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春季花粉多警惕三大皮肤病

  春季常见的三种皮肤病

  1.荨麻疹

  春季正是花粉症的高发季节。一些有过敏性皮肤的人接触花粉后,皮肤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闷、哮喘等。

  防治花粉症,首先应找到过敏原,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有过敏史者不要或少到野外活动,不要在室内养花,出门可戴上口罩以防止花粉的侵害。其次,可以在医生 的指导下服用各种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赛庚啶等。但记住不要滥用消毒剂,面部瘙痒时,应及时冷敷而不应用热水刺激。女性要停用化妆品,平时可用维生素E 霜涂脸,用温水洗脸。

  2.桃花癣

  “桃花癣”是民间对春季常见的面部鳞屑性皮肤病的俗称,也是单纯糠疹、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的俗称。春季易发桃花癣是因为春季阳光充足、空气中紫外线含量增多,加上春季风沙大,空气中飞扬着浮尘、花粉等物质。有些人特别是干性皮肤或有脂溢性皮炎的人,面部在受到花粉、空气污染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后,如再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表现为发红、脱屑、瘙痒等。

  桃花癣与医学上所说的癣(如脚癣、股癣等)完全是两码事。也就是说,桃花癣并不是真菌感染,因此不能乱用癣药。可内服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外搽5%硫磺软膏,也可用一些保护剂如硅霜、维生素E霜等。此外,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脂肪及甜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3.颜面部复发性皮炎

  在年轻女性中,面部再发性皮炎是最常见的,面部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烫痒、充血、潮红脱皮屑,日晒后加重。向丹黎医生说,这些症状都是面部再发性皮炎的表现,它与花粉、尘螨过敏以及紫外线伤害有关。此类人群应注意少接触这些过敏原和加强补水和防晒。

  很多患者脸痒就挠抓,皮肤抓伤抓烂容易感染发炎,这是不可取的。同时,出现面部掉屑误将它当癣来治,买来治癣的药就往脸上抹,不仅起不到作用,而且红肿掉屑,痛痒感觉依然没减少。值得提醒的是,不要为了快速治疗去买激素外用药,一定要去医院皮肤科找专业的医生诊断,要正确对待此病,不能自行判断和处理。

  春季预防皮肤病需注意:

  为了预防春季皮肤病,一定要在生活起居上多加注意。

  专家介绍,春季天气转暖,细菌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传播,很容易诱发皮肤病。加上春天气候潮湿,有些人的手和脚会因为汗腺发达而分泌很多汗液,尤其是脚部,如果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闷热潮湿一起来,脚就会脱皮、痒、长水疱,很多人误认为是脚气,其实是湿疹。

  此外,生出痤疮不要挤,不然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逆行感染。对于春季皮肤病的预防,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要注意饮食合理,避免吃发物;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最好不要熬夜。

2014-02-07 04:03:07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脑供血不足血管狭窄怎么办
脑供血不足血管狭窄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该疾病是多种原因致使的脑血管管径变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进而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若不适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表现,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1、生活调整:保持合理饮食,减少腌菜、炸串、蛋糕等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取,有助于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坚决戒烟并限制饮酒,避免损害血管内皮或加重血管狭窄,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血管弹性。2、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血管狭窄的发展进程。若患有高血压,需使用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控制血压;若患有糖尿病,则要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糖药控制血糖,减少对血管的损害。3、手术治疗:对于血管狭窄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通过切除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斑块,恢复血管内径,改善脑部供血。血管支架植入术是在狭窄血管部位放置支架,撑开狭窄血管,维持血流通畅,常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等情况。不过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实施。4、中医治疗:补阳还五汤等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方剂可能对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帮助,但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体情况由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开具。针灸疗法选取头部及肢体的相关穴位,如百会、风池、足三里等,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推拿按摩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不适。日常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与紧张,因为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波动,加重血管负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以充分恢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睡眠不足头痛正常吗
睡眠不足引发头痛通常是正常现象。这种头痛虽常见,但不应被忽视,因为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长期如此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人的大脑在睡眠期间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当睡眠不足时,神经细胞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其功能会受到干扰。尤其是掌管疼痛感知的神经纤维,在睡眠不足状态下,敏感度会升高。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对调节情绪、感知疼痛起着关键作用,睡眠不足会使其分泌失衡。血清素水平降低,会减弱对疼痛信号的抑制作用,使得原本轻微的刺激被放大,从而引发头痛。而且,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大脑神经的异常放电,进一步刺激痛觉神经,加重头痛症状。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对脑血管产生影响。正常情况下,睡眠时脑血管处于相对稳定的舒张状态,以保证大脑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但当睡眠不足时,脑血管会出现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一方面,脑血管收缩,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大脑因缺血缺氧而引发头痛。另一方面,长时间睡眠不足,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促使体内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头部血管性头痛,常表现为搏动性疼痛。若因睡眠不足出现头痛,应尽快补觉,创造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尝试用热毛巾热敷额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若头痛频繁发作或经休息后仍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肺气不足的调理方法有哪些
肺气不足的调理可从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生活习惯调整、中医调理等方面进行。运动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1、饮食调理:可以多吃一些补肺气的食物,如山药,其具有健脾益肺的功效,无论是煮粥、炖汤还是清炒,都能起到一定的补肺气作用。百合也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熬粥、煲汤或蒸煮后食用,有助于改善肺气不足。2、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肺气。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使呼吸深长均匀,有助于增强肺部的呼吸功能,提升肺气。八段锦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通过其特定的动作和呼吸配合,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肺补气的作用。3、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肺气的恢复和调养。因为夜间是身体各器官修复和调养的重要时段,充足的睡眠能使肺脏得到滋养。4、中医调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艾灸一些穴位来补肺气,如肺俞穴、足三里穴等。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等作用,能有效激发人体阳气,补充肺气。此外,还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来调理肺气,如黄芪、党参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配伍使用。中医调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随意使用艾灸或服用中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因为情绪也会对肺气产生影响,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肺气的调理和恢复。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长冻疮是气血不足吗
长冻疮并不是代表气血不足。对于容易长冻疮的人群,建议加强保暖措施。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穿戴足够厚的衣物、手套、帽子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冻疮主要是由于皮肤在低温、潮湿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体表血管会强烈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核心体温。但持续的寒冷会使血管麻痹而扩张,血液瘀滞,组织液渗出,形成冻疮。这一过程主要与寒冷刺激直接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并非直接由气血不足引起。即使是身体健康、气血充足的人,若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且保暖措施不到位,同样容易长冻疮。其次,长冻疮的人群分布广泛,并非仅局限于气血不足者。在寒冷地区的户外工作者,如边防战士、野外勘探人员等,通常身体素质良好,气血状态正常,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长时间受寒冷侵袭,冻疮发生率很高。另外,儿童也是冻疮的高发群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逐渐完善,多数不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但这类人群皮肤相对娇嫩,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弱,且活动量大易出汗,若未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在低温环境下就容易长冻疮。这表明冻疮的发生更多取决于外部寒冷环境以及个人防护情况,而非气血状况。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肉类、蛋类等,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