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经济有效地治愈灰指甲

  王先生被确诊为灰指甲,医生为其处方“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服药一周,停药三周,连服三个月”。由于不享受医保,王先生要花1000多元,想想没舍得,没拿药就回家了。回到家中王先生四处打听治灰指甲的偏方,几年下来各种药水、药膏没少用,不仅没治好病,还由于滥用药物患上了接触性皮炎,只好又回到医院求助医生。仔细算算,这几年单个用药价格都不贵,但由于治疗无效,累计起来竟花了3000多元,比最初医生处方的药物花费高出三倍多。王先生后悔莫及,早知道绕了个弯子,又回到起点,还不如当初一次治好更经济有效。

  象王先生这样的病人,医生在门诊中并不少见。还有位患者因嫌治疗费高,干脆放弃治疗。结果不仅自己的灰指甲由原先的一个发展到了五个,2岁的女儿也被传染上了霉菌性阴道炎(霉菌为真菌的一种),被妻子埋怨的够呛。

  灰指甲在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真菌具有传染性,医学研究发现,46;1%的灰指甲患者认为他们是被家人传染的,85。4%的患者与其家庭成员感染的致病真菌相同。若不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容易在家庭内传染给密切接触的父母、配偶、子女,其中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这样,不仅不能节省费用,最初一个人的治疗费用,很可能因为耽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演变为个人及家人的更高治疗花费。

  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若想经济有效地治愈灰指甲,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接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同时,经济的治疗费用还受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治疗完成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明确的诊断、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患者才容易坚持完成治疗,获得最佳的疗效,才能使医疗费用降至最低。

  传统的外用药物治疗费用虽低,但治愈率较低,加上疗程长,每次用药前需将病甲削薄,应用麻烦,患者往往难以坚持,目前只配合口服药使用。手术拔甲虽然方法简单,但由于有时很难彻底清除病甲,复发快且术后剧痛并易引发继发感染,也不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现在极少推荐患者使用。

  目前医生主张应用口服广谱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斯皮仁诺胶囊)作为治疗灰指甲的首选方案。全世界73个国家超过七千万人的应用证明其对灰指(趾)甲的有效治愈率高达85-90%。临床研究证实,该药采取的短程间歇冲击疗法(服药一周,停药三周为一疗程,手和脚分别只需服药两周和三周)在用药总量上节约超过50%,有效降低了治疗费用和灰指甲的复发率,因此,患者鲜有在服药中途放弃治疗的现象,大多能完成最终治疗,从而经济有效地治愈灰指甲。

  灰指甲治愈后仍要采取一定预防措施,特别是足部保持干燥,到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处应自带拖鞋,家庭中患有足病及其他真菌感染类皮肤疾病的成员应同时治疗等。只有有效预防才能避免灰指甲的循环再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实习编辑:古茜文)

2008-12-23 08:25: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真菌皮肤癣怎么治疗
真菌皮肤癣的治疗主要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等。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1、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治疗真菌皮肤癣极为重要。每天用温水清洗患处皮肤,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皮屑以及残留的真菌,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损伤皮肤屏障。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水分,特别是皮肤褶皱处,确保皮肤干爽,不给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2、药物治疗: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皮肤癣的基础,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真菌的效果。对于病情较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能更全面地抑制真菌生长。3、紫外线照射治疗:适量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可抑制真菌生长。在专业人员操作下,对患处进行紫外线照射,能直接破坏真菌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紫外线照射治疗需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时间,避免过度照射损伤正常皮肤。建议若患有真菌皮肤癣,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等,减少环境中的真菌数量。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出现水疱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有效治疗真菌皮肤癣,恢复皮肤健康。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足癣用什么方法
治疗足癣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患者应立即就诊。1、一般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关键。每天用温水洗脚,仔细清洗脚趾缝等部位,清除污垢和皮屑,不给真菌提供滋生环境。洗脚后,务必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间,避免潮湿。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2、药物治疗: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足癣的常用手段。常见的有酮康唑乳膏,其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引起足癣的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有效缓解瘙痒、脱皮等症状。对于症状较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伊曲康唑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强大抗真菌作用,利于缓解症状。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足癣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有一定效果,其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直接破坏真菌的DNA结构,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此外,激光治疗也可用于足癣治疗,激光产生的高能量光束能穿透皮肤,作用于真菌,通过光热效应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达到治疗目的。需注意,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比如患者对常规抗真菌药物过敏或存在耐药,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在治疗足癣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用药,以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如果足癣症状严重、出现其他症状、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上怎么分辨是脚癣脚气
脚癣脚气通常是指足癣,患者可通过观察脚上的皮疹形态、是否瘙痒以及发病部位等方面来分辨。该疾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真菌感染,具有传染性,易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发病。若怀疑足部皮肤问题是足癣,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1、皮疹形态:足癣有多种类型,水疱型足癣常表现为在足趾、足缘、足底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壁厚且发亮,不易破溃,水疱群集或散在分布,数天后水疱可吸收干涸,出现脱屑。浸渍糜烂型足癣好发于趾缝,尤其是第3、4和4、5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有特殊臭味。鳞屑角化型足癣则以足底、足缘的皮肤增厚、粗糙、脱屑为主,鳞屑呈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还易出现皲裂。2、是否瘙痒:足癣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足癣瘙痒较为剧烈,患者常因瘙痒难忍而搔抓,搔抓后可能导致水疱破裂、糜烂面扩大,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鳞屑角化型足癣瘙痒相对较轻,但皮肤的粗糙、脱屑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3、发病部位:足癣主要发生在足部,尤其是足趾间、足底、足缘等部位。这些部位皮肤温暖潮湿,适合皮肤癣菌生长繁殖。若皮疹局限于足部,且具有上述足癣的典型表现,而身体其他部位无类似症状,足癣的可能性较高。但需注意,湿疹等其他皮肤病有时也可出现在足部,需就医进一步鉴别。建议患者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洗脚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趾缝间。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如棉质袜子、布鞋或透气的运动鞋,勤换鞋袜,避免穿不透气的胶鞋、皮鞋。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若治疗过程中皮疹加重、瘙痒加剧或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甲癣和灰指甲的区别
甲癣和灰指甲没有区别,是同一种疾病。甲癣主要有指甲变色、增厚、变形以及表面凹凸不平等症状。定期修剪指甲,但不要剪得过短,以免损伤甲床。1、指甲变色:甲癣通常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真菌侵入指甲后,在甲板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各种酶类物质,导致指甲的颜色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指甲变为灰白色,也可能呈现黄色、褐色甚至黑色。2、指甲增厚:随着真菌在指甲内持续生长和繁殖,不断分解和破坏指甲的角蛋白结构,同时刺激指甲的角质细胞过度增生。正常指甲的生长是有序且适度的,但在真菌感染的情况下,指甲的生长平衡被打破,角质细胞大量堆积,使得指甲逐渐增厚。增厚的指甲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使指甲变得沉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如穿鞋时可能会感到挤压。3、指甲变形:真菌对指甲结构的破坏以及指甲增厚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指甲变形。指甲可能会变得凹凸不平,边缘翘起或不规则。此外,指甲的形状也可能发生改变,原本光滑平整的指甲可能变得粗糙、扭曲,甚至出现甲沟增宽、指甲与甲床分离等情况。4、表面凹凸不平:甲癣患者的指甲表面常变得凹凸不平,失去原本的光滑质感。这是由于真菌在甲板内生长过程中,对角蛋白的分解和破坏是局部性的,导致指甲表面形成许多微小的凹陷和凸起。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为真菌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加重了感染。同时,表面的不平整也容易藏污纳垢,滋生更多的细菌,引发其他并发症。建议发现指甲出现上述疑似甲癣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真菌学检查,如真菌镜检和培养,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指甲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刀、拖鞋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勤换鞋袜,保持足部透气,不给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