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皮肤病 > 皮肤病

中药治疗顽固性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举报/反馈
2008-05-15 18:12:0039健康网社区

  张某某,男,58岁,工人。因周身红丘疹样损害3个月,大疱糜烂7天,伴瘙痒,于1998年3月28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12月份全身皮肤瘙痒陆续出现红丘疹,逐渐扩展成红斑,抓后糜烂,当地对症给予口服抗组织胺及外用药效果不明显。

  1周前,头面、躯干、四肢广泛地出现大疱性损害,口腔内也有损害,外阴部无损害,出现大疱及糜烂后,体温即升高每日在39℃左右,进食尚可。1周来当地医院给强的松40mg/d,皮肤损害不能控制,入院检查:体温39℃,脉搏110次/分,血压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上下眼睑轻度肿胀,皮肤科检查全身广泛的黄豆至鸡蛋大小的水疱,初起的水疱疱液清凉,陈旧的水疱疱液混浊,水疱的基底均为正常的皮肤,疱壁较薄易破,破后的水疱为融合或散在的鲜红色的糜烂面,易出血,部分创面有少许的纤维素样的物质附着,水疱为群集的,上腭部有甲盖大小的溃疡,无水疱。龟头及其它粘膜部未见水疱及糜烂面,肛门周围也有与其它部位相同的水疱,尼氏征(+)。入院诊断:(1)天疱疮?(2)类天疱疮?给予强的松60mg/d,及维生素抗生素等其它辅助药物,病情不能控制,于4月2日加大激素用量,强的松120mg/d。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表皮内可见一嗜酸性白细胞小脓疡,真皮内漏满散在的嗜酸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杂以淋巴样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诊断为类天疱疮。4月20日强的松增至150mg/d,病情仍未彻底控制,并且出现激素性糖尿病,尿糖(++++),遂请中医会诊。初诊:症见患者精神委靡,痛苦面容,周身乏力,站立困难,四肢躯干仍有散在的新起的水疱,旧的水疱大部分已破裂,水疱破裂处糜烂面渗液较多,有腥臭味,身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细。证属脾虚湿盛,兼有热毒。治宜健脾除湿,佐以清热。处方:茯苓15g,白术18g,扁豆20g,薏苡仁15g,泽泻12g,车前子15g,牡丹皮20g,黄芩20g,蒲公英30g,天花粉15g,沙参20g,山药30g,金银花15g,3剂。4月27日复诊:患者服药后病情减轻,守原方再进4剂。5月2日患者精神好转,体力渐增,水疱消失,糜烂面渗液明显减少,身热除,心烦口渴减轻,舌淡红、苔微黄,原方去牡丹皮、蒲公英、车前子,5剂。5日后病情明显好转,糜烂面渗液已很少,改方:茯苓12g,白术12g,扁豆12g,薏苡仁15g,黄芩10g,天花粉10g,山药20g,沙参18g,党参18g,玉竹15g,5剂。药后患者心烦口渴消失,微感乏力,糜烂面全部结痂,有的痂皮已脱落,舌淡红、苔白,脉平缓,上方去玉竹,加黄芪18g,5剂,以巩固疗效。2月后病情无反复,于1998年7月20日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全身泛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水疱是张力性大疱,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火赤疮”相类似。如《外科大成》记载:“天疱疮者初来白色燎浆水疱,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本例患者由脾虚湿盛、热毒内蕴所致,治宜选用健脾除湿、清热解毒之药。方中山药、白术、扁豆、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黄芩、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天花粉、沙参养阴清热生津,使湿热清而阴不伤,全方共奏健脾除湿、清热解毒之效,药后脾健湿除热清而病愈。

(实习编辑:吴晓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