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脸上长的粒粒 都是痘痘吗?

  一位三十岁的准新娘,年底就要步上红地毯,但脸上的痘痘让她焦虑不安,近三、四个月来进行一连串的大战痘,不但勤于参加美容护肤的课程,更求助非皮肤科医生以期从体内攻痘,却都功败垂成,反而脸上的痘痘有增无减,吓坏了自己,情不自禁地动手挤压,弄得脸上满目疮痍。

  医生说,这位准新娘到医院皮肤科求诊,经详细检查发现,困扰她的不只是青春痘,同时合并患有多发性扁平疣,经过一段时间局部维他命A酸的擦拭,使大部份的扁平疣消失,连带青春痘也改善了,而少数较顽固的病灶使用液态氮冷冻治疗后,患者终于恢复往日的光采亮丽,拍了婚纱照,快快乐乐准备成为年底的新娘子。

  扁平疣是因为感染到人类乳突状病毒所造成的,一般为针头到米粒般的大小,外形略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稍为突起而形成平顶状的颗粒,颜色为浅褐色、粉红色或正常肤色。由于传染力强,常常密集成群或分散多处产生,尤其在搔抓之后,会沿着抓痕呈条状分布,常好发于脸部,特别是额头以及四肢,一般并没有自觉症状。

  张医师指出,扁平疣的治疗,必须根据它生长的部位而定,以免造成日后留下色素沉淀或色素脱失。长在四肢或位于美观上较不受影响的地方,或是少数顽固的病灶,可考虑采用液态氮冷冻治疗、汽化雷射或是电烧,将明显可见的扁平疣,一个个破坏。如果长在脸部,可使用局部涂抹维他命A酸、水杨酸或由医师涂抹三氯醋酸,让扁平疣脱落,但需要数次的门诊治疗。

  预防扁平疣的感染,最重要是避免使用公共的卫生用品,如毛巾、手帕等,如发现自己长了扁平疣,不可以搔抓以免扩大传染范围。

  医生强调,虽然扁平疣有可能经过数个月或数年之后,会慢慢自行消失,但是因为疣本身具有传染性,还是要加以治疗,尤其许多患者不了解脸上长的是扁平疣或青春痘,常常将扁平疣当成青春痘来挤它,造成扁平疣的扩散,最好请皮肤科专科医师作进一步的诊断。

(实习编辑:陈雪梅)

2008-08-11 01:18:00浏览1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和银屑病相似的皮肤病是什么
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和银屑病相似的皮肤病一般有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过敏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体癣等。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等部位,患者会出现红斑、油腻状鳞屑等皮肤损害,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水杨酸软膏、煤焦油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2、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玫瑰色斑片,还会伴有瘙痒的症状。患者可以听从医生的意见外用炉甘石洗剂、倍他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3、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常见的有过敏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可能与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感、丘疹等症状。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雷公藤多苷片、曲尼司特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体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可能是由于接触患有癣病的猫狗等动物,或者是生活用具而引起,会导致患者的皮肤表面出现红色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等现象,而且还会伴有剧烈瘙痒的情况。此时需要遵医嘱涂抹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同时也要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症状。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银屑病把头发剃了会好得快点吗
通常情况下,银屑病把头发剃了会好得快点。剃头发后有助于治疗。银屑病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覆盖银白色鳞屑等症状,而且还会伴随皮肤瘙痒、破裂、出血等症状。由于头皮发生银屑病时会变得非常敏感,头发与头皮之间的摩擦和拉扯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症状加剧。而剃头发可以将头发与头皮的接触面积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减少局部摩擦和刺激,缓解头部银屑病患者疼痛和瘙痒的症状。另外,剃头发可以方便头部银屑病患者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如果头发过长,外用药物很难涂抹到头皮上,影响药效。剃头发可以将头发长度减短到最小程度,便于患者涂抹药物。银屑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他扎罗汀凝胶、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皮肤细胞增殖,从而改善银屑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患者也可以通过光化学疗法、准分子激光等方式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头皮的清洁卫生,不要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引起感染。患者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银屑病喝了两个月中药还没好
银屑病喝了两个月中药还没好,可能是用药不当、不良的生活习惯、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的。 1、用药不当 银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鳞屑性皮肤病,一般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如果患者用药不当,没有坚持用药,可能会导致治疗的时间延长,出现疗效不明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可盲目用药。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2、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仍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抽烟、酗酒、经常熬夜等,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出现中药治疗疾病的时间延长,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3、外感风寒 如果患者外感风寒或者是风热等邪气,可能也会延长治疗疾病的时间,出现疗效不明显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灸肺俞、肝俞、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是病情加重、药物剂量不足、严重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对症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好不了怎么办
银屑病好不了时,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银白色鳞屑等。 1、一般治疗 银屑病患者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用手抓挠患处。另外,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橙子、莴笋等,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大蒜等。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他扎罗汀凝胶、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物理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光疗、准分子激光等方式进行治疗,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中医治疗 银屑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恢复。 5、心理治疗 银屑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进行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手指甲银屑病怎么治疗
手指甲银屑病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日常护理银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局部卫生清洁,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发生感染。还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疾病的治疗。2、外用药物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银白色鳞屑等。如果患者的手指甲存在银屑病,可能会出现手指甲增厚、变形、凹凸不平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扎罗汀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3、口服药物如果患者的手指甲部位的银屑病比较严重,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维A胶囊、环孢素软胶囊等,可以有效改善银屑病引起的皮肤红斑、银白色鳞屑等症状。4、光疗光疗是利用光线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可以用于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等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等方式进行治疗,改善银屑病引起的皮肤红斑、银白色鳞屑等症状。5、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银屑病是由于体内血热内蕴,复感风邪,蕴结于皮肤所致,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土茯苓、白鲜皮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