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天气潮湿请预防手足癣

  天气温暖潮湿,皮肤科门诊中手癣(鹅掌风)、足癣(脚气)、股癣等病人明显增多。春季是真菌病活跃的时节,由于真菌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家人患有真菌病,须注意卫生防护,以免在家庭中播散。

  南方的春夏季是真菌疾病的高发期,些季节至少比冬季多40%~50%,这是因为真菌生活力极强,喜好潮湿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26℃,而且对紫外线、放射线等也有相当的抵抗力。另外,真菌对营养要求低,所以易生长,人们可从大气中动植物体、地板上和土壤里等地方检出致病真菌。

  所以,真菌无处不在,感染人类的机会也无时不有。但从临床致病情况分类主要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而在皮肤科门诊中常见的真菌病主要是浅部真菌病,它是由浅部真菌侵犯表皮、毛发和甲板引起,通常所说的“癣”是指浅部真菌病的一部分。

  根据侵犯的部位不同,癣病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和花斑癣等。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增厚、变、变形、缺损等,局部瘙痒明显,本病容易复发,男女老幼均可发病。

  浅部真菌病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真菌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滤过紫外线灯检查,必要时还可做病理活检。

  治疗浅部真菌病,应根据不同的疾病来选择药物。一般以外用药为主,包括复方苯甲酸溶液、复方间苯二酚搽剂、复方水杨酸酊剂以及酮康唑软膏、联苯苄唑软膏、特比萘芬软膏、克霉唑软膏等。但对于皮损面积大,炎症显著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以及头癣、甲癣等患者,应在外用药的基础上,联合短程应用口服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应坚持治疗到皮损痊愈为止,有时可适当延长1~2周。

  长期以来,人们对浅部真菌病认识不足,认为病情不影响健康,故从不主动求医,任由病情发展。另外,有的人即使就医,也是病情好转即停药,往往造成再次复发。

  预防是防止浅部真菌病反复的关键。所以,要预防浅部真菌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鞋、换袜,袜子要和衣服分开洗,鞋子要透气,帽子、枕巾、毛巾、内衣、内裤等要经常清洗、晾晒和消毒处理。

  不使用公共拖鞋、浴盆、毛巾、用具等。对易感人群,如身体抵抗力低,过度肥胖者,爱出汗或者患有慢性病、营养不良、特殊职业如驾驶员、矿工、运动员等,要尽避免和其他患者以及患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宠物密切接触,避免滥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以免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患病后要及时确诊治疗,疗程要充足。

(实习编辑:易校吉)

2009-08-17 08:04:00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手足癣用什么药膏效果好
手足癣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卢立康唑乳膏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一般是比较好的。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属于一种抗真菌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疾病,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2、硝酸咪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可以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疾病,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影响真菌的代谢过程,起到抗真菌的作用。3、联苯苄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影响真菌的代谢过程,起到抗真菌的作用。4、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可以干扰真菌细胞壁的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作用,影响真菌的脂质代谢,起到抗真菌的作用。5、卢立康唑乳膏卢立康唑乳膏属于一种抗真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疾病,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的情况。另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手足癣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手足癣,可以通过观察症状、真菌检查、皮肤镜检查、真菌培养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1、观察症状 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脱皮、水疱、糜烂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以上症状,有可能是手足癣。 2、真菌检查 如果患者在进行真菌检查时,检查结果为阳性,则可以判断为手足癣。 3、皮肤镜检查 由于手足癣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可以通过皮肤镜的方式进行检查,能够观察到皮肤表面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情况,如果存在真菌感染,则可以判断为手足癣。 4、真菌培养检查 真菌培养检查是一种检测真菌的检查方式,可以判断患者皮肤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情况,如果在皮肤镜下观察到皮肤癣菌,则可以判断为手足癣。 5、血常规检查 如果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手足癣的发生,此时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并且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情况,则可以判断为手足癣。 如果患者确诊为手足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涂抹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同时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手足癣中医辨证论治
手足癣中医辨证论治可采用中药外敷、中药泡洗、拔罐疗法、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等方法进行治疗。 1.中药外敷 手足癣患者可使用苦参、黄柏、地肤子等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中药进行研末后与适量蜂蜜、凡士林油等调和外敷于患处。一般每日外敷2-3次,每次约为15-30分钟。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皮肤炎症,缓解瘙痒。 2.中药泡洗 患者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进行煎水泡洗患处。每日泡洗1-2次,每次15-30分钟,有助于清除局部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拔罐疗法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对特定穴位如曲池穴、三阴交穴等进行拔罐。此法可以辅助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病原体滋生。 4.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口服,如湿毒清胶囊或百癣夏塔热胶囊。这些方剂能调节体内湿热平衡,从内部消除病因。 5.中药熏蒸 采用艾叶、苍术、桑寄生等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熏蒸,使药力渗透到皮肤深层,熏蒸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此方法可增强免疫力,预防复发。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日更换鞋袜,并在阳光下晾晒。勤洗手、勤洗脚,并且清洗后保持手脚干燥。同时,定期复查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得了手足癣应该注意什么
通常情况下,得了手足癣应该注意饮食调理、个人卫生、遵医嘱用药、避免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1、饮食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个人卫生手足癣通常是由于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瘙痒、脱皮等症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脚,以免继发细菌感染。3、遵医嘱用药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避免交叉感染手足癣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患者在患病期间与他人共用毛巾、鞋袜、浴巾等物品,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建议患者在患病期间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病情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水疱型手足癣怎么治才能除根
水疱型手足癣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除根。1、一般治疗水疱型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手掌、手指间、足底以及趾间的皮肤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并伴有瘙痒、脱屑等症状。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手抓挠患处,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外用药物如果患者局部出现水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水杨酸搽剂、复方苯甲酸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抑菌的作用,从而缓解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外用水杨酸软膏、阿莫罗芬搽剂等药物治疗。3、口服药物如果患者局部出现皮损,且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的药物进行治疗。4、物理治疗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5、中医治疗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进行处理,能够辅助祛除疾病。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中药外洗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的情况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