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奇!男孩心脏上长出荨麻疹

奇!男孩心脏上长出荨麻疹


  男孩心脏上长出麻疹

  获救的小伙子小吴,今年正上高二,身体挺壮,平时酷爱篮球。11月14日下午,由于学校没课,小吴约上几个球友同学在学校切磋起球艺来。玩了2个小时后散场,浑身透湿的小吴只套了一件外套,便匆匆蹬上自行车迎风飞奔回家。晚上6点左右,小吴感到很不舒服,开始是面色发红,脸上出现了大块的红斑,接着关节出现疼痛,呕吐。由于小吴以前得过荨麻疹,有经验的妈妈知道儿子荨麻疹又犯了,便赶紧打车带孩子到南京市第一医院。

  到医院时,孩子已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昏迷的症状。CT检查显示,心脏等内脏器官出现水肿。富有经验的医生让小吴先做心电图检查,孩子的父母很纳闷:风疹不是皮肤病吗?为何要做心电图呢?没多久,检查结果出来了,让家人大吃一惊:“心脏型荨麻疹”。专家告诉小吴的家人,荨麻疹已经发到了他们儿子的心脏上了。

63
2008-12-22 08:53:00浏览33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天气一冷就起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天气一冷就起荨麻疹,多是寒冷性荨麻疹的表现。该疾病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是皮肤在接触寒冷刺激后,局部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的疾病。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通常伴有瘙痒,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寒冷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表面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使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风团。当皮肤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如冷风、冷水刺激后,数分钟内接触部位会出现瘙痒性风团和红斑,严重时可伴有手麻、唇麻、胸闷、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患者回到温暖环境后,症状可能逐渐缓解,但再次遇冷又可能复发。在处理方法上,首先要避免寒冷刺激,这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当出现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瘙痒、风团等症状。对于症状严重、伴有全身症状或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此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此外,还可采用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寒冷刺激强度,使机体对寒冷产生适应性,降低敏感度,但该治疗方法周期较长,需严格遵循医生安排。建议患者在寒冷天气注意保暖,外出时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避免突然接触过冷的物体或冷水,如从温暖室内直接触摸冰冷的门把手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如果寒冷性荨麻疹症状频繁发作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荨麻疹为什么冷水一冲就好了
荨麻疹患者使用冷水冲洗后症状得到缓解的现象较为常见,但这一现象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荨麻疹的发生机制主要与皮肤黏膜小血管的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有关,导致局部出现风团和瘙痒等症状。当患者使用冷水冲洗患处时,冷水的低温刺激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内的血液充盈,从而减轻局部的水肿和充血。这种物理性收缩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瘙痒和红肿等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荨麻疹。其次,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寒冷性荨麻疹,冷水冲洗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接触冷水或冷空气后,会因肥大细胞活化而引发风团和瘙痒。对于这类患者,冷水冲洗可能会暂时缓解症状,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加重症状,因为冷水可能进一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因此,在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中,冷水冲洗的效果需要谨慎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此外,冷水冲洗对荨麻疹的缓解作用仅是暂时的,无法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荨麻疹的治疗应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组胺释放,缓解瘙痒和风团。对于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或进行脱敏治疗。建议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若冷水冲洗能够缓解症状,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临时措施,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刺激皮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或诱发因素,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寒冷荨麻疹是如何引起的
寒冷荨麻疹可能与遗传因素、寒冷刺激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体质较弱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因素有关。若出现寒冷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遗传因素:寒冷荨麻疹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寒冷荨麻疹病史,个体患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某些特定序列的异常有关,导致个体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2、寒冷刺激:当皮肤突然接触寒冷物体或暴露于低温环境,如在寒冷天气中未做好保暖措施,皮肤血管收缩,随后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风团。这种反应可能与皮肤表面的冷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激活了体内的某些炎症介质释放有关。二、疾病因素: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患者常表现为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寒冷荨麻疹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免疫力下降有关。2、体质较弱与免疫力低下:长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过度劳累等因素可能导致体质下降和免疫力低下。这类人群在寒冷环境下,皮肤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降低,更易诱发寒冷荨麻疹。此外,免疫力低下还可能使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重荨麻疹的症状。在寒冷环境下,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寒冷空气中。另外,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荨麻疹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等。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遇冷性荨麻疹怎么治
遇冷性荨麻疹可通过日常防护、药物治疗、脱敏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这是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皮肤暴露在冷风、冷水等低温环境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风团和红斑。若怀疑患有该疾病,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皮肤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1、日常防护:尽量避免接触寒冷刺激是重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手段。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注意保暖,佩戴口罩、手套、围巾等,减少皮肤与冷空气的直接接触。避免食用过冷的食物和饮料,防止口腔、胃肠道黏膜受到寒冷刺激引发症状。同时,保持居住环境温暖,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降低发病风险。2、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是治疗的常用药物,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能选择性地对外周H1受体有持久作用,可有效缓解瘙痒、风团等症状;西替利嗪同样能抑制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对遇冷性荨麻疹的症状控制效果良好。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单用抗组胺药效果不佳者,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该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3、脱敏治疗:对于部分病情顽固、症状频繁发作的患者,可尝试脱敏治疗。逐渐增加对寒冷刺激的耐受程度,从用冷水短时间冲洗手部开始,逐渐延长冲洗时间和降低水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刺激。但该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治疗过程较为缓慢,患者需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与寒冷刺激的关系,记录发作情况,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过度运动。在治疗初期1-2周复查一次,观察症状控制情况,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复查时间,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