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胎记到底该不该去除?

  何为胎记?

  胎记,是胎儿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出现的增生,在皮肤表面表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异常。它多是由于人体血清中的锌、铜、钙、镁等微量元素苯丙氨酸、酪氨酸严重缺乏,影响了色素合成过程进而导致的。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才逐渐发病。

  胎记到底该不该去除?

  胎记种类:

  主要分为九种,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

  1.鲜红斑痣

  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疹,多出现在后颈部、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多数会逐渐消失。

  2.蒙古斑

  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时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这种胎记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黄色人种中很常见,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3.草莓样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胸部,多为红色或紫色。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肤,也可能稍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虽然不会消失,但对健康没有影响。

  4.海绵状血管瘤

  它就像充满了血的浅蓝色海绵组织。通常出现在头部或颈部的皮下,如果长得比较深,上面覆盖的皮肤看起来无异样,并在青春期前会消失。

  5.咖啡斑

  它的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多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

  6.先天性色素痣

  约1%的新生儿会长这种痣。它的形状不规整,小的直径约为数毫米,大的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这类痣有可能发展为皮肤癌,如果面积较大就应该进行治疗。

  胎记到底该不该去除?

  是否需要去除?

  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其大多发生在宝宝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大多数胎生青记都没问题,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大部分都只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也有部分会合并身体异常,甚至有恶变可能,必须积极治疗。

  一般来说,胎记若长在脸和手脚等明显部位,虽没有健康影响,但有可能会导致自卑心理,特别是儿童。根据欧美各国的研究,脸部胎记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变成日后的人格问题。这类胎记可考虑去除。

  此外,眼睛和脸颊附近的葡萄酒色痣,有时与青光眼等视力问题或癫痫发作及发育迟缓有关;6个以上咖啡牛乳色斑群,可能是神经纤维瘤的信号,患神经纤维瘤的孩子通常在出生时或两岁之内出现斑块,到童年甚至更大,斑块数量还可能会有所增加,大约50%有神经纤维瘤的人可能出现学习障碍。一些胎记,尤其是出生时就有的大痣,将来癌变的风险很大。建议长大后胎记还没消退的孩子,最好到医院就诊,明确胎记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尽早治疗。

  但是也有一些胎记,长在不显眼的位置,对身体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就需要考虑下是否真的需要去除了,毕竟去除胎记也是会存在着一些风险的。

  胎记到底该不该去除?

  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胎记的主要手段包括脉冲激光治疗、外科治疗、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等。

2014-10-30 01:47:26浏览18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脱垂直肠膨出怎么处理
子宫脱垂和直肠膨出是两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子宫脱垂可遵医嘱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等来改善;直肠膨出则可遵医嘱选择保守治疗、腹腔镜直肠膨出修补术等来进行改善。一、子宫脱垂: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包括盆底肌锻炼,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子宫脱垂症状,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周围肌肉,每次收缩3 - 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子宫托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寸,需由专业医生选择和放置。此外,还可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等进行调理,以提升中气,改善子宫脱垂症状。手术治疗:对于重度子宫脱垂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曼氏手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轻、宫颈较长的子宫脱垂患者;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利用生物材料或自身组织修复盆底缺陷,恢复盆底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二、直肠膨出: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直肠膨出,调整生活方式很重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腹压增加加重直肠膨出。同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将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指导患者正确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以增强盆底肌肉对直肠的支撑作用。也可配合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恢复。腹腔镜直肠膨出修补术:重度直肠膨出伴有明显症状,如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腹腔镜直肠膨出修补术,其是一种治疗直肠膨出的微创手术。它通过在腹部开几个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对直肠与阴道之间的薄弱筋膜组织进行修补、加固,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改善因直肠膨出导致的排便困难等症状。对于子宫脱垂直肠膨出的患者,建议平时避免重体力劳动,尤其是增加腹压的劳动,如提重物、长期弯腰劳作等。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腹压。定期进行盆底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脱垂压迫直肠的症状是什么
子宫脱垂压迫直肠主要表现为坠胀感、排便困难、便秘及大便失禁等症状。该症状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当脱垂的子宫压迫直肠时会引发一系列不适,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1、坠胀感: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自觉下腹部或会阴部有沉重、坠胀感,尤其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劳累后症状加剧,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这是因为脱垂的子宫及周围组织牵拉盆底韧带,压迫直肠,致使盆腔内器官位置改变,从而产生坠胀不适。2、排便困难:脱垂的子宫压迫直肠,会导致肠腔形态改变,影响粪便正常通过,出现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等情况。患者常需增加腹压辅助排便,甚至需用手在阴道内上推脱垂的子宫或在肛门周围按压协助排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便秘:由于直肠受压,肠道蠕动功能受到影响,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进而引发便秘。便秘症状可能长期存在,且常规改善便秘的方法效果不佳。4、大便失禁:病情严重时,脱垂的子宫对直肠的压迫和损伤,会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大便失禁现象,多表现为对稀便或气体的控制能力减弱,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坚持盆底肌锻炼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脱垂情况。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可选择进行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必要时遵医嘱采取子宫托治疗、曼氏手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针对性治疗措施。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小肠癌能治好吗,术后会复发吗
早期小肠癌通过规范治疗有较高治愈率,而中晚期治愈难度大,即便成功手术,仍存在一定复发概率。若出现腹痛、便血、体重下降、肠梗阻等症状,建议患者立即就医。早期小肠癌具备较高治愈可能。此时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如小肠部分切除术,可完整清除病灶。术后根据病理分期,部分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如遵医嘱使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能进一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患者经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得到一定程度上升,部分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然而,中晚期小肠癌的治疗效果欠佳且术后易复发。肿瘤一旦侵犯肠壁全层、周围淋巴结或发生远处转移,手术难以彻底清除所有癌细胞。即便进行扩大切除手术,仍可能残留微小转移灶,成为复发根源。此外,小肠癌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有限,部分患者即便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仍无法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通常较低,且由于癌细胞易在腹腔内种植转移或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肝脏、肺等器官,术后复发风险显著增加,复发后治疗难度更大,预后较差。小肠癌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CT、肠镜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迹象。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放化疗不良反应。饮食上,遵循低脂、易消化原则,逐步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普食,避免食用辣椒等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菠菜、香蕉等,以辅助预防肠梗阻。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乙状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
乙状结肠癌的症状主要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与黏液便、腹痛与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排便习惯改变:乙状结肠癌的肿瘤细胞在乙状结肠内增殖,刺激肠壁感受器,使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患者可出现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也可能出现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次数减少。2、便血与黏液便:肿瘤组织血供丰富但血管结构脆弱,易破裂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出现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同时,肿瘤破坏肠黏膜正常分泌功能,导致肠黏膜分泌过多黏液,与粪便混合形成黏液便。随着病情进展,出血量增加,还可能出现脓血便,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感染,与血液、黏液一同排出体外。3、腹痛与腹部不适:肿瘤细胞浸润肠壁肌层,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隐痛或钝痛;当肿瘤导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可引发肠梗阻,出现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4、腹部肿块:随着肿瘤生长,部分患者可在左下腹部触及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肿块初期活动度尚可,随着病情进展,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活动度变差。建议若出现乙状结肠癌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胃肠外科或肿瘤科就诊。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保持营养均衡,选择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同时,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立即就医处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