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脚气≠脚气病,“脚气”“脚气病”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顾昕 传染病与皮肤病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一级丙等

  瘙痒、脱皮、溃烂……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脚丫子出现以上种种症状,可能你身边的人会告诉你是脚气,而另一些人会说是脚气病。那么,脚气与脚气病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呢?不是。二者名称虽然只差之一字,但其实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那到底脚气和脚气病的区别在哪呢?什么是脚气?什么是脚气病呢?

  脚气≠脚气病,脚气病多因缺乏维生素B1

  脚气跟脚气病不是一回事。脚气跟脚气病有着根本区别。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成人患脚气病首先出现体弱、易疲倦,然后表现为头痛、失眠、眩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如果不补充维生素B1就可能继续发展为三种类型的脚气病。干性脚气病表现为肢端麻痹或功能障碍等多发性神经炎症状;湿性脚气病主要表现为心衰、肺水肿等症状。多数病人呈亚急性发作,病情较轻。脚气比脚气病的症状要轻得多。

脚气≠脚气病,“脚气”“脚气病”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依据脚气病的发病原因,其治疗方法比脚气的治疗方法也有根本区别。治疗脚气病多是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此外,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B1也能起到一定治疗脚气病的作用。治疗脚气病的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非常丰富,粮谷类、薯类、豆类、酵母、硬果类、动物的心、肝、肾、瘦肉、蛋类等都是其丰富的来源,能够有效治疗脚气病。其中谷类和胚芽中含量最高,虽然能够治疗脚气病,但是维生素B1与食物的加工方法和烹调密切相关。如果把粮食碾磨得太细,去掉了米糠、麸皮,将丢失80%的维生素B1,就会减弱治疗脚气病的效果。多次用水搓米,煮饭去米汤,在煮粥、煮豆或蒸馒头时加碱也会造成硫胺素大量破坏,也不能更好地治疗的脚气病了。

  因此预防脚气病首先就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与正确的烹调方法。脚气病患者选主食时应粗细搭配,吃得杂些、粗些,脚气病就不容易犯了。

  什么是脚气?脚气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

   造成脚气的原因,跟脚气病的病因有着根本的区别。脚气,通常称为足癣,香港脚。脚气是一种传染性脚部皮肤病,很痒,甚至裂开化脓转为疼痛、糜烂,脚气较顽固,脚气的病程较长。目前患有脚气的人很多,预防脚气要避免接触病人的脚或病人沾染的物品。脚气病人用过的鞋、袜、洗脚盆以及澡堂的地板等处,都可能有致病的真菌,应引起注意。脚气治疗不及时,还可能蔓及其他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脚气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西医上治疗脚气主要有3种治疗方法: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表皮剥脱法治疗。

  脚气在急性渗出时,往往采用局部治疗,常用药是0.1%雷夫诺尔溶液、冰醋酸以及其他针对脚气的软膏。在局部治疗脚气无效或不理想时,可选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全身治疗脚气。如脚气有严重过度角化时,可用表皮剥脱法治疗:晚间用热水浸泡手足后,除去部分角质层和鳞屑,洗后擦干。第一天用50%水杨酸软膏外涂,辅助治疗脚气,塑料薄膜包扎;第二天洗脚后用2%水杨酸软膏外涂,塑料薄膜包扎,交替使用,使掌跖部厚皮逐渐减少,直至治好脚气。

相关阅读:

为何会有脚气:脚气是如何引发的?

有脚气怎么办?如何预防脚气?

怎样治脚气?小偏方帮你去脚气

什么是脚气病:脚气病的原因分析

脚气怎么治?中医八偏方来解救脚气病

2015-04-04 01:33:35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老年人分不清白天黑夜是啥病
老年人分不清白天黑夜,可能是由老年痴呆、小脑萎缩导致的,但也不排除是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引起。建议患者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可具体表现为分不清白天黑夜。当前尚无特效药治愈,一般联合使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细心护理,从而减轻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如口服卡巴拉汀、西酞普兰等药物。患者也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E等神经保护性药治疗。日常生活中,可经常进行社交活动,定期锻炼。 2、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是指小脑发生退行性病变,好发于老年人。一般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异常、发音不清、健忘、记忆力减退、分不清白天黑夜等。目前小脑萎缩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以期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如服用丁螺环酮等。此外,遵医嘱使用利鲁唑等药物,可以延长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生命,也可用于缓解共济失调症状。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以清淡为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一般是指个人意识、感知觉、情绪、行为方面出现扭曲,表现为幻觉、错觉、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分不清白天黑夜等。药物一般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也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可选择氟哌啶醇、氨磺必利等药物。同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例如改良电痉挛治疗、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等。日常生活中,定期按时服药,积极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使患者的思维模式正常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