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解析美肤不一"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腾讯网女性频道,欢迎收看女性频道的特别节目《美丽课堂》。俗话说得好,“一白遮百丑”,我们可能在白皙皮肤保养和护理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您有没有想到,这些美肤和变白可能会因为您脸上长的一两颗斑而前功尽弃。今天我们《美丽课堂》开设的课程就与我们“战斑”有关,我们的题目叫做“美肤不一斑”。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两位嘉宾,首先第一位老师是空军总医院美容中心特女科主任祁桂琴老师。您好。

  祁桂琴: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我们资深美容顾问张彬老师。

  张彬: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美肤不一斑”,这个斑就是我们脸上斑点的斑,首先请祁老师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斑分为哪几个种类,我们知道常见的可能有黄褐斑和雀斑两种。

  祁桂琴:黄褐斑和雀斑,雀斑还是遗传性的,先天的。这个孩子至少14、5岁就出现了,追溯一下父母有雀斑,表现上看是小点,虽然是褐色的,是点状的,一般不怎么连成片,没有什么规律,这是先天来的。黄褐斑是后天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女性和更年早期女性。虽然不是说黄褐斑就是女性的专利,但是男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在女性。它跟雀斑不一样,它是片状的、褐色的,不痛不痒,有的是浅褐,深褐,跟正常皮肤有界限,而且往往是对称性分布。多发的部位,比如说从鼻梁到鼻子两侧,到颧骨这里,分布像一个蝴蝶,一般来理解,看哪个人怀孕了,她长那个斑,妊娠斑或者是蝴蝶斑大致就是这个形态,但是有时候分布的广一些,大部分对称。比如额头中央或者是额部两侧,或者是眉毛上边,再或者是上眼皮,往往是在外上。有的就是太阳穴、颊部或者是唇上,这些都是好发部位,能够看到跟正常部位有一些界限,而且是片状的。到我那里看病的人,已经不是原貌的黄褐斑了,大部分得追溯它的历史。过去都是外抹或者是激光,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治的是黄褐斑,但是来的时候,看起来很像太田痣,所以就用了激光,然后又反弹。所以有些皮肤科医生会问原来是什么斑,一说就不是黄褐斑,一定是片状的,对称的,像蝴蝶一样,而且大部分都是女性。不能说看像太田痣,就用激光治,这样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好。

  主持人:刚才祁老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黄褐斑和雀斑的形成原因,雀斑是以天生的为主,黄褐斑和蝴蝶斑,这种斑症一般都是后天形成的。我想问一下张彬老师,因为张彬老师从事了多年的美容工作,有很多女性后天长斑,这是专属于女性的特点,因为男性稍微少一些。刚才祁老师说雀斑是天生形成的,那么也有一些斑是后面长的,是不是也有女性调节不当造成长出这个斑的原因呢?

  张彬:是这样。一般情况下斑症和黄褐斑,都是成年到孕期准妈妈会起一些黄褐斑、斑症,雀斑是5到10岁的儿童就开始出现了,一般到20岁就是一个停止的状态,不会继续发展。但是后期的一些护理不当会继续的加深。如果女性在心力焦脆或者是疲劳、心烦的时候,调节不当的话也会引起一些斑症的加深或者是形成斑点的形成。所以说女性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主持人:我们祁老师在这方面有没有需要更详细的讲呢,是不是您也有一些患者抱怨心理压力对斑症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祁桂琴:我同意张彬讲的,这个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女同志精神紧张,工作压力,或者是考试,家里有时间事情一着急,或者是长期应用一些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有一些比如怀孕了,经常流产,还有比较长时间的用紧急避孕药,以及有些妇科疾病,或者是肿瘤、结核、肝病、甲状腺等,疾病状态也会影响,这些都会干扰卵巢。为什么怀孕女性长妊娠斑,像黄褐斑一样分布,很多人理解有了黄褐斑你就是雌激素、孕激素低,所以临床往往让大维生素E,这就是干扰了卵巢性腺轴的平衡,反而使斑加重。因为这个斑本身跟女性升值内分泌很有关系,比如说怀孕状态雌激素是正常人的7、8倍以上,雌激素会分布黑素体,往皮肤里面沉着、扩散,比如怀孕,十月怀胎,这个阶段雌激素是正常人的7、8倍以上,往往就有妊娠斑,大量用雌激素、孕激素也有这个原因。还有精神紧张,因为卵巢性腺轴,上面还有上丘脑和大脑皮层,刚才说的这个就是大脑皮层,照样可以对卵巢性腺轴有调控作用,通过下丘脑。卵巢性腺轴支配了四百多个靶点。

  主持人:想必观看我们直播的所有广大女性朋友对斑症有了一定的了解,斑症也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尤其是女性朋友,长了斑症以后非常苦恼,首先从外部来看,长在脸上非常不好看。同时这个斑症也是一种病症,大家更关注通过什么方式来消除这个斑症,请两位老师分别谈一谈消除斑症的方法。首先还是祁老师,我们知道祁老师也是从事了多年的斑症研究、治理工作。您跟我们讲一讲您这个内疗方法。

  祁桂琴:其实我不是专业做美容的,是后来才介入美容业的。67年第四军医大学毕业,一毕业就进入了妇产科,在妇产科干了一段时间,到79年又专门学了三年的中医,除了理论基础,临床主要是妇科。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从67年一直到现在,干了四十多年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在这个过程当中,96年开始有一个新的物理仪器进入到我的事业里面来,也开始用它,04年以后把中西医结合理论加上物理内疗,还研究了黄褐斑的成因,揉在一起,现在就是创造了我们现在中西医结合内疗黄褐斑,而且我们观察到两千来例,不反弹。网友也好,客人来了也好,很多年外抹黄褐斑,反弹加重,感到很困惑,到我那儿治疗以后慢慢觉得有曙光了,越来越好。这个方法一定是中西医结合。我们做中西医结合内疗黄褐斑之间,可以说在国内外还没有我们这种疗法,所以这是一个独创的新疗法,也是我们有理论,有时间,总结出来的,客观验证这个方法也很好。一个是中西医结合,还有一个是内疗。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很多病症,现在都是流行用中西医的方式结合来治疗,有一句话叫做西药治标,中药治本。两种医药治病的方式不同,但是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效果应该更好。

  祁桂琴:这个也需要看是什么病,比如说外科手术,肿瘤,就需要西医,我认同这个。但是调黄褐斑,就是需要中医。但是需要辩证。根据这个人的情况,比如女性的月经、睡眠、大小便、饮食整体情况我们都需要调查,或者是用中成药,中成药也要辩证。现在有一些皮肤科的到我那儿,往往用中成药的不辩证,无论谁的黄褐斑,上的都是六味地黄丸,这样就不行了,比如这个人月经很少,很长时间又不来,这样不行。月经越乱,黄褐斑肯定越重,因为月经是表现,代表了卵巢性腺轴。还有一些全身的情况,睡眠,我们都说睡美人,这个人睡眠特别糟糕也不行。所以睡眠要调,饮食也要调,大小便也要调,这些内疗和我们物理是结合的。我们这里有一个物理仪器,96年我就开始用它了,本来是治盆腔炎、不孕不育的。96年我用它的时候,就是中西医结合,我给客人开中药,但是我们发现把物理加进去效果更明显了,好的更快了。不光是治病,96年的时候发现了,随着疾病的好转,所以我要感谢病人,告诉我这个治疗很好,不光病好了,更年期综合症好了,而且脸也亮化了,这个斑就变小了。还有说斑里面的白点好像水晕一样扩大了,白点多了,这个斑就变淡了。中西医结合治妇科病,给女性治抗衰老当中,发现这个斑越来越小,越来越淡。原来只治黄褐斑,什么老年斑、红血丝都不治,后来很多病人都说这些也都变小了。

  主持人:您的治疗方式就是不仅仅对这个斑症,对红血丝、暗沉情况都有所改善。

  祁桂琴:对。

  主持人:而且您这个治疗,我看了介绍,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反弹。不反弹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患者来说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其有一个表象治疗好了,过两天又起了,这个反复治对身体也有一定危害。

2009-04-11 04:40:00浏览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洪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子嗓子痒咳嗽偶尔有痰
小孩子嗓子痒、咳嗽偶尔有痰,多考虑是过敏性咳嗽,也不排除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1、过敏性咳嗽可能是小孩子对粉尘、动物毛发等物质过敏,从而引起的过敏性咳嗽,在吸入冷空气时,刺激咽喉部位,也会出现瘙痒、咳嗽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小孩子的防护,出门要佩戴口罩,不要接触过敏原,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2、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小孩子免疫力低下,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从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炎性物质刺激咽喉部位,从而出现此类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3、支气管炎可能是小孩子受凉,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从而导致支气管炎,炎性物质刺激支气管黏膜,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小孩子的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此类症状也有可能是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导致,如果小孩子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不发烧但嗓子痛,大量出汗,怎么回事,怎么办
不发烧但嗓子痛,而且大量出汗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原因所导致,需要根据病因来对症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 上述症状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通常是受到病毒细菌以及衣原体感染所导致,感染以后通常会伴随着常见的相关症状,如流鼻涕、咽痛等。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在患病期间出现出冷汗等其他伴随症状。患者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还需多喝温开水,多休息,有助于促进恢复。 2、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一般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会伴随着咽喉部疼痛、吞咽时疼痛等症状,有的患者会伴随着大量出汗。此类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阿莫西林片等药物治疗。此外,还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含漱,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3、咽喉炎 咽喉炎一般是由于人体的咽部以及喉部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所导致。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伴随着嗓子痛、大量出汗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西吡氯铵含片、莲芝消炎分散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并调整身体状态,有助于促进恢复。 除上述病因以外,也可能是自身体质比较虚弱、过度劳累等原因所导致,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
韩虹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嗓子痛感觉有痰吞不下吐不出
嗓子痛、感觉有痰、吞不下吐不出考虑是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原因所致,其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决定。 1、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过度吸烟饮酒、接触粉尘、辛辣食物、吸入有害气体刺激、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一般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如咳不出来咽不下去的感觉,同时可有嗓子干或嗓子痛等症状。该病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如戒烟戒酒、尽量避免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刺激。药物治疗可选择中成药,如咽炎含片等,或者口服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也可使用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漱口,对缓解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2、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常见病因包括受凉、吸入粉尘、刺激性气体、烟雾等,常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还可出现嗓子痛或有痰吞不下吐不出的症状。患者需要多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药物可选择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溴己新等,也可口服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缓解症状,咳嗽严重的患者则可以考虑选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3、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也会出现嗓子痛感觉有痰吞不下吐不出的现象,一般是因为炎症导致黏膜充血导致的。患者嗓子可能会有痒感、刺痛感,出现咳嗽,从而形成炎性渗出物,导致痰液形成。症状比较轻,只是轻微的疼痛,并且机体抵抗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盐水漱口,同时注意休息,帮助缓解病情。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吃中成药进行治疗,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新癀片等。此外,若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并伴有扁桃体过度肥大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肾炎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在非炎症急性发作期间进行 扁桃体摘除术。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感冒第一阶段嗓子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嗓子一般指的是咽喉,感冒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第一阶段咽喉痛,可能是受凉、细菌感染所造成的,但不排除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受凉如果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而且不注意平时的保暖工作,可能会使身体受到风寒入侵,从而使咽喉黏膜等位置受到刺激,从而出现上述情况,但是不会出现其他不适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多喝热水进行改善,也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汤、鸡汤等,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2、细菌感染如果在平时不注意自身的护理,可能会使上呼吸道等位置受到细菌的感染,此时会使咽喉黏膜肿胀,也会伴有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多喝热水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3、病毒感染经常出入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可能会使身体受到流感病毒入侵,从而诱发病毒感染的情况,此时患者也会出现上述现象,甚至还会伴有鼻塞的症状。患者可以多卧床休息,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合并疱疹性咽峡炎、合并急性咽炎、合并急性喉炎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喝酒后嗓子痛解决小妙招有哪些
喝酒后嗓子痛解决小妙招这种说法不准确。如果喝酒后出现嗓子痛的症状,可以通过多喝水、调整饮食、口服药物、雾化治疗、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缓解。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1、多喝水 喝酒后出现嗓子痛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酒精刺激咽喉黏膜,从而出现充血、水肿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饮用温水,缓解咽喉黏膜疼痛的情况。 2、调整饮食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喝酒过量,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缓解咽喉不适的情况。 3、口服药物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生理盐水等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缓解疼痛症状。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银黄含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雾化治疗 患者嗓子痛并且伴有咽喉部位异物感、咳嗽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进行雾化治疗,改善不适症状。 5、静脉注射 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并且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尽量少喝酒,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