疲劳原因复杂,可归纳眼部因素、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3种,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综合分析。

  3.1 眼部因素 ①肌性视疲劳常发生于隐斜、眼肌麻痹、集合功能不全、屈光不正,由于双眼的眼外肌失去平衡,而造成视疲劳,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为了保持双眼单视,双眼内直肌共同收缩,距离越近所需集合功能越大,内直肌收缩也越强,当集合功能不足时,可发生视疲劳,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由于近点距离近不需要或少用调节力,集合与调节平衡关系遭到破坏、集合多于调节而发生视疲劳;长期戴矫正过度的远视眼镜,也可造成集合功能不足,逐渐成为外斜视。应以矫正屈光不正为首项措施,配戴合适的眼镜(包括屈光度合理、瞳距适应、散光轴位均调整准确),配合眼外肌训练,以提高双眼协调运动能力,增强融合功能,

  扩大融合范围,以补偿集合不足或外隐斜的缺陷,维持双眼视觉功能[2]。②调节性视疲劳是指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眼有疲劳感,常发生在远视、老视,视疲劳时有精神不振、思睡、头痛、眩晕等症状,如果给予眼镜矫正或适当休息后,疲劳感即可消失。③症状性视疲劳常为部分眼病或某些全身病所致的眼部症状,如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眶上神经痛、感冒等,近视矫正过度、远视矫正不足、不规则散光、眼镜制作上材料不合适等,都可发生症状性视疲劳。④视像不等性视疲劳。正视眼中约有10%有视像不等,两眼度数相差2.00D以上为不同视,不同视症状是左右眼视网膜像在大脑里不能形成单一像,患者双眼交替使用,视力相对差的一只眼可能是隐斜或显斜,出现融像不全、立体视低下、目眩、晕车等症状,因此,不等像视很容易产生视疲劳。应通过配戴接触镜,使两眼产生像的不等视减少到最小限度,或者先试戴较低度数的镜片,然后逐渐提高镜片度数,同时加强训练视力较低的眼[3]。

1 / 2 上一页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今日推荐

预约挂号

大家都在看

热搜推荐

诊疗

APP快速预约挂号
进入诊疗频道

问医生

我要问医生

找药品

药品通

常见病用药

进入药品频道
下载APP,每天都能看健康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