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娃没养大头先秃,为娘的发际线还有救吗?

娃没养大头先秃,为娘的发际线还有救吗?

  拥有一头秀发,是女性美丽、飘逸的标志之一。

  曾经,台湾歌手范玮琪在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中戴了一个假发,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关于范玮琪戴假发的原因,许多网友猜测,可能是因为生孩子导致了脱发

娃没养大头先秃,为娘的发际线还有救吗?

  看完,经历过产后脱发的妈妈们有苦说不出……  

娃没养大头先秃,为娘的发际线还有救吗?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后都会出现头发异常脱落的现象,每次洗头发都掉发严重,有时候甚至一抓一大把,家里、衣服上都沾着头发,让人非常烦躁和焦虑。另一方面因为产后照顾宝宝,精神压力过大或情绪不好,导致脱发,甚至使秀发颜色变灰、变白。那么,生孩子真的会掉头发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什么是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现象在医学上叫做分娩性脱发。据不完全统计,大约35%~40%的女性,在坐月子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脱发现象,这是因为头发也像人体其他组织一样,需要进行新陈代谢。

  另外,生育期的女性要知道产后脱发只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旧发脱落以后,新发就会长出,脱发也就不治而愈。因此不必有思想负担。如果为此忧心忡忡,反而会加重脱发程度。

  2

  产后脱发有什么特点吗?

  产后脱发多发生在分娩后2~6个月,一年左右可恢复。

  头发先由黑变黄,接着便从前额头发的三分之一处开始脱落,使得发际线后移。

  随后两鬟和头顶部头发也逐渐脱落,最后波及整个头皮,使头发变得稀疏、桔黄,脱发的形式与男性型脱发相似。

  

娃没养大头先秃,为娘的发际线还有救吗?

  3

  为什么会发生产后脱发?

  雌激素在作怪!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和休止期(3个月)。处于生长期的毛发呈积极的增生状恋,退行期的毛发则停止积极的增生,而体止期的毛发毛囊萎缩,使毛发最终脱落。正常情况下毛发的生长与脱落处于动态平衡。

  研究认为妇女怀孕期间,孕妈妈体内分泌大量的雌激素,而雄激素相对减少,使得生长期的头发增多,因而头发的寿命延长,脱发的速度减慢。孕妈在分娩以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至正常,激素平衡重新调整,那些“寿命延长”的头发很快进入退行期和体止期纷纷脱落。

  4

  应对产后脱发有三招!

  ■ 第一,心理护理。

  新妈妈要知道产后脱发只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或烦恼,因为精神状态不稳定,每天焦虑不安只会加重脱发,抑郁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因此,建议产后女性可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在整个妊娠期和哺乳期内,都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这一点很重要!

  ■ 第二,饮食预防。

  对于预防和减少产后脱发,产后的合理饮食很重要。首先新妈妈要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蛋类等食物,以满足头发生长的需要。尽量少食或者不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由于这些食物可以刺激毛囊分泌过多油脂,容易造成头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间接的可以导致脱发增多。如果脱发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促进生发的药物,但是不可盲目用药,谨防某些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

  ■ 第三:做好头发养护工作。

  按照老辈人的传统观念,女性在坐月子期间不能洗头,尤其是在夏季。这就更难受了,不仅不能洗头,还要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传统方式中要求坐月子不能洗头,是因为怕妈妈受风寒。其实,只要洗完头不吹风,适当的清洁还是有好处的。只要新妈妈们懂得保养头发,就可以重现秀发的美丽风姿。

  以下是保养秀发的一些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的整理头发的工具;

  选择较温和的洗发水,尽量不要染发、烫发;

  每次洗完头发后,适当使用适合自己的护发素

  洗完头以后,不要用吹风机过度地久吹头发和头皮;

  皮肤如果发生溢脂性皮炎、毛囊炎、干癣等,或其它异常情况需要找皮肤科医生咨询。

  总而言之,新妈妈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配以正确的护发方法,是可以告别产后脱发问题,恢复乌黑秀发的!

娃没养大头先秃,为娘的发际线还有救吗?

2018-04-02 01:59:33浏览1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轻度自闭症的表现症状都有哪些
轻度自闭症主要有社交障碍、语言发展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表现症状。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会对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1、社交障碍: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较为被动,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例如在集体活动中,通常是独自玩耍,不理会其他孩子。对社交互动的兴趣较低,不擅长主动发起或维持对话,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不理解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如轮流说话、分享玩具等,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2、语言发展迟缓:此类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可能落后于同龄人。可能说话较晚,或者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词汇量有限、语句简单、表达不够清晰准确。在语言理解方面,可能对一些抽象概念、隐喻或幽默的理解存在困难,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话语中的深层含义,在对话中有时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3、重复刻板行为:轻度自闭症患者会经常出现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行为通常是无目的的,且会在不同场合频繁出现。还可能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偏好,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反复观看同一部动画片等,很难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或干扰。4、兴趣狭窄:患者还可能对周围的事物兴趣范围较为狭窄,其只专注于少数特定的事物或领域,如只对数字、字母、某种交通工具等感兴趣,而对其他常见的儿童活动或兴趣爱好缺乏兴趣。这种狭窄的兴趣表现得较为极端,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些特定的事物上,对其他方面的信息则关注度较低。对于有轻度自闭症表现的个体,建议尽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干预。干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同时,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也非常重要,例如提供结构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其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如利培酮,可用于改善自闭症患者的一些行为问题和情绪症状。但药物治疗需谨慎,应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倒退型自闭症一般几岁出现
部分倒退型自闭症会于3-6岁出现,此阶段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复杂的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致使孩子原本已获得的技能发生倒退。大脑神经连接在3-6岁时仍处于快速调整阶段,这个时期,大脑会进行突触修剪,去除冗余的神经连接,以优化大脑功能。然而,患有倒退型自闭症的孩子,大脑神经连接可能出现异常的修剪过程。一些原本支持语言、社交和认知发展的神经连接被错误修剪,可能导致已形成的技能受损。如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在这一时期出现紊乱,而前额叶皮质对语言表达、社交行为的调控至关重要,连接异常可能使得孩子在语言沟通和社交互动方面的能力逐渐减退。3-6岁的孩子开始进入学校,面临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这一变化对部分孩子而言可能成为诱发倒退型自闭症的重要因素。学校的集体生活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部分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以及新的规则和要求时,可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当压力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就可能导致其行为和情绪出现异常。同时,学校生活节奏快,孩子可能无法获得像家庭中那样细致的情感关怀和个性化的教育引导,这也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致使其在社交、语言等方面的技能出现倒退。一旦怀疑孩子出现倒退型自闭症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发育评估和诊断。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成长环境。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子有自闭症要怎样治疗才正确
自闭症(孤独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矫正和中医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自闭症儿童的某些症状,如冲动、多动、强迫行为等。常用的药物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匹莫林)、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和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且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指导。2、行为矫正:行为矫正被认为是自闭症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用行为分析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治疗方法,通过正向强化、分步教学和泛化等原则,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正常行为,减少异常行为。此外,早期强化行为干预针对2至5岁儿童,通过高强度的个性化训练,显著改善其语言能力、社交技能和适应性行为。在行为矫正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也非常重要。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自闭症主要采用推拿、针灸等方法。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针灸则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和睡眠障碍。此外,中医还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症状,采用中药方剂进行调理。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建议家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行为矫正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训练过程,配合专业人员进行家庭干预。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需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同时,家长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理解和支持孩子,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孩子眼神不对视就是自闭症吗
自闭症通常是指孤独症。孩子眼神不对视的情况下,若同时伴有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等典型症状且持续存在,很可能是孤独症;若仅为阶段性或因其他短暂因素导致的眼神不对视,则通常不是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等。患者大脑对社交信息的处理存在异常。通常情况下,孤独症孩子缺乏眼神对视的主动意愿,还会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缺陷,如很少对他人的呼唤做出回应,不主动与他人分享兴趣或喜悦,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患者还可能说话较晚,或在语言表达、理解上存在问题,如语言单调、重复话语、难以理解隐喻等。同时,患者常出现重复性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且兴趣范围狭窄,对某些特定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专注。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经专业医生通过多种评估工具,如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等综合评估后,可诊断为孤独症。一旦确诊,治疗通常以教育干预为主,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通过系统训练,改善孩子的行为和社交技能。药物治疗方面,对于伴有严重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药物,改善症状。然而,孩子在发育期可能因认知发展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眼神对视不稳定,但这并非孤独症,一些暂时性因素也可能引起孩子眼神不对视,如近期受到惊吓、身体不适、处于陌生环境感到紧张等。当孩子身体不适时精神状态不佳,减少眼神交流,待身体恢复后,眼神对视可恢复正常。若孩子因新到一个环境,感到害怕或好奇周围事物,可能短暂性地较少与他人眼神对视,适应环境后便会改善。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不伴有孤独症的其他核心症状,社交互动基本正常,语言发育符合年龄阶段,也无重复刻板行为,随着成长或不利因素消除,眼神对视问题会自然解决。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为孩子创造丰富、安全的生活环境,鼓励其与同龄人互动交流,培养社交能力。若发现孩子存在发育异常,不要盲目猜测,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