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如何认识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本病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患疖肿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脓液引流不畅,致使脓液潴留;或由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皮较薄之处发生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

  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后气阴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疖病。

(实习编辑:古茜文)

2009-01-18 08:15:0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怎么治疗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是基础。使用温和、不刺激的沐浴产品,定期清洁皮肤,特别是易出汗的部位,如胸背部、颈部等,去除皮肤表面过多的油脂、污垢和马拉色菌,减少其滋生环境。但要避免过度清洁,防止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同时,尽量保持皮肤干爽,出汗后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因为马拉色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易大量繁殖。2、药物治疗: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常用手段。如酮康唑乳膏,能抑制马拉色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将适量乳膏均匀涂抹于患处能减轻炎症,缓解症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伊曲康唑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有效杀灭马拉色菌。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改善症状。紫外线照射治疗有一定效果,其杀菌作用能够破坏马拉色菌的细胞结构,抑制其生长繁殖。此外,光动力治疗也可用于马拉色菌性毛囊炎治疗,该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皮肤,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破坏马拉色菌及周围组织,减轻炎症。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建议发现患有马拉色菌性毛囊炎,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疹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发热等,应立即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毛囊炎的症状有哪些,用什么药膏
毛囊炎的症状通常包括皮肤红疹与丘疹、脓疱形成、瘙痒与疼痛等;可以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药膏进行治疗。一、症状:1、皮肤红疹与丘疹:毛囊炎初期,感染部位通常会出现红色的小丘疹或红疹,这些疹子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成群出现。2、脓疱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红色丘疹可能会逐渐演变成脓疱,脓疱内含有黄白色或白色的脓液。脓疱可能会自行破溃,流出脓液,也可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痂皮。3、瘙痒与疼痛:毛囊炎患者可能会感到感染部位有明显的瘙痒感,尤其是在疹子或脓疱出现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轻微的疼痛感,尤其是当疹子或脓疱受到触摸或挤压时。二、药膏:1、莫匹罗星软膏:这是一种常用的局部外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对于轻度的毛囊炎,单独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通常能有较好的疗效。2、夫西地酸乳膏: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目的。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尤其是对莫匹罗星耐药的菌株感染,夫西地酸乳膏也能发挥较好疗效。对于病情稍重,如脓疱较多、炎症范围较大的患者,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能促进脓疱干涸、结痂。3、酮康唑乳膏:该药膏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如马拉色菌毛囊炎。该药物能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若发现皮肤出现疑似毛囊炎的症状,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如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再选择合适的药膏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患处,防止感染扩散。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毛囊炎怎么诊断治疗
毛囊炎可通过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皮肤镜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手段包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若发现皮肤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以便准确诊断并接受合适治疗。一、诊断:1、症状观察:毛囊炎通常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会有白色脓疱,可伴有瘙痒、疼痛或压痛。若炎症仅局限于毛囊口,脓疱破裂后会流出少量脓血,随后逐渐愈合。其中,细菌性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较为典型;真菌性毛囊炎常见于马拉色菌感染,多发生在多汗部位,皮疹为半球形毛囊性丘疹,周边有红晕。2、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是常用方法,取脓疱内容物进行培养,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可确诊为细菌性毛囊炎。对于怀疑真菌性毛囊炎的患者,可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或培养出马拉色菌等真菌,即可明确诊断。3、皮肤镜检查:皮肤镜能观察皮肤表面和表皮下结构,在毛囊炎诊断中具有辅助作用。通过皮肤镜,医生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毛囊口的情况、脓疱的形态、周围血管分布等,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毛囊炎,提高诊断准确性。二、治疗:1、药物治疗:患者需遵医嘱用药。针对细菌性毛囊炎,常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莫匹罗星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抗菌活性;夫西地酸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转运,阻碍细菌的生长繁殖。若感染严重可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真菌性毛囊炎可外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酮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比萘芬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合成,达到抗真菌目的。2、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能够调节皮肤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加快毛囊炎症的消退,促使皮肤恢复正常。半导体激光治疗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抑制细菌生长,刺激细胞活性,加速皮肤修复,对于改善毛囊炎症状具有积极作用。该治疗需经医生操作进行。3、手术治疗:当毛囊炎发展为疖或痈,出现较大脓肿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切开引流术。在局部麻醉下,用手术刀切开脓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条,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扩散。对于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的毛囊及周围组织,降低复发风险。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导致细菌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复诊。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背部毛囊炎怎么治疗
背部毛囊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毛囊炎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毛囊周围出现红色丘疹,有时可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若发现背部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干爽十分重要,可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定期清洁皮肤,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油脂及细菌,防止毛囊堵塞。同时要避免搔抓、摩擦背部皮肤,以免损伤毛囊加重炎症。另外,患者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对背部皮肤的压迫和摩擦,为皮肤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2、药物治疗:毛囊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直接涂抹于患处,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若病情较重还可配合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胶囊等。对于真菌感染导致的毛囊炎,酮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较为常用。病情顽固时可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3、物理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采用物理治疗方法。紫外线照射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病原体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红外线照射则能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帮助缓解毛囊炎症状。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减少火锅、炸串、蛋糕等辛辣、油腻、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加重炎症。定期检查背部皮肤状况,若毛囊炎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