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盛夏用凉席警惕皮肤病上身

  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们习惯睡凉席,但有些凉席的缝隙中寄生着螨虫等致敏原,它在人们的皮肤上叮咬。特别是汗液浸湿凉席后,汗液产生的代谢废物,加大了对皮肤的刺激,导致身体接触凉席的地方红肿、瘙痒、疼痛并起小红疙瘩。这就是凉席性皮炎,如果不及时诊治,红斑面积逐步扩大,起水疱,反复搔痒脱屑。严重时可合并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感染,引起发烧、发炎,产生脓疱疹、体癣等皮肤病

  专家解析:两种问题导致凉席皮炎

  睡凉席为何会得皮炎呢?据专家介绍,凉席性皮炎一般是由凉席的材质引起的。首先,有些凉席中含有一种致敏原,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在接触这种物质后,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另外,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凉席材质主要为竹子、草苇或藤。草苇材质的凉席缝隙中容易寄生螨虫,加之皮屑、灰尘、汗水容易渗入苇席的缝隙中,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就会滋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导致孩子患上皮肤病。

  专家建议,夏季预防凉席性皮炎的简单办法是尽多用纯棉制品或亚麻制品,少用凉席和化学纤维产品;如果是螨虫引起的皮炎,要及时进行治疗,并要经常把凉席拿到室外接受“日光浴”。

  预防对策:凉席皮炎预防6方法

  特别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这种皮肤病进行预防。主要预防方法有6种。

  选择好凉席

  选材时最好选用竹席或藤席,不要选用草席,因为草席容易生螨虫,草席本身也是过敏原。

  凉席定期杀菌

  新买凉席、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每年首次使用凉席前,要用热开水反复擦洗凉席,再放到阳光下暴晒数小时,这样能将肉眼不易见到的螨虫、细菌及其虫卵杀死。秋季存放凉席时也以此法进行,内放防蛀、防霉用品以抑制螨虫的生长。

  用樟脑杀菌

  可将樟脑丸用榔头敲碎,把樟脑丸碎末均匀地撒在凉席面上,随后卷起凉席放在床上捂上一小时。以后除去樟脑丸碎末,再以清水用抹布擦抹凉席(抹两次),然后将凉席晾晒,使樟脑丸气味尽快挥发。

  喷洒杀螨药

  为消除凉席中的螨灾要用杀虫药物“消杀灭”或“杀虫威”等喷洒,喷洒后2小时,再用湿布把药液擦干净。凉席要每天擦抹,并保持干燥,室内要保持通风。

  过敏别用手抓

  孩子一旦患病,千万不要让他们用手抓。因为指甲里藏有细菌,如果抓破会导致感染;父母也不要用花露水、风油精、痱子粉盲目给孩子止痒,因为患病儿童的皮肤本来就已经很敏感,使用这些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到医院就诊,或者去正规药店购买抗过敏性药膏,如艾洛松(适合1—2岁幼儿)、尤卓尔(适合10岁左右孩子)涂在患处。

  别把皮炎当湿疹

  由于家长很难区分各种相似的病症,可能会把凉席性皮炎误认为是“水痘”或者夏季“湿疹”,盲目大意、延误治疗。所以,一旦孩子出现皮肤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确诊治疗。

  医生:凉席首次使用前 一定要暴晒除螨

  家住斗池新村的周先生这两天总是觉得身上很痒,还长了一些红红的疹子,经检查虫咬皮炎。周先生想起来,前两天刚把凉席拿出来,还没来得及洗就用上了。医生认为,周先生很可能是被凉席里“潜伏”的螨虫叮咬。

  医生称,最近气温回升,螨虫、蚊子等蚊虫开始活跃,因虫咬而引发皮炎的人也大幅增加,其中大多数是皮肤娇嫩的孩子和年轻人。夏季人体的汗液、皮屑以及灰尘侵入凉席缝隙中,经过冬季的储藏,孳生了大量螨虫,来年如未经清洁就使用,很容易感染螨虫,患上凉席皮炎。

  编辑推荐:夏天是皮炎的高发季节,如何做好准备防治夏季皮炎呢?“攻防术” 助你远离夏季皮炎

 盛夏用凉席警惕皮肤病上身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责任编辑:潘东波)

2009-06-09 04:10:00浏览2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酒糟鼻什么症状疼吗
酒糟鼻通常是指玫瑰痤疮,该疾病的症状包括皮肤泛红、丘疹脓疱、眼部症状、鼻赘等,出现时可能会伴随疼痛。若出现这些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1、皮肤泛红:初期常表现为面中部,如两颊、鼻部、前额等部位阵发性泛红,情绪激动、温度变化、食用辛辣食物等都可能诱发。随着病情发展,泛红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变为持久性红斑,影响面部美观。2、丘疹脓疱:病情进展,皮肤上会出现散在分布的丘疹、脓疱,大小不一,类似痤疮,但没有粉刺。丘疹呈红色,脓疱内含黄色脓液,通常伴有轻微瘙痒或疼痛,严重影响皮肤外观,容易留下色素沉着。3、眼部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眼部不适,如眼睛干涩、瘙痒、有异物感,结膜充血,严重时可出现角膜炎、睑缘炎等,影响视力。眼部症状可能与面部皮肤症状同时出现,也可能单独存在。4、鼻赘:多见于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的患者,主要发生在鼻部。鼻组织增生肥大,导致鼻尖和鼻翼增厚、变形,表面凹凸不平,形成鼻赘,严重影响面部整体形象。日常应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可使用遮阳伞、宽边帽、物理防晒霜等。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帮助修复皮肤屏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因为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饮食上,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饮料,以免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加重泛红等症状。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酒糟鼻有什么症状,是怎样得的
酒糟鼻,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组织增生等,该疾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原因导致的。对于酒糟鼻患者,需要注意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保护皮肤屏障功能。一、症状:红斑:初期常出现在鼻部、两颊、前额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多为暂时性红斑,在食用辛辣食物、情绪激动、温度变化等刺激后出现,随后可自行消退。随着病情进展,红斑会持续存在。毛细血管扩张:鼻部及周围皮肤的毛细血管逐渐扩张,表现为纵横交错的树枝状或蛛网状的红血丝,肉眼清晰可见。组织增生:严重的酒糟鼻患者,鼻部皮脂腺及结缔组织会增生,导致鼻尖和鼻翼肥大,形成鼻赘,表面凹凸不平,影响面部外观。二、病因: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酒糟鼻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酒糟鼻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微生物感染:毛囊蠕形螨感染在酒糟鼻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物及分泌物可能引发炎症反应。此外,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也可能与酒糟鼻的发生发展有关。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使得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酒糟鼻。若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加重。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酒糟鼻看什么科
酒糟鼻患者通常可以到皮肤科、医学美容科、变态反应科等科室就诊。1、皮肤科:皮肤科医生具有丰富的皮肤疾病诊断和治疗经验,能够准确判断酒糟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过详细观察皮肤症状,如红斑的范围、丘疹和脓疱的数量、毛细血管扩张的程度等,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诊断。常见的检查包括皮肤镜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皮肤表面和皮下的血管及组织结构,辅助诊断。2、医学美容科:当酒糟鼻发展到中后期,出现明显的皮肤肥厚、鼻赘等影响外观的症状时,医学美容科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例如,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作用于扩张的毛细血管,使其闭塞,从而减轻红斑;还可以利用激光的光热作用,刺激胶原蛋白增生,改善皮肤质地。3、变态反应科:部分酒糟鼻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过敏因素有关,如对某些食物、化妆品、花粉等过敏,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酒糟鼻的症状。变态反应科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过敏史,并进行相关的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过敏以及具体的过敏原。一旦明确过敏原,医生会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酒糟鼻,建议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面奶或化妆品,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加重酒糟鼻的红斑。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酒糟鼻真的治不好吗
酒糟鼻并非治不好,尽管其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比如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导致患者自信心受挫。但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临床治愈的。在现代医学领域,针对酒糟鼻的治疗手段极为丰富。处于红斑期时,外用的甲硝唑凝胶、壬二酸乳膏能发挥抗炎、杀菌的功效,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减轻红斑症状。口服小剂量的多西环素等抗生素,可从内部调节机体炎症状态,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步入丘疹脓疱期,除上述治疗方式外,激光治疗能精准作用于扩张血管,不仅减轻红斑,还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皮肤外观。到了鼻赘期,外科手术治疗能够直接修整鼻部外形,去除增生组织,助力鼻部恢复正常形态,多管齐下为治愈酒糟鼻提供了有力保障。酒糟鼻在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有效应对方案。在初期红斑期,病情较轻,此时若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规范使用外用药物,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保持规律作息,多数患者可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促使红斑逐渐消退。进入丘疹脓疱期,综合运用口服和外用药物,并结合激光等物理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控制炎症,消除丘疹和脓疱。即便病情发展到鼻赘期,虽然相对严重,但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法,仍可显著改善鼻部外观,恢复鼻部正常结构与功能,这充分说明各个阶段的酒糟鼻都具备治愈的可能性。一旦发现鼻部及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疑似酒糟鼻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所处分期等,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