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病因
丹毒是由于感染A群β-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游丹”或“游火”。
好发部位
丹毒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面部等暴露部位最多见。下肢丹毒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丹毒常见于那些有挖鼻习惯的中年人。婴幼儿则好发于腹部。
症状
丹毒常以寒战、发热起病,可有全身不适、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并向周围迅速扩展,触之有热感,压痛明显,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面部丹毒常常整个头部红肿显著,甚至变形,连眼皮也张不开。
预防及治疗
* 根治足癣可预防下肢丹毒,预防面部丹毒应避免和纠正挖鼻习惯。
* 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下肢丹毒可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度—45度角;头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卧位。
* 饮食宜清淡,不宜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
* 发热者可给予酒精擦浴或退烧药;皮肤感到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
* 药物方面以抗菌素为主,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3~5天才能停用抗菌素,以免丹毒复发。
* 局部可以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或试用铅洗剂与酒精各一半配成的溶液湿敷。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实习编辑:易校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泉州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苏州肤康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