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病例2则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皮肤科不常见,尤以不典型病例易误诊,现将我科所诊治的2例做一报告。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2岁,农民,因面、颈、胸部红色丘疹伴脓疮反复3年就诊。3年前,患者面及颈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散在,单生长,不痛不痒,很难消退,逐渐增多,个别呈囊性小脓疱。自购肤轻松软膏外擦无效,后在当地乡医院及某县级医院诊断为痤疮及毛囊炎。先后口服四环素、红霉素、甘草锌片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皮疹逐渐向颈下及胸部扩展,受热时偶有轻度瘙痒。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其他传染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查体:皮肤油腻,面、颈、胸、背部可见广泛、散在、粟粒大小、较对称毛囊性红色丘疹,互不融合,上腹部及双上臂见少许散在类似皮损。颈中部及胸骨柄处可见个别皮疹稍大,上覆少许鳞屑,个别呈脓疱。在典型皮损处刮取鳞屑真菌检查,镜下可见菌丝。诊断: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治疗:口服酮康唑片,每日0.2g,外用皮康霜每日2次,1周复诊时,皮疹有消退,继续巩固治疗2周,病情明显好转,改口服酮康唑,每周3次,剂量同前,再治疗2周后,皮疹全部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患者,男,43岁,乡干部。半年前,患者发现颈、胸部出现米粒大小、单个散在淡红色丘疹,持续生长,不见消退,出汗时有轻微痒痛感。在当地医院以毛囊炎口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片,外用红霉素软膏等治疗,皮疹未消退,且向四周扩展。患者平素体健,少有患病。查体:患者体型肥胖,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油腻性,颈、胸部可见米粒样大小,散在对称性淡红色或正常肤色毛囊性丘疹,互不融合,个别丘疹上覆鳞屑或脓疱,皮损周边见少许抓痕。在皮损处刮取鳞屑直接真菌检查,未见菌丝,取毛囊性丘疹组织病理:HE染色见扩大的毛囊口内有较多嗜伊红角化物和聚集成堆的圆形和卵圆形孢子,毛囊上皮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诊断: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治疗同例1。治疗4周后,皮疹完全消失,皮损处见少许色素沉着。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性病变,是近些年发现的独立疾病,1973年正式命名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皮肤油腻患者。典型皮损为圆形毛囊性红色小丘疹,直径为2~4mm,广泛、散在而对称生长,互不融合。好发于胸、颈、面、肩、背和上肢,个别皮疹有细小鳞屑,伴有散在毛囊性小脓疱,少有自觉症状,时有痒、灼热、刺痛感。病情迁延,抗生素或皮质激素治疗常无效或使病情加重。皮损真菌检查或培养,可见圆形孢子或菌丝。组织病理,切片PAS染色,见毛囊口及毛囊漏斗部有聚集成堆的紫红色圆形或卵圆形孢子,毛囊上皮则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本病易与痤疮、毛囊炎、毛囊虫皮炎等疾病混淆,应注意鉴别。 本文2例误诊原因分析,患者为中青年,且皮疹发生于面、颈、胸、背部,呈毛囊性,个别见脓疱,故极易与青春期痤疮、毛囊炎混淆。其次对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认识欠深,忽略了该病皮损广泛,且对称性分布,呈毛囊性红色圆形小丘疹,病程较长,与刺激性食物无明显关系,在抗生素治疗不佳,皮疹继续扩展时,应及时做病原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便确诊。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病例2则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实习编辑:易校吉)

2009-03-20 07:44:00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糠秕孢子性毛囊炎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糠秕孢子性毛囊炎一般是指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通常是由于毛囊部位感染马拉色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毛囊性丘疹,可呈米粒至黄豆大小,呈红色或肤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也可出现白色脓疱,逐渐形成圆形的脓肿,且脓疱内含有较多的糠秕孢子菌。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还需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出现感染的情况。 2、饮食治疗 患者可以尽量使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恢复。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因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出现了皮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比如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可以促进皮损处的愈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4、药物治疗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属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毛囊性丘疹、脓疱等,并且伴随灼热、瘙痒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伊曲康唑胶囊等,可以有效杀灭真菌,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5、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比如毛囊移植术、切除术等,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建议患者不用过于担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糠秕孢子菌怎么引起的
糠秕孢子菌是一种毛囊炎性病变,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花斑癣等原因引起的。1、不良生活习惯如果患者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脂分泌增多,容易滋生糠秕孢子菌,从而诱发毛囊炎。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酮康唑洗剂清洗患处进行治疗。2、环境因素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皮肤出汗增多,有利于糠秕孢子菌的生长和繁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抹患处进行治疗。3、免疫力低下如果患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糠秕孢子菌的感染。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逸结合,以免引起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改善免疫力低下的情况。4、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果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到损伤,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感染,也会增加患有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概率。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5、花斑癣花斑癣是由糠秕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患者皮肤上会出现点状斑疹,呈褐色、淡红色等,同时还会伴有瘙痒、脱屑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除此之外,还可能是饮食不当、不注意个人卫生、用药不当等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患者要勤洗澡勤换衣服,穿宽松纯棉的衣服,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脸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怎么治疗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一般是指马拉色菌毛囊炎,脸上长马拉色菌毛囊炎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脸上长马拉色菌毛囊炎可能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皮肤卫生,导致马拉色菌感染所引起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面奶,同时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损伤的情况。饮食上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2、外用药物马拉色菌是一种真菌,感染后会导致面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磺软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可以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同时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3、口服药物如果患者通过外用药物的方式效果不佳,可以遵医嘱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物理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炎症消退,改善皮肤症状。5、手术治疗如果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皮肤囊肿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手术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自身卫生,勤换衣物,穿宽松吸汗透气的衣物,还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在饮食上可以吃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米汤等,也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西红柿等,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