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冻久了可能会导致低体温症、冻伤、体温过低、失温以及心血管系统紊乱。

1.低体温症
低体温症是由于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导致核心体温下降到35℃以下。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心率减慢等,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2.冻伤
低温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组织缺氧和代谢产物积累,从而引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硬结或水泡形成,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感染。
3.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是指人体核心温度降至正常值以下,通常低于36℃。这是对寒冷环境的生理反应,旨在保持内部器官的稳定温度。长期体温过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认知能力、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
4.失温
失温是由于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导致核心体温下降,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会引起思维迟钝、行动笨拙、协调性差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5.心血管系统紊乱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心血管系统紊乱。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寒冷天气下,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如穿着多层次衣物、佩戴帽子和手套,以减少上述风险的发生。若已经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