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什么是灰指甲?如何有效鉴别灰指甲,并提供相应治疗?请看下文。

  灰指甲,是甲癣的俗称,由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

  甲真菌病患者的甲板可以表现为浑浊、增厚、分离 、变色 、萎缩 、脱落 、翘起 、表面凹凸不平 、钩甲以及甲沟炎等。目前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6种主要类型。

  1.浅表白斑型甲真菌病

  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位于甲板表浅层。甲板出现白色不透明、边缘清楚的斑或横沟,质地较松脆易碎,逐步扩大或融合。日久可变成黄白色。

  2.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

  此型最常见。真菌先感染甲周远端和侧缘的皮肤角质层,后延至甲床。开始时甲板形态正常,以后因炎症范围扩大而使甲下角质增生,甲板游离缘上抬 ,甲板和甲床分离。随着病程进展,真菌最终侵入甲板,甲板变污浊,色泽和硬度发生变化,脆性增加,极易破损或呈虫蛀状。病情进展随个体差异而快慢不等,一般病程均较长。

  3.近端甲下型甲真菌病

  真菌由近端甲小皮角质层入侵。表现为白斑,开始仅局限于甲半月部,可随甲板生长逐渐外移也可自行逐渐扩大,甲板可增厚,多数不增厚。常伴发甲沟炎。

  4.甲板内型甲真菌病

  此型临床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损害仅局限在甲板,不侵犯甲下,甲板呈白色或灰白色,无明显增厚或萎缩,无明显炎症。

  5.全甲毁损型甲真菌病

  上述各类型如果继续加重,累及全甲,可表现为全甲板受到侵蚀、破坏、脱落,甲床异常增厚。

  6.念珠菌性甲床炎和甲沟炎

  近端和侧位甲皱襞的慢性炎症。常伴有甲沟炎,可有甲分离,也可有甲增厚,但不多见。甲皱襞的炎症呈轻度暗红色慢性肿胀,一般无化脓。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可为全甲受累、常累及20个甲,甲板增厚,并伴有鹅口疮和皮肤损害。

  还存在如混合型甲真菌病指在同一 病甲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继发性甲真菌病指在非真菌性甲疾病基础上继发真菌感染,真菌可侵入甲板及周围组织,常见于银屑病和外伤性甲疾病,多可表现出原发病的特征。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证据。

  诊断

  甲真菌病的正确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阳性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病甲内有真菌菌丝或孢子,可诊断为甲真菌病。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即可确诊;如培养为酵母菌或其他霉菌时,直接镜检显示相应的菌丝或孢子形态特征,可诊断为甲真菌病。仅作甲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时也可诊断甲真菌病。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检测虽然能快速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但作为诊断依据尚需进一步完善。

  治疗方案选择

  1.局部药物治疗

  应用局部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指征包括远端受损甲板<50%;无甲母质受累;受累指趾甲数目<4个;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疗效有限,主要问题是药物不能很好渗透至整个甲,局部药物的浓度达不到 MICs。目前主要有5%阿莫罗芬搽剂和8%环吡酮甲涂剂。

  推荐用法:5%阿莫罗芬搽剂,每周1次或2次外用,连续48周。

  8%环吡酮甲涂剂第1个月隔天1次外用;第2个月每周2次外用;第3个月每周1次外用到治疗结束,一般疗程6个月以上。

  2.系统药物治疗

  系统药物治疗除了适于外用药物治疗的甲真菌病以外的各临床类型,均可选用系统药物治疗,目前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特比萘芬:推荐连续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成人剂量250mg,1次/d;疗程一般指甲真菌病为6~9周,趾甲真菌病为12~16周。

  伊曲康唑:推荐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成人剂量200mg,2次/d,脂餐后即服或餐时服用,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一般手指甲2~3个疗程,足趾甲3~4个疗程。

  氟康唑:一般不推荐于甲真菌病的一线治疗

  甲真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其中皮肤癣菌特别是红色毛癣菌为优势病原菌,但在不同地区三者的分离率会有差异。

  要通过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甲疾病,实验室真菌学检查是确诊的可靠依据。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甲真菌病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病甲受累程度、病原菌种类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外用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口服与外用联合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愈率,降低失败率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2018-05-15 01:18:09浏览1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脸部脂溢性皮炎怎么治
脸部脂溢性皮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1、一般治疗:保持面部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或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洗面奶,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炎症。洗脸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接近体温为宜,每天洗脸次数不宜过多,防止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油脂失衡。同时,避免搔抓面部,搔抓会损伤皮肤,加重炎症,还可能引起感染,使病情恶化。2、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脸部脂溢性皮炎的常用方法。对于炎症较轻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其能调节皮肤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若炎症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地奈德乳膏,其具有抗炎、抗过敏的功效,能减轻皮肤炎症。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改善脸部脂溢性皮炎症状。红蓝光照射治疗有一定效果,红光能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微循环,减轻炎症;蓝光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此外,强脉冲光治疗也可应用,其能封闭异常的毛细血管,促进皮肤修复。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建议患者定期复诊,观察脂溢性皮炎变化情况,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范围扩大、出现水疱、疼痛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有效治疗脸部脂溢性皮炎,恢复皮肤健康。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特异性皮炎与什么有关系
特异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微生物作用等。疾病因素包括免疫系统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以及内分泌紊乱等。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因素:与环境中易引起过敏的特殊物质接触,如食物蛋黄、牛奶等,尘螨、花粉、污染物、烟草、烟雾等。气候因素、不适当的皮肤护理也可能参与发病。2、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作用。3、微生物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感染,也可能导致特应性皮炎。二、疾病因素:1、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会导致特异性皮炎的发生。免疫系统的不正常反应可以使皮肤对刺激物过度敏感,从而引发皮炎。2、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的最外层被称为角质层,其构成了人体对抗外界环境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还控制着水分的平衡。当角质层功能受损,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速、渗透性增加、水分保持能力下降和脂质成分异常,进而引发特应性皮炎。3、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系统的不平衡可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例如,甲状腺问题、荷尔蒙变化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皮肤清洁和保湿,避免过度搔抓以防继发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神经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症有哪些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精神因素、局部刺激和慢性疾病等有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苔藓样变、干燥脱屑与色素沉着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一、病因:精神因素: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是神经性皮炎的重要诱因。这些情绪问题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皮肤瘙痒。局部刺激:机械性摩擦(如衣领过硬)、化学物质刺激(如某些化妆品、清洁剂中的成分)、昆虫叮咬、阳光照射等局部刺激均有可能诱发神经性皮炎。这些刺激可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和损伤。慢性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如消化不良、便秘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感染(如慢性肝炎、结核等)等慢性疾病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神经性皮炎。二、症状:瘙痒:瘙痒是主要症状,尤其在夜间或情绪紧张时加重,反复搔抓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皮损持续不愈。苔藓样变:皮肤增厚、变粗糙,皮肤表面纹理明显,类似牛的颈部皮肤,多见于颈项、眼睑、肘部、骶尾部等部位。干燥脱屑与色素沉着:皮损区域常伴随干燥、脱屑,反复炎症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影响美观。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瘙痒和预防抓挠。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减少局部刺激,如选择柔软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