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春暖花开时节谨防皮肤过敏

  食物、花粉、尘螨都是过敏

  从某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因为过敏而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有所增加,每天多达五六十人。任虎介绍,引发过敏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就是接触性过敏、吸入性过敏和食入性过敏。由于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漂浮着很多花粉,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受到花粉等过敏原的影响,加上春季多风,一些花粉交叉出现,更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此外,天气逐渐回暖,真菌、螨虫开始滋生,容易引起肌肤过敏,甚至可能引发鼻炎,还有一些市民甚至吃水果也会引发过敏,需要注意。

  怎样预防过敏,减轻症状

  专家建议,容易过敏的市民,最好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测试,锁定引起过敏的原因,在生活中尽量躲开,不仅能提前预防,也能有利于医生对症下药。

  同时,对花粉敏感的市民,尽量减少户外运动,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远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在家也要少开窗,防止花粉飞入;对紫外线过敏的市民,尽量减少在紫外线最猛的时候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最好戴上帽子或打把伞;和肌肤亲密接触的床上用品和容易滋生尘螨的地毯等至少每两周清洗一次,并且要经常晒一晒阳光;了解清楚自己对哪种食物过敏,避免食用。

  皮肤过敏后,应该在第一时间用冷水洗脸,或者用沾上冷水的毛巾冷敷,由于皮肤出现过敏以后,皮肤上出现一些红斑,有发痒、肿胀等症状,进行冷敷可以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减少炎症的反应。在饮食上,则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过于刺激的、辛辣的食物,少饮酒。由于严重的过敏可能导致休克、呼吸困难,市民一旦觉得病情严重,最好及时就医。

  春季皮肤过敏的七大护理要点

  1.保湿:在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皮肤,从户外回来之后都要及时清洗面部,尽可能保持毛孔的通畅。春季是人体机能活跃的季节,皮脂腺分泌旺盛。为了保护皮肤屏障功能不被破坏,可适当使用保湿产品润肤。例如水分平衡露、保湿滋润液等。保湿护肤品并不是直接给皮肤提供水分,而是通过保湿因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局部湿润的小环境来滋润皮肤。春季要避免使用油性成分很大的面霜。不使用香味浓烈的化妆品,因香料对皮肤产生刺激会引起过敏。

  2.防晒:对紫外线过敏的患者,尤其要注意,特别是一些防晒霜引起的皮肤过敏更是需要我们时刻谨记,要适当的涂抹防晒霜,同时挑选时也要加以慎重。

  3.增强抵抗力:中医重在预防,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因此要在高峰期时提高身体反抗力,外出回来后,要常用冷水洗面,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4.脱离过敏原:花粉过敏到目前为止都是无法根治的,只能用药减轻症状。西医一般会对病人使用抗过敏药。如果外出春游,应避免去鲜花大片盛开的地方。必要时外出可戴面纱或口罩,避免接触花粉。为了减少皮肤过敏的可能,尽量不要用一些特殊功效的护肤品,如祛斑、换肤、强效美白等产品。这些产品含有的特殊功效成分,一般对皮肤刺激较大,如换肤产品就多数含有刺激的果酸成分,果酸是从多种水果中萃取出的成分,一定浓度的果酸能以酸蚀作用促使角质层脱落,达到代谢换肤的作用,但对皮肤来说是一种刺激,浓度过强时,使用者还能感觉到明显的刺痛感,继而红肿、过敏发炎。在饮食方面,也要避免那些易引起皮肤过敏的食物,如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应以清淡为主。

  5.慎用药:使用药物抗过敏。目前对各种过敏症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只能依靠药物对症治疗。发生皮肤过敏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常用抗过敏药物有扑尔敏、敏迪等,还应配合服用维生素C和钙剂,进行全身系统治疗。面部发生过敏时,千万不要自己随便找些激素类药膏乱搽,面部忌用强效激素类药膏,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容易留下皮疹、色素沉着、毛孔粗大、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变黑等后遗症,严重影响面部美容。

  6.远离灰尘螨虫:春季开始我们的皮肤就会有大量油脂分泌,这样就导致螨虫的滋生,有很多人都不愿意晒被子,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很麻烦,只要是不潮就不用晒,其实这是不对的,只要你不晒被子就有1500万螨虫陪你睡觉,并且趁虚侵入你的皮肤,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皮肌炎或是毛囊炎,并且会出现皮肤红肿。除螨虫,建议用60℃左右的水洗烫寝具;定期清洗地毯及窗帘。

  7.注重精神调理:春天时阳气升发,不仅人的皮肤新陈代谢活跃起来,人的情绪也变得容易波动。因此春天护肤还要注意避免过度紧张,如果一个人经常焦虑、忧伤、愤怒,精神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使细胞中的镁离子移向血液,造成细胞暂时无力,经常这样必然使皮肤加速老化。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不要时常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和皮肤有密切的关系,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过敏症。另外,有一个平和愉快的心境,对皮肤健康也非常重要。总之,只要我们科学对待皮肤过敏,重视对皮肤的保养,方法得当,即使在最易出现问题的春季,也能使皮肤与春天一样健康美丽。

2014-02-26 00:22:22浏览1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边主治医师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三甲
白蛋白肌酐比80啥意思
白蛋白肌酐比为80mg/mmol,此值偏高,常提示存在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正常人白蛋白肌酐比值小于30mg/mmol,该检查可以用于预测肾脏损伤,其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能部分替代尿蛋白定量,同时对于糖尿病及肾病患者能够确定肾病分期。 1、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小便泡沫增多或出现乏力、腰痛、白蛋白肌酐比增高的症状。因为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微动脉血压过高出现血管硬化后,引发血液内的蛋白漏出到尿里,继而导致肾脏永久性过滤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这类药物治疗上可遵医嘱积极地控制血压,降压药物可以选择硝苯地平缓释片或阿替洛尔片等。尿蛋白高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卡托普利,因其不但有降压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尿蛋白。 2、糖尿病肾病 由于血糖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容易造成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损害肾脏的微循环系统,导致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仅表现出尿里边有少许蛋白,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若不加以控制原发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的损害,甚至导致肾衰的情况发生。对这类患者要使用对肾脏损伤较小的降糖药物,还有遵医嘱注射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而在饮食控制方面,要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如粗粮、火龙果、鱼肉等。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白蛋白下降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白蛋白下降可能是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1、营养不良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会导致体内营养元素不足,从而导致白蛋白下降。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肝硬化肝硬化通常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胆汁淤积等原因所引起,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肝脏移植手术进行治疗。3、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遗传、感染等因素所引起,由于肾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导致白蛋白下降。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复方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肾移植手术进行治疗。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通常是由于遗传、感染等因素所引起,由于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白蛋白丢失过多,从而出现上述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改善症状。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通常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由于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会导致白蛋白消耗增多。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施瑞卿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白蛋白对食道癌的作用
食道癌一般指食管癌,白蛋白对食管癌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免疫力,辅助治疗食管癌。 1、补充营养 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体内的一些营养物质,能够维持身体的营养供给,有利于身体健康。食管癌患者由于食物无法正常通过,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进行补充。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白蛋白可以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患者出现食管癌,会导致食管腔内的黏膜出现损伤,导致食管腔内的液体渗出,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的症状,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从而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3、提高免疫力 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维持人体的营养供给,能够维持身体的免疫力。食管癌患者由于食管腔内的黏膜出现损伤,会导致食管腔内的黏膜出现肿胀、充血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此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进行补充,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辅助治疗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反流、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白蛋白,有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从而增加食管癌患者的血容量,辅助治疗食管癌。 5、其他作用 白蛋白还可以改善肝硬化、腹水、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