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诊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皮肤病 > 荨麻疹诊治

荨麻疹奇痒难忍、反复发作,该怎么办?

举报/反馈
2020-12-30 00:00:01医学界

自从进入寒冷的冬季,在门诊相继接诊了几位患荨麻疹的小朋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皮肤出现点片状风团,还伴有明显的瘙痒。孩子的爷爷奶奶说这是“风疙瘩”,看到孩子不停地抓挠,很是心疼,责怪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照顾不周,让孩子被冷风吹到后引起了“风疙瘩”。

爷爷奶奶的说法对吗?

他们说得确实对,但是又不全面。

“风疙瘩”学名叫冷接触性荨麻疹,也就是受到冷刺激(如冷风)后皮肤出现风团伴有瘙痒,但是荨麻疹可不单单是冷风刺激后会出现。

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能达到20%左右,也就是近1/5的人都得过荨麻疹。这个病的特点是“忽起忽落”、“来无影去无踪”,通常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消失但可反复发作。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包括免疫性机制、非免疫性机制及特发性机制。发病原因也非常复杂,约3/4的荨麻疹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有:

食物及食品添加剂:以鱼、虾、蟹、蛋最常见,其次为香料调味品;

药物:许多药物会引起本病,比如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血清、疫苗、类毒素、中药等;

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动植物因素: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

物理因素:如冷、热、摩擦和压力、日光照射等;

其它:还有胃肠道疾病、风湿热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等。

它是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和(或)血管性水肿,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者其他全身症状。不过别担心,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生活中常见的类型,如日光性荨麻疹:有些小朋友或者成人对紫外线过敏,户外经日光照射后身上可以出现红斑和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还有热接触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奇痒难忍,该怎么办?

治疗的根本是找出病因,排除发病因素。药物治疗包括瘙痒严重的宝宝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口服药首选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一些家长对于让宝宝吃药比较担心:

药物是否安全?

荨麻疹忽起忽落,宝宝必须吃药治疗吗?

用药疗程是多久?

长期使用抗组胺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用药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儿童荨麻疹控制的目标以不影响生活、睡眠为准,如果宝宝不抓不挠,不需要口服药治疗。如果宝宝因为荨麻疹痒得扎耳挠腮,影响日常生活,可以口服抗组胺药5~7天。如果风团反复出现,持续≥6周的慢性荨麻疹,治疗疗程为1~3个月。

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抗组胺药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是令人满意的。但毕竟“是药三分毒”,其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嗜睡、口干、头痛、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胃炎、皮疹等,一般停药后自行消失。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

另外,在服用抗组胺药的期间,如果同时服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会提高抗组胺药物的浓度,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根据孩子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家庭护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对预防荨麻疹的发生也很重要,包括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居室清洁、被褥勤晾晒,同时避免进食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贝壳类(虾、蟹)、鸡蛋牛奶花生、食品添加剂等。

当然,也不能一概避食,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家长可以通过记录患儿的膳食日记,有针对性避食。

▎重要提醒:

对于伴有全身症状,如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憋气等;消化系统表现:腹部绞痛、呕吐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低血压、晕厥等的荨麻疹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出现以上任何一种伴随症状都应该立即到离家最近的一家医院就诊),否则恐有生命危险。

总之,对于“来无影去无踪”、“忽起忽落”的荨麻疹,家长朋友们要科学看待,正确治疗。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颢.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