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湿热天气警惕诱发湿疹

  虽已入秋,但广东的天气这时候仍然可以用暑热来称呼,并且最近雨水明显增多,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引发以湿热为主的各种皮肤病,尤其是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为主要特征。湿疹患者主要表现为手部、腿脚部和肛门等位置的红肿、糜烂,令患者苦不堪言。热天的湿热常诱发湿疹,湿疹与皮肤接触刺激原,及体质、饮食有关,外在的高温湿热、流汗、皮脂分泌刺激,或衣服、化妆品、金属装饰品接触都是诱因。

  专家指出,湿疹对患者的外貌影响很大,对症下药还要找准内因。

   湿疹影响患者外观美

   皮肤科医生解释,湿疹会引起皮肤糜烂、干燥、结痂等,会出现水疱、渗液、红斑、小丘疹等表征,严重时会造成患处皮肤色素沉着,难以治愈。特别是手部和脸部长湿疹的患者最为痛苦,因为湿疹引起的症状极大地影响了美观。

   另外,得了湿疹会使人瘙痒难耐,无论身体的那个部位患上了湿疹,都会因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长时间治疗不彻底可以导致精神萎靡,烦躁及精神因素障碍。

   内外因诱发湿疹

   皮肤科医生认为,湿疹的发病机制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主要指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指夏季的炎热和潮湿,这些季节性特征极易诱发湿疹。遗传因素是指有一部分人群属于过敏体质,更易感染到过敏源而患上湿疹。

   但是,大部分的湿疹是由于内因因素造成的。内因因素主要有:饮食失节,过度地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乱吃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嗜酒,过量饮酒伤及肝胃,引起血虚;运动量小,“久卧伤气”,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使病毒有可乘之机;精神紧张,在神经过于紧绷,身体过于疲劳的情况下,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通过神经反射或内分泌影响使皮肤对各种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高,湿疹容易发生。

  对付湿疹饮食清淡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引发湿疹的内因性除了有体质因素,饮食失节或食用过腥食物,都可能发病。所以,长了湿疹的广大网友可以饮食调节,选用利湿清热功效的食材,例如薏苡仁、荞麦、绿豆;或蔬果类,如丝瓜、冬瓜、茭白笋、山药等可清热利水。在食物调味上尽量保持清热原则,海鲜或辣椒、芥末、葱、蒜、酒类等辛辣食物、烤炸料理都应避免。

  另外,要生活有规律,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并且在允许的情况下保证30-60分钟的午觉;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含激素的外用药的涂抹;衣被选择纯棉制品;加强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尽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4-08-29 07:37:17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脂溢性角化病是怎么得的
脂溢性角化病可能与皮肤老化、基因突变、紫外线照射等原因有关。1.皮肤老化首先,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生理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是脂溢性角化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皮肤老化会导致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从而引发角质层增厚,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出现减弱。同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也会逐渐减少,使皮肤变得松弛、干燥,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2.基因突变其次,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引发脂溢性角化病的原因之一。FGFR3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皮肤细胞生长,PIK3CA基因则与细胞信号传递有关,TERT和DPH3基因启动子通常具有控制基因的开关功能。而研究人员则在患者的病变皮肤中,发现了上述基因的突变情况,因此考虑脂溢性角化病也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3.紫外线照射最后,长期的紫外线照射则是诱发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外部因素。紫外线不仅会损伤皮肤细胞,同时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因此,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面部、颈部、手背等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淡褐色的斑点,这类皮损常被认为是脂溢性角化病的早期症状。此外,家族遗传、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原因,也可能会引发上述疾病。同时,服用阿达木单抗等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也可能会因为服药引发皮肤异常增生,而导致患者出现脂溢性角化病。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嗳气、腹胀与肝病有关系吗
嗳气、腹胀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有关,但也有可能是慢性胃炎导致的。1.病毒性肝炎首先,乙肝病毒等各类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常会因肝功能受损而出现身体乏力、厌油嗳气、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不适。建议患者清淡饮食、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使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药物进行治疗。2.肝硬化其次,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纤维化等病变,都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由于肝脏也会参与整个消化过程,因此肝硬化患者除典型症状外,也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反酸嗳气、体重下降等表现。建议患者多吃新鲜果蔬、避免饮酒,并遵医嘱使用索磷布韦、达卡他韦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3.慢性胃炎最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常会因胃黏膜持续受到炎症刺激,而出现中上腹钝痛、恶心反酸、嗳气打嗝等不适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联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四联疗法,以达到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目的。此外,嗳气、腹胀还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若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积极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