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身上长湿疹怎么办?得了湿疹,需避免这项举动

有患湿疹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复杂且令人非常烦恼的疾病。一旦湿疹病情发作时,患者会因为浑身瘙痒的问题而坐立不安,难受不已。想要去抓它,但又害怕肌肤会因自己的一时快感而出现破皮或者是出血的现象,这个过程可谓是非常考验患者的意志力。那么身上长湿疹要怎么办才好呢?

身上长湿疹怎么办?得了湿疹,需避免这项举动

治疗湿疹方法一、了解自身的发病源

每个人患上湿疹的原因都不同,患者可先回想一下自己最近接触了什么东西或者是吃了什么东西,里面有没有哪些过敏源之类,然后逐个排除。实在找不出自己接触到什么东西时,直接去医院做个过敏源检查,结果会更加准确。后续患者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下药即可。

治疗湿疹方法二、避免激烈运动

肌肤有湿疹的人要避免激烈的运动,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时候,激烈的运动会引起身体大汗淋漓。酸性的汗液流到肌肤上面时不仅会引发瘙痒,而且还会加重病情。这样的结果相信是很多都不想看到的。另外,强烈的紫外线对肌肤的恢复也有影响。故而在湿疹还没恢复之前,一切外出的激烈运动要避免。

身上长湿疹怎么办?得了湿疹,需避免这项举动

治疗湿疹方法三、护理肌肤

有湿疹的人每天除了需要涂抹湿疹药膏之外,有时间时可以给肌肤做个简单的护理。注意这里的护理并不是要涂抹很多护肤品,而是有针对性的对肌肤进行保养,选用天然性的保湿产品,这样一来也能避免刺激到敏感的肌肤,从而加重病情。

当然,有湿疹的人应想方设法提高自身抵抗力。特别是肠道不好的人群,更应该好好调养,日常生活中可选用一些易吸收且又能补充营养的食材,如花菜、菠菜、胡萝卜、香菇、鱼、瘦肉、鸡肉、木耳、淮山等等,烹饪方面应避免放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辅材,口味越清淡越好,直到病情康复了再恢复正常饮食。

2019-12-06 10:25: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儿童左下腹疼痛吃什么药
儿童出现左下腹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1.乳酸菌素片首先,乳酸菌素片是一种活性菌药物,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还能在肠道黏膜形成保护层来抵御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如果儿童出现的左下腹疼痛,与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肠道内气体积存有关,常可遵医嘱使用该药进行治疗。由于铋剂、酊剂等药物能够吸附该药,因此不建议同时使用。2.阿莫西林胶囊其次,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如果儿童左下腹疼痛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关,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儿以及3月龄以内的患儿,通常需要慎用此药。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最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属于益生菌制剂,含有枯草杆菌和肠球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该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常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但需要注意用药时的水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此外,患儿还可通过饮用温开水、热水袋热敷左下腹等方式,来辅助缓解上述不适症状。同时,建议患儿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做好腹部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加重原有症状。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怎么办
儿童流鼻涕、嗓子哑时,常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优化生活环境、合理服用药物等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 1.调整饮食习惯 首先,多喝温水可以使咽喉部位保持湿润,对嗓子哑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并适当增加雪梨、橙子、菠菜、胡萝卜等新鲜果蔬摄入量,不仅可以缓解不适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 其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室内清洁,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也可以改善上述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使用空调和加湿器,来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或空气干燥等因素,加重原有症状。 3.合理服用药物 最后,如果流鼻涕、嗓子哑的症状较重或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后无明显改善,家长也可在明确导致儿童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后,遵医嘱给儿童使用头孢克肟、奥司他韦、阿奇霉素、氯雷他定等药物对因治疗。 此外,家长还应给儿童做好防护措施及保暖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或身体受凉,导致上述症状出现加重。同时,家长平时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情况和精神状态,若出现体温升高或精神萎靡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