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压力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

顾昕 传染病与皮肤病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一级丙等

  压力性麻疹(pressure urticaria)是指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跖、臀、上肢等处受一定压力后发生红斑水肿,伴痒感,8—72小时后可以自行消退,它是荨麻疹中水肿发生于真皮深部的一种少见类型。

  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皮损好发于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跖、臀、上背,少见于面部。皮肤受压后4-8小时局部发生风团,皮损持续时间为8—72小时,平均20小时左右。皮损为大的红斑,深部水肿,中央血管受压呈白色。皮损很少扩展到受压以外的部位。如果用拇指和食指挤皮肤,皮肤可呈橘皮样外观,表明皮肤深部有水肿。多数患者风团有痒感,还可有灼痛、烧灼、刺痛感,尤其多见于跖部和头部皮损。自觉症状轻重不一,有些患者皮肤深部水肿波及到附近的关节和肌肉,可有剧烈的疼痛和不适。

  二)全身症状

  约半数患者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多汗、眩晕、恶心、头痛、关节痛、疲劳、呼吸团、虑等。

  治疗

  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局部用强效皮质类固醇霜可减轻患者对压力的反应。氨苯砜每日,西替利嗪每日10mg治疗能减轻压力诱发的荨麻疹。有报告用西替利嗪治疗3周后,病理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75%。皮质类固醇口服治疗也有效。

  预防

  患者皮肤避免长时间重压。

 压力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39健康网皮肤科

(实习编辑:易校吉)

2009-03-26 07:18:00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双国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脑供血不足头痛吃什么药好
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症状时,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尼莫地平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通常是比较好的。1.阿司匹林首先,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的生成,来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该药常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头晕头痛、两眼黑曚等不适症状,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血栓相关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2.氯吡格雷其次,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栓药物,常通过阻止血小板之间的信号传递,来起到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引发的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但本身存在消化道溃疡出血、脑出血等问题的患者,需要禁用此药。3.尼莫地平最后,尼莫地平作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来达到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的目的。同时,由于该药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脑动脉血管平滑肌有相对较强的舒张作用。该药可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来改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情绪烦躁、突然晕厥等问题。此外,患者治疗期间还应注意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并时刻保持心情愉悦。同时,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全谷物及深海鱼类的摄入量,并适当补充坚果类食物,对上述不适症状也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