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得了手癣最好别下厨

  手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在手癣的发展阶段,皮疹非常活跃,出现红斑、豆疹、水疱和脱屑等病变。此时真菌生长繁殖很快,传染性也较强。由于真菌随时可以随皮屑散布到周围,所以用患病的手接触食物,食物就会被污染。但是手癣的传染主要是接触性传染(如握手等),因为食物经高温蒸煮后食用,真菌会被消灭。

  那么,得了手癣还能下厨吗?

  一般来说,患有手癣的人是不准从事餐饮工作的。因为饮食不一定都经过高温消毒,比如凉拌菜,就难免手与菜的直接接触。如果家庭主妇患了手癣,首先应及时医治;若一时未能治好,做饭前应尽量把手洗净,且不用患手癣的手凉拌食品。有条件者可以戴橡胶手套操作,以避免真菌污染食物。

(实习编辑:古茜文)

63
2008-11-17 08:09:00浏览12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有发热、咳嗽、咽喉异常等。一旦发现这些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促进孩子的康复。1、发热:发热是儿童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并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能高达39℃-40℃,发热可持续2-3周。2、咳嗽:咳嗽是支原体感染的突出症状。支原体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其代谢产物和毒素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引起咳嗽反射。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后期可伴有少量白痰,咳嗽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3、咽喉异常:支原体感染还会累及呼吸道,侵犯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除咳嗽外,可导致咽喉出现异常症状。患儿常感到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部分患儿还会伴有声音嘶哑。这些咽喉不适症状会影响患儿正常进食和发声。若怀疑儿童出现支原体感染症状,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儿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确诊后,务必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异常,需及时复诊。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怎么治疗
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吸氧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肺动脉压力、心脏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波生坦。波生坦是一种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内皮素与受体结合,舒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此外,也可遵医嘱使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5,减少cGMP的降解,使血管平滑肌舒张,降低肺动脉压力。2、吸氧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于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缺氧会进一步加重肺血管收缩,形成恶性循环。吸氧可以纠正缺氧,缓解肺血管痉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负担,改善患儿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其他治疗措施争取时间。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若病情允许,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房间隔造口术,通过在房间隔上制造一个小孔,使血液从右心房分流至左心房,减轻右心系统的压力,改善症状。对于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的心肺器官,从根本上解决肺动脉高压问题,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来源有限。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呼吸频率、心率、口唇颜色等,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晕厥等情况,立即就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患儿接触感染源,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儿童发烧吃什么退烧药最安全
儿童发烧是儿科门诊极为常见的症状,常常让家长们忧心忡忡。根据《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在我国,儿童发热在儿科门诊就诊原因中占比约30%,其中5岁以下儿童尤为高发。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侵袭而出现发热症状。长时间或过高的体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惊厥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退烧药至关重要。【药物一览】01对乙酰氨基酚:基础退热药,适用于3月龄以上婴幼儿。02布洛芬:抗炎解热,适用于6月龄以上伴疼痛症状患儿。03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成药,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04羚羊角颗粒:对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可用于儿童高热时辅助退烧。【药物详解】0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也可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等。当儿童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或因发热导致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能起到较好的退热效果。●有片剂、胶囊、混悬液、滴剂等多种剂型。对于年龄稍大、能吞咽的儿童,可选择片剂或胶囊口服;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混悬液和滴剂更为合适,使用专门的量杯或滴管能准确量取剂量后喂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或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剂量超标。02布洛芬●常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等,以及感冒引起的发热。当儿童发热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或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佳时,布洛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口服后一般1-2小时起效,药效可持续6-8小时。有片剂、胶囊、混悬液、糖浆等剂型,可以根据患儿年龄情况进行选择。●不良反应较少,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在使用过程中,不要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03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多用于1岁以上小儿外感发热,1岁以下需遵医嘱减量使用。尤其适合那些除了发热,还伴有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小便颜色发黄)、便干等内热症状的儿童。其属于中药制剂,能从整体上调节儿童身体状态,达到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的效果。●为颗粒剂,用适量开水冲服,搅拌均匀后让儿童服用。药效相对较为缓和,3天为一个疗程。●不良反应较少,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在服用期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咽不红者不宜使用。04羚羊角颗粒●主要用于1岁以上儿童高热时辅助退烧,尤其是当儿童高热伴有神昏、惊痫抽搐等症状时,羚羊角颗粒能起到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作用,帮助缓解症状,降低体温。●颗粒剂用温水冲服即可,因药性偏凉,建议儿童于饭后半小时用药。●不良反应少见,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在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同药物的适用年龄、剂型、剂量和使用方法各不相同,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除了药物,还有什么退烧方法?】1、物理降温当儿童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退烧方法。用33℃左右的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儿童额头,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注意,不要盲目使用酒精擦拭儿童身体,因为目前医用酒精浓度为75%,并不适合直接用于擦拭退热,以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若需要使用,应将75%浓度的医用酒精,用温水兑至25%-30%浓度后再使用。2、穴位按摩中医的穴位按摩也能辅助儿童降温,其中清天河水较为常用,是小儿推拿的常见手法。家长可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儿童的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中点,呈直线推动,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操作5-10分钟。该穴位性微凉,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有助于缓解发热症状。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孩子皮肤微微泛红为宜,若孩子皮肤有破损则不宜进行。【实用建议】1、避免捂汗当孩子处于发热上升期,会出现畏寒、寒战等表现,此时切忌过度捂汗,否则可能导致体温急剧升高,甚至引发惊厥。应适当增减衣物,帮助孩子缓解寒冷不适的同时,有利于皮肤散热。2、补充水分要鼓励孩子多喝温水,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一般建议每日总饮水量在1.5L左右,对于因发烧导致大量出汗的孩子,还可以补充一点电解质水或果汁,以免导致电解质失衡。3、及时更换衣物孩子退热时会大量出汗,务必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防止着凉。也可以用干毛巾垫在孩子背部与衣物之间,方便更换。4、合理用药若需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至少间隔4小时。栓剂与口服药联用时,需间隔6小时。使用退热贴时,注意避开眼周及皮肤破损处,确保安全有效。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几岁擦防晒?婴儿防晒品怎么挑?儿童防晒3大重点解析
夏季高温炎热,在户外活动时,应特别注意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许多家长常问:宝宝几岁开始擦防晒乳?可以使用大人的防晒乳吗?又该如何挑选?本文为您整理婴幼儿防晒3大重点以及4大挑选关键,教您保护宝宝皮肤免受紫外线危害。想避免夏季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正确防晒十分重要。许多父母不清楚宝宝的防晒产品需要更多安全考量及更高的挑选标准。皮肤科医生指出,婴幼儿的防晒产品与大人有很大不同,皮肤安全性是第一考量。【宝宝为何要防晒?认识婴幼儿皮肤与成人差异】a、婴幼儿肤色较白,容易长斑。b、皮肤较薄。c、较容易偏干燥。d、较敏感脆弱。e、皮肤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屏障功能较差,外来物质容易穿透。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危害,从晒红、晒伤、皮肤皱纹、黑斑到皮肤癌。有家长认为,就算晒红、晒伤,皮肤会自行修复,应该没有影响。然而医生表示,一旦皮肤晒伤,晒伤部位未来特别容易出现其他皮肤问题,建议大家避免晒伤。大人常忽略帮婴幼童做好防晒,其实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可能对宝宝造成一辈子的伤害。根据统计,有晒伤经历的幼童,长大后有2倍机会罹患黑色素癌;相对地,如果从小有规律地擦抹防晒产品,可减少78%皮肤癌的机会。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轻忽紫外线对婴幼童皮肤的伤害。【紫外线UVA、UVB如何伤害皮肤】1、紫外线UVB:波长约280~320nm,主要作用于表皮层,短时间曝晒,就会有晒红、晒伤的风险,长期曝晒可能造成光老化、皮肤癌等病变。2、紫外线UVA:波长约320~400nm,可穿透到真皮层,不易察觉,不会造成皮肤疼痛。短期曝晒会导致色素形成、敏感及皮肤耐受力下降;长期会造成色素沉着、加速皮肤老化、发炎,甚至导致皮肤癌。【宝宝多大能擦防晒?可擦大人的防晒产品?】美国皮肤科学会及儿科医学会都建议,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才开始使用防晒产品。其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成熟,比较容易吸收涂抹于皮肤的物质;而且,婴幼儿皮肤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也较成人来得高。因此,大人的防晒产品,不见得能直接用在婴幼儿身上,帮宝宝挑选防晒产品时,应特别小心。【宝宝防晒3大重点】1、阳光猛烈时避免外出:当紫外线过量时,6个月以下婴儿尽量不要出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2点通常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这段时间也尽量不要直接待在户外。2、遮蔽:6个月以前尽可能使用遮蔽的方式来防晒,比如衣物、帽子及雨伞等。3、防晒产品: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应选择纯物理性防晒产品,且应特别注意挑选非纳米的二氧化钛及氧化锌成分防晒产品;3岁以上则可依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的防晒产品。【儿童防晒产品挑选4大关键】1、防晒指标:父母帮婴幼儿挑选防晒产品时,可依照紫外线的强度,选择适合的防晒系数。但系数不是愈高愈好,而是依照户外活动的性质而定:a、日常生活:小朋友使用的防晒产品,不建议一下子就用到很高的系数,日常生活中使用SPF30、PA+++就足够。b、户外活动:如游泳,可选择SPF50、PA++++的防晒产品。2、纯物理性防晒产品:因宝宝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吸收外来物质,因此,应以含二氧化钛及氧化锌成分,且非润色防晒,做为选择时的优先考量。3、不添加非必要成分:挑选宝宝的防晒产品时,必须特别注意宝宝的皮肤尚未发育成熟,任何不必要的外来物质,都可能造成宝宝过敏或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建议应挑选无香料、无色素,且容易清洗、单纯温和的配方。4、非喷剂型防晒产品:市面上常见的喷雾型防晒,医生建议,应该满12岁以上的儿童才使用。小朋友较不会憋气,喷雾内的气体容易吸入肺部,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群容易受影响;此外,使用喷雾型防晒剂量不足或涂抹不均匀时,会影响防晒效果;若只有喷剂型防晒产品,建议先喷在手上,再涂抹在宝宝需要防晒的部位,可兼顾安全及防晒效果。【宝宝防晒产品怎么擦?】人们普遍不清楚防晒产品该涂抹多少量,常常一瓶防晒用一年都没用完,使用量不足,擦了等于没擦。究竟该用多少量才足够?以厨房常见的量匙给出以下建议:1、成人全脸加脖子:面积约4个手掌大小,擦防晒产品需要¼茶匙量,相当于1.25ml。2、儿童全脸加脖子:用量为成人的一半,约⅛茶匙,等于0.6ml。此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防晒用量,可根据覆盖面积适当调整。例如,手臂、腿部等部位,可按照每10平方厘米使用0.25ml-0.5ml防晒产品的标准进行涂抹。【防晒常见8大疑问】人们愈来愈重视防晒,不过,究竟防晒该如何做?大家普遍存有疑问,特别整理「常见防晒疑问」,提醒防晒一定要落实,千万不要做错,从而反伤害婴幼儿的宝贵肌肤。1、阴天不用防晒:人们常以为,阴天看不到阳光,就不用防晒,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紫外线会穿透云层,一样会伤害皮肤。2、防晒漏擦没关系:只要是衣物没有覆盖住的部位都要涂抹防晒产品,尤其是鼻子、耳后、肩膀以及脚背,最容易被遗忘,除了涂抹要均匀,涂抹的量也要足够。3、防晒擦一次就好:若防晒乳有流失就需要补擦,在户外时间久或流汗,可以随时再补擦;建议至少两个小时补擦一次,千万不要误以为擦了一次防晒乳,就可以待在户外一整天。4、擦了防晒马上就可以出门:擦了防晒产品,理论上马上会有效果,但根据美国皮肤科医学会建议,出门前15至20分钟,就可以涂抹防晒产品,可以达到最佳防晒效果;而且擦完之后再穿着衣物,可避免衣物沾染防晒乳,反而影响防晒效果。5、要先擦防晒还是先喷防蚊液:先使用防晒乳,等干了后再喷洒防蚊液,千万不要为了省时,就把防晒乳与防蚊液混在一起使用。6、喷雾型防晒效果与涂抹型防晒效果一样吗:孩童不建议使用喷雾剂型,因为具有吸入的风险,也可能加剧哮喘或过敏症状。喷雾剂型虽然使用方便,但难以评估使用的防晒剂量是否足够。大人如果使用喷雾型防晒时,也记得先闭气后再使用,避免吸入的风险。7、擦完防晒要不要卸妆:一般洗面乳和沐浴产品就可以清洗干净,但如果是较黏的物理性防晒产品,或有润色、防水的防晒产品,则建议卸妆后,再清洗干净。8、擦防晒会骨质疏松吗:人体因无法自行生成维生素D,须通过晒太阳或食物来补充,有人担心,擦了防晒后,反而会阻挡阳光,无法生成维生素D,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但实际上擦防晒产品后,还是能让身体产生维生素D,擦防晒不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擦防晒,反而带来更多皮肤问题。皮肤科医生表示:紫外线会造成皮肤长斑、长痣或特应性皮炎、红斑狼疮、荨麻疹甚至是皮肤癌等疾病,不防晒反而会造成更多皮肤问题。擦防晒不再是爱美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保护全身最大的器官——皮肤,才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