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牛皮癣常见的四种类型

  一、寻常型银屑病

  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的95%,初期为红 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片,鲜红或深红色,高出皮肤,底部浸润明显,边缘清楚,周围有炎症红晕,表面覆盖多层灰白色或 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这是角质层被剥落后露出的棘细胞层,若再刮除薄膜,会使真皮乳头层顶部毛细血管被刮破,出现许多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鳞屑、薄膜、出血点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从发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1、进行期,是皮损的急性发生阶段,特点是新的皮损不断出现,原有的皮损也可以不断扩大,但皮损发生发展的快慢以及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的区别,有的皮损突然爆发,短期内可布满全身,但很快不再发展,从 而进入静止期,有的则不断出现少量的皮损,而原来的皮损或缓慢的持续发展,或停止发展而处于静止状态,甚至有少量皮损已开始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期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才能过渡到静止期。进行期皮损炎症比较明显,常表现为鲜红色,上面覆盖有疏松的,容易脱落的的银白色鳞屑,皮损的周边常有一圈红晕,在进行期,如刺激健康皮肤表面,即可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称为“同形反应”,这是银屑病特征性表现之一,同形反应可继发于外伤,单纯刺激、注射、手术切口等,也可继发于湿疹样皮炎,或陈旧的疤痕等处,同形反应一般不出现在静止期和消退期。

  2、静止期,亦称稳定期,皮损发展基本停止,炎症已不明显,红晕消退,皮损逐渐缩小、变平、鳞屑减少,此期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消退期,旧疹不断消退,鳞屑变薄,破碎以至消失,有的皮损中央消退,呈环状或半环状,有的特大片分割成许多小片,多数皮损先从周边消退,逐渐缩小,最后成为淡白色色素减色斑或深褐色色素沉着斑。银屑病皮损有自行消退倾向,但绝大部分患者是在经过治疗后皮损才逐渐减轻或消退,从病程上来说,皮损消退顺序是由进行期转变到静止期,再转到消退期,从部位来看,一般自上肢躯干开始消退,下肢消退较慢,头皮,手足等处皮损消退则更慢,一般来说,点滴状,钱币状皮损消退相对较快,斑片状、地图状、蛎壳状皮损消退相对较慢,初发者消退较快,而患病时间长,发作次数多,用西药治疗过的皮损消退较慢,皮损消退快慢与病程长短是成正比的,与皮损的数目则无明显关系。

  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皮损的形态,可分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同是寻常型银病,不同的患者,他们的皮损形态可以有所不同,就是同一个患者,皮损的形态在病程中也常会表现不同。皮损呈点滴状散在身体各处时,称为点滴状银屑病,常见于儿童,特别是扁桃体急性炎症后发病者;称为钱币状银屑病,如皮损继续扩大,相邻的皮损相互融合,形成大片不规则地图状,称为地图状银屑病,少数患者皮损有糜烂渗出,干燥后形成污褐色鳞屑痂,状如牡蛎壳,称为蛎壳状银屑病。

  银屑病皮损的不同形态。不仅能反应出病情所处的阶段,还能发应出病程的长短,以及即往的治疗情况,如红斑之间散在有片片白色或褐色斑,表示患者不是第一次发病,皮损常年累月不消退时,单个皮损的面积常常比较大或发生许多皮损相互融合,而且皮损常肥厚高起形成斑块。

  发生于头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常生于发际,呈带状,有时融合成片,布满头皮,鳞屑很厚,皮损处毛发与厚积的鳞屑干燥紧缩而成束状,状如毛笔头,有时损害可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在急性进行期,全身皮损严重时,颜面也可出现皮损,大多呈点滴状或指甲大小的红色丘疹。 发生于手心、足心部位者,常发生明显的角化斑片,中央厚而边缘薄,斑上可有白色鳞屑或点状凹陷,有时因皮损较厚而引起条状皮肤裂隙。

  发生于龟头及包皮内面者,皮损为边界清楚的干燥性红斑,有白色鳞屑,发生于口腔者以颊粘膜为多见,亦可见于舌面,齿龈及口唇等处,发生于指(趾)甲者,甲板上出现多个针尖状大小的凹坑,似顶针状,叫顶针样指甲,还可有甲肥厚,甲板沟纹,甲分离甚至甲脱落。

  二、红皮病型银屑病

  约占银屑病的1。62%,多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而引起,如在进行期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芥子气、高浓度的水杨酸制剂、汞砷制剂,或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如乙亚肺、乙双吗啉和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朱松等突然停药后而引起,皮疹初发常在四肢屈側,发生局限性红疹,迅速扩延全身,呈广泛潮红,继而大量脱屑,呈糠麸状,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治疗较顽固,易于复发。

  三、脓胞型银屑病

  是银屑病中较少的一种类型,约占银屑病的0。69%,临床上通常分为泛性脓胞型银屑病和掌蹠型银屑病。泛发性脓胞型银屑病,以四肢屈側及皱襞处较多,也可累及全身,皮损初发为在急性炎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多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无菌性表浅脓胞,附有少量菲薄鳞屑。脓胞迅速增多,相互融合成大片脓糊状或成为环形红斑状,但其下又可再发新的脓胞,常因接触摩擦等外因,使脓胞破裂形成糜烂结痂。

  掌蹠脓胞型银屑病,皮损主要侵及掌蹠部,损害为对称性红斑,上有多数针头至粟粒大脓胞,胞壁较厚,不易破溃,,约经十天左右可以干涸,结褐色痂,痂脱落后可出现小片鳞屑,鳞屑下又有新的脓胞出现,可侵及整个掌蹠部,经过缓慢,易周期性发作。

  四、关节炎银屑病

  本型约占银屑病的2%,好发于女性,往往在寻常型银屑病久病之后出现,也可经反复发作症状恶化时造成,患者除具有典型的银屑病损害外,还可伴有关节病变,大小关节均可侵及,特别是手足小关 节、颈椎、骶髂关节、其次为肘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重者大关节腔可以出现积液,活动受限,以至关节僵硬或出现畸形,关节症状随银屑病病情变化,皮损消失后,关节症状也可随之好转或消失。当红皮病型或脓胞型银屑病伴发关节炎时,症状往往较重,关节常遭到破坏。

(实习编辑:付付)

2008-10-20 07:29: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摔伤一个月疤痕红色正常吗
摔伤一个月疤痕红色一般是正常的。摔伤后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可能会使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护理不当,还有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从而导致疤痕红肿,甚至还会出现流脓水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现象,患者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患者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避免经常用手去触摸局部,以免滋生大量细菌出现感染的情况。另外,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通常能够起到淡化疤痕的效果。如果疤痕的面积比较大,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通过激光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激光手术主要是利用光热动力学原理,能够照射皮肤的真皮层,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和纤维细胞的生成,从而达到去除疤痕的效果。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疤痕恢复期间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的情况发生。建议吃清淡类的食物,如大米粥、水果沙拉、排骨汤等,也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火龙果、西红柿等,从而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但是不建议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火锅、毛血旺等。如果出现其他不适,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混合痔术后五十天伤口红红的还痒怎么回事,怎么办
混合痔术后五十天伤口红红的还痒可能是由增生性瘢痕、伤口感染、皮肤过敏、术后水肿或外伤后遗症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特别是在手术部位。新生的瘢痕组织可能呈现红色,并伴有轻微瘙痒或紧绷感。可以用棉签在涂抹适量的保湿霜或瘢痕修复霜,有助于减轻瘙痒和促进瘢痕软化。还可以轻轻按摩瘢痕区域,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力度,避免造成新的损伤。 2.伤口感染 如果术后伤口感染会导致红肿、疼痛、瘙痒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可遵医嘱局部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来进行抗感染治疗,若症状严重时需要遵医嘱温水送服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药物进行治疗。 3.皮肤过敏 术后使用的药物、敷料或清洁用品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导致伤口周围皮肤发红、瘙痒。应该立即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来对局部进行冲洗,然后跟换为其他药物或敷料治疗。 4.术后水肿 术后局部组织受损,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引起水肿,表现为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建议适当抬高手术部位,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另外建议减少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一般30-60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5.外伤后遗症 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术后可能留下一些后遗症,如神经过度敏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导致伤口红红的还痒。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后的身体变化,如果觉得心理压力较大可以找家人进行倾诉。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如电疗、磁疗等,促进神经和血液循环的恢复。 建议保持局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饮食上保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黄瓜、香蕉、苹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火锅等。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脸上的红色疤印一直不消除怎么回事,怎么办
脸上的红色疤痕一直不消除,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也可能是护理不当、用药不当、炎症刺激、激素紊乱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1、个人体质 如果患者属于疤痕体质,则脸上的红色疤痕可能会一直存在,不会自行消除。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辅助改善。 2、护理不当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措施,比如经常用手抓挠、沾水等,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皮肤出现感染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红色疤痕的消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挠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损伤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硅酮凝胶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3、用药不当 如果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没有遵医嘱按时涂抹药物,或者涂抹药物时用力过度,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导致红色疤痕一直不消除。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 4、炎症刺激 如果脸上出现红色疤痕后,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措施,导致局部受到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局部疤痕增生,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外用硅酮凝胶、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 5、激素紊乱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激素紊乱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导致皮肤的弹性受损,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做好皮肤的护理措施,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化妆品,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不利于红色疤印的消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如果患者感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拆线后红色疤痕多久消失
拆线后的红色疤痕通常在3~12个月内逐渐消退,具体因个人体质、伤口深度和面积而异。但对于瘢痕体质的患者来说,疤痕可能无法完全消失,可考虑无创疤痕修复、注射祛疤、激光祛疤、手术祛疤等方法。每个人的皮肤修复能力和新陈代谢速度都是不同的。对于皮肤修复能力较好的人来说,红色疤痕的消退速度通常更快,可能在3~6个月内就能明显看到改善。若皮肤修复能力较差,可能需要6~12个月的时间才能改善。此外,伤口的深度和面积是影响疤痕消退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较浅且面积较小的伤口产生的红色疤痕消退速度较快。相反,较深且面积较大的伤口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疤痕形成,这些疤痕的红色消退速度通常较慢,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若患者存在瘢痕体质,红色疤痕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可能不会完全消退。这是因为瘢痕体质的人群更容易产生异常的疤痕组织,导致疤痕持续存在。以下是常见的祛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手术祛疤存在一定风险,包括感染、麻醉意外、疤痕复发、色素沉着及皮肤坏死等。就医时,应选择正规医院,确保医生具备专业资质和经验,并严格遵守医嘱和术后护理指导,以降低风险。参考文献:[1]吴思.缝合后伤口的相关注意事项[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04):25.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腰上有条状凸起的红色疤痕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腰上有条状凸起的红色疤痕可能是蚊虫叮咬、外伤、人工性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体癣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蚊虫叮咬如果患者腰部被蚊虫叮咬,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出现红色丘疹、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使用肥皂水进行冲洗,缓解不适症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涂抹患处。2、外伤如果腰部皮肤受过外伤,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破损、疼痛等症状,结疤时可能会出现增生的情况。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一段时间后通常可自行消退。3、人工性荨麻疹若患者的腰部皮肤受到物理刺激,如抓挠、摩擦等,可能会诱发人工性荨麻疹,导致腰上出现凸起的红色疤痕。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进行治疗。患者也可遵医嘱外用复方薄荷脑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症状。4、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患者腰部皮肤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诱发过敏性皮肤病,导致腰上出现丘疹、风团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配合医生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止痒。5、体癣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卫生,可能会导致真菌感染,从而出现局部瘙痒、红斑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换衣物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外出时做好自身防护,避免前往蚊虫、尘螨等有害物质较多的地方,此外,患者注意不要抓挠皮肤,以免症状加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