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眼周长“小米粒”别随便挑

  内分泌失调、化妆品使用不当致皮肤富营养化、皮肤破损……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皮肤局部产生一颗一颗类似“小米粒”的脂肪粒。这是因为眼周肌肤是脸部肌肤最脆弱的地方,因此最容易长脂肪粒。长脂肪粒怎么办?不少人都喜欢像对待青春痘那样,用手挤抠或者用针挑。然而,这些都不是恰当的处理方法。

  眼周的脂肪粒不能乱挑

  用针挑被很多人认为是对付脂肪粒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实不然,如果脂肪粒长在距离眼睛很近的位置,危险性比较大,容易出血、落疤,刺激毛细血管,就需要很专业的手法才能一击即中,而且使用的工具一定要经过消毒,避免感染。如果脂肪粒比较大,而且看上去比较严重的话,还是建议不要挑了,因为挑尽会很痛,而且保不准会再长出来,建议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美容科处理。

眼周长“小米粒”别随便挑

  如果油脂粒长在腮部和两颊,一般都是用挑的方式,轻轻挑掉并不会损害表皮,但也要注意挑前后的消毒和护理。

  此外,脂肪粒也有一定的成长过程。脂肪粒刚长出来是未成熟型的油脂粒,不宜挑除。最好等到已经成熟再处理。

  温和方式去除脂肪粒更安全

  长了脂肪粒用针挑或许更快速,但是安全性相对较低。去除脂肪粒,不要操之过急,温和的方式或许更安全、健康。

  首先,巧用维生素E。

  维生素E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在美容等方面运用广泛。近来有研究发现,维生素E有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每晚洗完脸后,用维生素E油在有脂肪粒的地方涂抹均匀,大约两周时间脂肪粒就会干掉,这时脂肪粒会很容易剥落。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效果不能立刻体现,是比较保守的方法。

  第二,磨砂膏按摩。

  用面部磨砂膏可以去除轻度的眼周脂肪粒。用含极细微粒子的面部专用磨砂膏来轻轻按摩,坚持几天后,那个脂肪粒就会渐渐地消失的。如果是脂肪粒比较大的话,消失的周期就会比较长一些。特别要注意的是眼部的肌肤极其敏感娇弱,按摩的时候不能太用力。

  第三,喝柠檬水。

  将柠檬切成薄片,去1-2片放入一杯刚烧开的开水中浸泡饮用即可,每天早上空腹用一杯冲泡好的柠檬水可以增强肠胃的蠕动,帮助消化。而柠檬有有效的杀菌功能,可以降低血脂,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和多余的油脂,进而消除脂肪粒。

  特别提醒:眼周长小疙瘩,有可能是脂肪粒,但也有可能是汗管瘤或者“睑黄疣”,因此,眼周有小米粒,最好去医院检查确诊,不要随意处理。

2014-09-29 01:12:33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睡眠障碍怎样治疗多久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该疾病可能需要治疗1-3个月的时间。若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伴随严重日间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排除潜在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障碍。1、一般治疗:改善睡眠习惯及生活方式是睡眠障碍的基础治疗措施。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减少日间长时间午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失眠的一线非药物干预手段,通过调整不良睡眠认知及行为模式,逐步恢复正常睡眠节律。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镇静催眠药可缓解严重失眠症状。例如,苯二氮?类药物艾司唑仑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适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患者。非苯二氮?类药物右佐匹克隆选择性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缓解睡眠障碍且副作用相对较少。3、物理治疗:光照疗法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通过特定波长光线调节褪黑素分泌,改善睡眠-觉醒周期。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可用于难治性失眠,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促进睡眠。此外,生物反馈疗法可帮助患者掌握自主放松技巧,减少睡眠前的生理性紧张。建议患者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卧室环境应保持安静、黑暗及适宜温度,必要时可使用遮光窗帘或耳塞。限制日间卧床时间,避免将床用于非睡眠活动如工作、进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身体拉伸,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如举哑铃等。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睡眠障碍应该挂什么科室,治疗睡眠用那些药
睡眠障碍应挂神经内科、精神科、呼吸内科等科室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氯硝西泮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选择合适的科室和药物至关重要。一、科室选择: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处理大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若睡眠障碍由神经系统问题引起,如帕金森病、癫痫等导致的睡眠异常,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睡眠障碍的神经学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精神科:精神科主要处理精神心理问题。若睡眠障碍由精神因素引起,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而干扰睡眠。精神科医生会进行心理评估,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呼吸内科:呼吸内科处理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常见情况,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呼吸内科医生会通过多导睡眠图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二、药物治疗机制:甲钴胺片:甲钴胺片是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适用于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睡眠障碍。它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从而改善神经功能,调节睡眠。氯硝西泮片:氯硝西泮片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其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诱导睡眠,缓解睡眠障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是一种抗抑郁药物,适用于由抑郁情绪引起的睡眠障碍。此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情绪,缓解睡眠障碍。在使用药物治疗睡眠障碍时,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乏力等,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此外,睡眠障碍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以辅助改善睡眠质量。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吃什么药
睡眠障碍的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口服艾司唑仑片、佐匹克隆片、米氮平片等药物。1、艾司唑仑片:属于苯二氮?类药物,能有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显著的镇静催眠效果。但长期服用艾司唑仑可能会使身体产生耐受性,导致药效逐渐降低,并且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风险。若突然停药,容易引发戒断反应,如出现失眠症状的反跳、焦虑不安、震颤等不良反应。2、佐匹克隆片:该药物是非苯二氮?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同样作用于GABA受体,但相较于苯二氮?类药物,对受体的选择性更高。与传统的苯二氮?类药物相比,佐匹克隆的宿醉效应相对较轻,对患者次日的精神状态影响较小。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苦、口干等不适症状,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相对轻微,在可耐受范围内。3、米氮平片:是一种抗抑郁药物,但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因抑郁、焦虑情绪引发的入睡困难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神经传递,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还能显著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但该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较为突出的是可能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这对于一些对体重较为在意的患者可能是个困扰。对于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的患者,建议先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生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者睡眠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氧合指数低于多少诊断呼吸衰竭
氧合指数正常值为400-500mmhg,通常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结合患者血气分析等结果与临床表现,可用于诊断呼吸衰竭。氧合指数作为衡量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指标,在呼吸衰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氧合指数指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反映了单位吸入氧浓度下,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直接体现肺部将吸入氧气转化为动脉血氧的能力。正常情况下,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良好,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氧合指数较高。当发生呼吸衰竭时,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氧气不能有效从肺泡进入血液,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合指数随之下降。以300mmhg作为诊断临界值,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程度,帮助医生识别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的诊断不能仅依赖单一指标,还需结合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能帮助医生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再综合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否升高,可判断患者属于Ⅰ型呼吸衰竭(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还是Ⅱ型呼吸衰竭(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若患者被诊断为呼吸衰竭,应立即就医。轻度患者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善氧合。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如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辅助呼吸。若无创通气效果不佳,需及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