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切莫胡乱抓挠】
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称之为皮肤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皮肤瘙痒分普通型和过敏型,可在全身发生,尤以面、背部和四肢为多。秋季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易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易干燥,因此,此病常见于老年人。同时,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这就更容易引起瘙痒。
专家提醒:对于患有这种皮肤瘙痒症,且每逢换季时节病情就加重的患者,建议在换季时做好相应预防。第一,注意“忌嘴”。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第二,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如洗衣粉、肥皂等;第三,皮肤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可搽一些无激素软膏,例如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艾迪特(乙氧苯柳胺软膏)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或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
【过敏性皮肤病趁机来袭】
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而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秋季最常见的是湿疹和食物过敏。
湿疹的高发季节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夏季,有两种湿疹却在秋季更易发生,由于天气干燥、温差变大,秋季湿疹发作症状和夏季有所不同,主要以干燥为症状特点,分为干燥型湿疹和皲裂型湿疹。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现象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分明渗出。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导致婴儿哭闹不休而睡眠不安。皲裂型湿疹,与过敏反应有关,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清洁剂、肥皂、燃料、油料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
食物过敏的表现多种多样,以皮疹最为常见,多发生在脸部、躯干部及口周的红斑,常有瘙痒脱屑,且有色素沉着。引起过敏的常见食物有海鲜(尤其是贝类)、笋、香菇等,而秋季正是食海鲜的季节,这些食物富含异体蛋白,过敏体质者食用后易造成过敏反应。
无论是湿疹还是食物过敏,都应该注意避免再次刺激患处,不可用手搔抓患处,也不可用热水或者肥皂水去清洗,更不可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用激素类药物在患处涂抹,这些都会使病情恶化并发生新的皮肤炎症。
告别酷暑迎来秋凉,相对舒适的环境会让人放松警惕,而忽略对秋季皮肤病的预防。皮肤是人体较脆弱的器官,常常受到病毒的侵扰,我们要时刻提防,不分四季做好相应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