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夏天痱子又来袭!宝爸宝妈应该怎么办?

  三伏天来了,天气也逐渐变得炎热起来,南方各地最高气温也攀升到35度以上。在户外,大人们热得抓耳挠腮,汗流浃背。一有阴凉的地方或者有空调的地方,一定要进去躲一躲,褪去全身的暑气。大人怕热,小孩也怕热。

  在夏季,小孩容易出痱子。小孩一出痱子,容易哭啼大闹,让家长们束手无策,又心疼又无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痱子。

  

夏天痱子又来袭!宝爸宝妈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痱子?

  相信大部分人都出过痱子,那种痒痒的感觉让人记忆深刻。痱子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之一。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人体汗液分泌增多不易蒸发,汗孔堵塞。阻塞的汗腺继续分泌汗液,汗液出不去,淤积汗液使表皮汗管内的压力增加,导致汗管扩张破裂,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进入表皮和真皮,形成凸起的小水泡,也就是夏天常见的痱子。

  由于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汗腺发育不完全等原因,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出痱子。孩子出痱子,不仅孩子自己难受,宝爸宝妈也不好受。如何处理痱子,这样做很有效果。

  孩子出痱子,这样做就行

  夏天天气较热,室内温度较高,建议开电扇或者空调。如果开空调的话,不建议把温度开得太低,22-26度最为适宜。其次,痱子多发于颈部、臀部。保持孩子这两个部分干燥凉爽,痱子可以恢复得更快。另外,夏天建议孩子每天都要洗澡。

  如果孩子因痱子刺痒而哭闹,在痱子未被抓破的前提下,可使用炉甘石涂抹。如果痱子有皮损,可用毛巾包冰块冰敷患处,冰敷时注意时间。每次2-3分钟即可,可多次冰敷。

  最后,孩子出现痱子后,建议不要用痱子粉,可能结块堵塞汗腺,延缓痱子恢复时间。

2020-07-21 00:00:06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喉咙疼、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吃什么药
喉咙疼、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通常需要明确具体致病原因后,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1.抗生素药物首先,喉咙疼、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有关。此时,患者应遵医嘱使用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头孢唑林和阿莫西林都属于广谱抗生素,也都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通常需要慎用上述药物。2.抗病毒药物其次,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也可能会导致上述不适症状。此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主要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通过抑制病毒在体内扩散,来起到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但不建议1岁以下儿童使用。而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常通过阻断病毒复制,来起到改善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的作用,但孕妇禁用此药。3.解热镇痛药此外,患者除了需要对因治疗外,也可针对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的症状,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两种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释放,来达到解热镇痛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双氯芬酸钠禁用于12月龄以内的婴儿,塞来昔布也不适用于孕妇及18岁以下的儿童。此外,建议患者卧床休息、规律作息,并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身体受凉加重不适症状。同时,患者还应积极完善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明确具体致病原种类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张双国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全身酸痛、关节痛、头痛如何缓解
全身酸痛、关节痛、头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热敷冷敷、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缓解不适。1.卧床休息首先,出现全身酸痛、关节痛、头痛的症状时,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缓解方式,该方式不仅可以让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等原因引发的头痛症状。2.热敷冷敷其次,对于关节痛的症状,热敷通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关节周围的组织,缓解因炎症或劳损引起的疼痛。而对于头痛,尤其是因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冷敷可能会有所帮助。将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额头或颈部,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缓解头痛。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敷和冷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且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局部皮肤烫伤或冻伤。3.药物治疗最后,若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或经过上述处理方式后症状无缓解,此时则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等,该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以此来达到镇痛的效果。常用的肌肉松弛剂有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此类药物则是作用于脊髓部位,通过抑制神经元活性来减少疼痛的放射,对于过度疲劳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痛等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此外,患者平时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注意均衡饮食、劳逸结合。同时,建议患者积极明确引发上述不适症状具体原因,以排除可能潜在的其他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