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诊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皮肤病 > 带状疱疹诊治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举报/反馈
2009-06-08 07:44:0039健康网社区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特效疗法,其临床治疗及结果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所以只有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药物治疗

  1、神经妥乐平 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组织后的提纯精制液, 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新和疗效较好的药物。该药除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细胞功能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还有止痛的作用。可口服和静脉应用,疼痛消失后停用。

  2.B族维生素类 起营养神经的作用。常用维生素B1、B12,可以长期应用。

  3.抗抑郁类药物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有烦躁、焦虑、抑郁症状,应用抗抑郁药常能减轻疼痛。以三环类抗抑郁药较常用。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对肝、肾和血液系统造成损伤,偶尔可诱发癫痫,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4、吩噻嗪类药物 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常用药如氯丙嗪等。

  5、镇痛类药 常用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朵或奇曼丁或非甾类抗炎药,亦可试用多瑞吉。

  6、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疼痛区域局部应用氢化可的松对部分患者有效。地塞米松硬膜外间隙用药对部分年轻患者有效。

  7.其他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或与抗抑郁药合用等。

  二、神经毁损治疗

  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择性地毁损疼痛传入神经,以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 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常用的神经毁损药物有:无水乙醇、5%~8%苯酚甘油。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交感神经毁损术、脊神经后根毁损术、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及周围神经毁损术。

  1、交感神经毁损术

  适应证 适用于伴有明显交感神经性疼痛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脊神经后根毁损术

  (1)适应症 适用于经普通治疗无效、体质较好、能耐受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2)方法

  部位选择:采用无水乙醇阻滞时,患者取健侧卧位;采用苯酚甘油阻滞时,患者取患侧卧位。

  (3)禁忌证 ①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者;②疼痛可以用药物或其他方法缓解者;③疼痛范围特别广泛者。

  3、半月神经节毁损术

  (1)适应证 适用于颜面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2)方法 采用前入路或侧入路,在X线监视下将穿刺针缓慢刺入卵圆孔,当穿刺针有脑脊液流出,注入造影剂进行三叉神经池显影或拍摄X线片定位,证实穿刺针的针尖确切位于卵圆孔时,即可确认穿刺成功,在回吸无血后首先进行试验性注射,然后注射无水乙醇或5%~8%苯酚甘油。

  (3)手术注意事项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签手术同意书;②确定穿刺成功后,穿刺针针头的位置要保持固定,否则可能造成效果不佳或发生严重不良后果;③对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有精神失常或不能合作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④治疗结束后应观察一段时间方可离院,以免意外发生。

  (4)禁忌证 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可引起阻滞区感觉缺失或异常、眩晕、咀嚼困难、第3、4、6、7脑神经损伤及同侧失明,故手术过程要谨慎小心。

  4、周围神经毁损术 主要行肋间神经和胸椎旁脊神经根毁损术。

  (1)适用证 用于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周围神经毁损治疗的适应范围广,对体质差和不能耐受脊神经后根毁损治疗的患者亦可适用。

  (2)禁忌症 对局麻药过敏、阻滞点及其附近有感染者禁用。

  (3)并发症 该方法可引起气胸、局部血肿、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血压下降等并发症。故治疗时应谨慎小心。

  三、心理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紧张、抑郁、异常人格特性甚至自杀倾向,所以适当的给予心理治疗以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常用的心理治疗措施有:(1)暗示疗法;(2)行为疗法;(3)生物反馈。

  四、其他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可采用激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方法对疼痛部位及相应病变神经干或神经节进行照射。

  2、电生理治疗 常用的电生理治疗方法有经皮肤电刺激电刺激(TENS)、经脊髓电刺激(DCS)、经下丘脑电刺激(DBS)镇痛等。

  3、局部治疗 对于局部皮肤激惹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局部使用阿司匹林、利多卡因、和非甾体抗炎药或膏剂等药物。

  4、综合治疗 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有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实习编辑:易校吉)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