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长倒刺还在用手撕?来看甲周倒刺正确处理TIPS

  手上长倒刺,每个人都长过。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想必不用说出来,光是想想都很难受吧。直接用手撕肯定每个人也干过,操作得好还好,要是操作不好,那叫一个酸爽,疼得嗷嗷直叫!还是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去甲周倒刺的正确操作吧。

甲周倒刺正确处理TIPS

  何为倒刺?

  手倒刺,是肌肤太干燥,角质层有裂纹所致,如果很久了仍不愈合,那就是缺乏维生素C。倒刺一般长在指甲旁边。手上有倒刺时,不要老是急着将它拔掉。因为倒刺与肌肉是连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时,不仅疼痛,还会让周围的皮肤受伤,甚至会引发流血,导致手部感染。

  长倒刺的诱因

  甲周倒刺的学名为“逆剥”,是角质层过于干燥而发生分离所致,多有近期劳动、球类体育活动、洗衣服等诱因,大多数都和维生素缺乏无关。如果长时间不愈合,则说明身体缺少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

  甲周倒刺处理TIPS:

  1、不要揭下或咬掉倒刺,这可能会导致皮肤撕裂和感染。

  2、用锋利且清洁的指甲剪整齐地剪掉倒刺。

  3、每次洗完手后都立即使用护手霜涂抹均匀。

  如何预防甲周倒刺?

  注意保湿很重要。长倒刺跟皮肤干燥少油有关,平时要勤擦护手霜,尤其是油分含量多的,能很好保湿。经常接触洗涤剂的女性,干家务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这样可以减少洗手的次数,也减少了皮脂的丢失。

  小编建议,在营养调理方面,应多吃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如青菜、蛋黄、动物肝、胡萝卜。与此同时,也应多食富含锌、硒的食物,如肉奶蛋类、各种鱼类、谷类、豆类等食物。

2017-10-11 01:36:03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尿布皮炎属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吗
尿布皮炎并不属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准确区分这两种皮肤问题,对于患儿的有效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能避免因错误判断而采取不恰当的干预措施,延误病情恢复。尿布皮炎主要由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尿液、粪便刺激引起。婴儿皮肤娇嫩,尿液中的尿素经细菌分解产生氨,粪便中的消化酶等成分,会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炎症反应。此外,尿布更换不及时、材质不透气等因素,会加重这种刺激,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甚至糜烂。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特定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介导的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原如金属饰品、某些化妆品、植物等,这些物质接触皮肤后,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引发皮肤炎症,与尿布皮炎的病因截然不同。此外,尿布皮炎的发病机制相对直接,是物理化学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持续接触刺激性物质,使得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加、酸碱度改变,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炎症细胞浸润,进而出现皮炎症状。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涉及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当皮肤接触过敏原后,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过敏原,并将其呈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吸引炎症细胞聚集,引发皮肤红肿、瘙痒、水疱等一系列过敏症状,与尿布皮炎单纯由刺激引发的炎症有着本质区别。若宝宝出现尿布皮炎,应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臀部,避免用力擦拭。若皮炎症状严重,出现大片糜烂、渗液,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预防继发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异位性皮炎是哪个部位
异位性皮炎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并非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而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在于皮肤出现丘疹、渗出、瘙痒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面部、四肢、躯干等。特应性皮炎的发病部位并不固定,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但常见于皮肤较为柔嫩或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好发于面颊部和额部,这些部位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炎症反应。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儿童期后,皮损可能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好发于四肢屈侧,如胳膊窝和腘窝等皮肤褶皱处。到了青年成人期,皮损则可能类似神经性皮炎,但急性发作时也可能类似湿疹表现,遍布全身多个部位。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此类患者通常存在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同时,免疫异常也是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患者的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物过敏反应增强,导致皮肤发生炎症反应。此外,环境因素如气候干燥、尘螨、花粉等外界刺激物的存在也会引发或加重病情。特应性皮炎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综合治疗。首先可以遵医嘱通过使用无香料、低刺激性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减少因干燥引起的瘙痒和炎症。另外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乳膏如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组胺药物如炉甘石洗剂,以及口服药无环孢素软胶囊等,可以有助于控制疾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