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带状疱疹太难受 有人忍不住竟画符治病

  小编最近在刷新闻,说杭州一名男子最近身体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虫子”,疼痛难忍,上网一搜,怀疑得了“缠身龙”,于是找来了江湖道士,求来一张咒符放于枕边,还在身上画满“符咒”,以期能早日赶走“缠身龙”。

  

带状疱疹太难受 有人忍不住竟画符治病
带状疱疹太难受 有人忍不住竟画符治病

  纳尼?画个符就能治病?世间竟有这般操作?

  不过后来,此名男子由于疼痛难忍,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其为带状疱疹,并表示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需要住院治疗。

  幸亏疾病能够及时得到遏制,才不至于引发更大的并发症。不过话说回来,带状疱疹是什么?

    其实,带状疱疹就是民间所说的“缠身龙”,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如其名,当人感染上带状疱疹后,红疹、水泡等恶心的东西就会簇拥成群,呈带状分布于皮肤处,好比一条恶心的恶龙,缠着人不放,而且还会引起发热、瘙痒、烧灼、神经痛等症状。

  带状疱疹如果发生在眼部、耳部、脸部等特殊地位,则有可能引起脑膜炎、视力下降、面瘫、头晕、恶心、呕吐失明等严重后果;若发生在头部,则会引起脱发或永久性瘢痕。如果带状疱疹久治不愈,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等现象。

  春天天气潮湿,病毒、细菌等繁殖速度较快,是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因此在春季里,我们应该注意带状疱疹的预防。预防带状疱疹首先要注意多参加运动锻炼,做好作息调整工作,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其次,要注意预防感染,讲究卫生,保持皮肤干净,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最后,还要注意增进营养,令体格保持健壮状态。

  若是不小心得了带状疱疹,我们千万不能像开篇那名男子一样盲目相信网上说的所谓偏方,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否则疾病愈发严重,出现严重后果时问题就会很棘手!

2018-03-31 00:10:38浏览2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肋间带状疱疹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有哪些
肋间带状疱疹一般是指发生在肋间神经的带状疱疹,一般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患者一般会出现疼痛、皮疹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1、日常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止痛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的疼痛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红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达到止痛的目的。 4、中医治疗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不适症状。 5、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出现明显的神经痛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神经阻滞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的情况。另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张文娟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病毒用什么药治疗最好
带状疱疹病毒用什么药治疗最好,这个说法不对。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外用药物等来进行治疗。 1、抗病毒药物 疾病早期建议患者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能控制炎症的发展,有助于缩短病程。一般建议在皮疹出现后24-72小时内开始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等药物进行全身治疗。也可遵医嘱配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阿昔洛韦软膏等药物涂抹局部皮肤,以促进疱疹的结痂和脱落,加快局部病损皮肤的愈合。 2、止痛药物 对于轻中度疼痛的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可遵医嘱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磷酸可待因、盐酸吗啡、盐酸羟考酮等。同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3、营养神经药物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维生素B12等。 在治疗期间,建议患者需要注意皮损部位的清洁卫生,禁止抓挠,减少触碰次数,防止细菌感染,加重病情。饮食上一般以清淡为主,建议可进食稀粥、面条等,同时注意不要食用油腻的食物,如猪油、肥肉等。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与带状疱疹相似的皮肤病有哪些
与带状疱疹相似的皮肤病主要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毛囊炎、水痘等。1、湿疹湿疹可能与接触刺激性物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丘疹、水疱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瘙痒、糜烂等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2、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主要是由于接触刺激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瘙痒、疼痛等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3、荨麻疹荨麻疹主要是由于接触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风团、血管性水肿、瘙痒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发热、恶心等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毛囊炎毛囊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反应,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并伴有瘙痒、化脓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5、水痘水痘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疱疹、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带状疱疹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日光性皮炎、湿疹等疾病相鉴别。1、单纯疱疹单纯疱疹是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见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患者会出现水疱、疼痛、瘙痒等症状。如果患者症状比较轻微,通常可以自愈,但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2、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引起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皮肤的炎症性反应,患者会出现红斑、肿胀、丘疹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3、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是指皮肤被昆虫叮咬后发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风团、水疱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4、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是指皮肤接受强烈光线照射后,引起急性皮肤炎症的一种皮肤病,患者会出现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复方薄荷脑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5、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湿疹患者的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通常伴有瘙痒,还可出现结痂、脱屑等症状。湿疹患者可遵医嘱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为什么躺着不难受了
带状疱疹躺着不难受,可能是因为平躺能够减轻疼痛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有可能会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也有极少部分患者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带状疱疹会导致患者皮肤表面出现成簇水疱,而且还会有局部瘙痒、疼痛的现象,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因为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平时可能会侵犯神经,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疼痛的情况,但在躺着时,可能会由于体位的原因,导致侵犯的神经不受控制,从而没有引发疼痛的情况,所以患者会觉得带状疱疹躺着不难受。 如果患者出现了带状疱疹的情况,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神经疼痛的情况,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缓解。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