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荨麻疹反反复复越挠越痒

  荨麻疹的具体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症状轻微,有的人风团轻微发痒,有的人痒到难以忍受。专家透露,皮疹瘙痒不自觉地抓挠是很多人无法控制的现象。抓痒只能起到暂时止痒的效果,稍过一会儿瘙痒又再次袭来。抓挠无疑会加强对皮肤的刺激,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胺,反而会使风团和瘙痒更加重。

  有的患者应对荨麻疹瘙痒的方法是到药房购买药膏或药水涂抹患处以便从瘙痒中解脱。瘙痒严重就使劲往上涂抹药膏药水,但阻挡不了新发皮疹反反复复,恶性循环。

  勿乱用药 小心荨麻疹急性转慢性

  当荨麻疹发作时,要规范用药,切莫自己胡乱用药,否则急性荨麻疹极易因治疗不及时而转为慢性荨麻疹,这将长久困扰患者。

  荨麻疹是皮肤科里非常常见的疾病,人的一生中有15%-25%的机会患上这种疾病,发病率相当高。专家透露,最近来就诊的荨麻疹患者一般是急性发作,在躯干和四肢出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风团,奇痒无比。

  引起这种过敏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很多,花粉、螨虫、油漆、鱼、虾、蟹、动物毛发都有可能是诱因。一般来说,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快起快消,较容易控制症状。短期内(不超过1个月)外用激素软膏可缓解瘙痒的症状,也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来对付这种急性瘙痒。

  遗憾的是,很多患者会因为用药不当而演变成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患者老张说,大概2个月前,他的身上起了很多的红疙瘩,当时以为只是一般的皮肤过敏,买了抗过敏药来吃,结果一吃药就好,一停药身上就起风团。后来病情逐渐加重,腰带勒得紧一点或什么东西扎几下,皮肤上就会迅速起疙瘩。医生确诊其为“慢性荨麻疹”。

  一旦发展成慢性荨麻疹之后,有84%的患者基本每天出现瘙痒,瘙痒伴随症状还有灼热感(44%)、出汗(15%)。瘙痒给人的生活也带来了烦恼,有74%的患者感到烦躁,65%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11%的患者感到压抑。

  最后,专家特别提醒,患者发病后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积极配合医生查找病因,并尽可能避免诱发加重因素;即使一时确定不了发病原因,也能“对症下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从而达到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2013-07-12 01:52:43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寒冷荨麻疹是如何引起的
寒冷荨麻疹可能与遗传因素、寒冷刺激等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体质较弱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因素有关。若出现寒冷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遗传因素:寒冷荨麻疹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寒冷荨麻疹病史,个体患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某些特定序列的异常有关,导致个体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2、寒冷刺激:当皮肤突然接触寒冷物体或暴露于低温环境,如在寒冷天气中未做好保暖措施,皮肤血管收缩,随后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风团。这种反应可能与皮肤表面的冷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激活了体内的某些炎症介质释放有关。二、疾病因素: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患者常表现为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寒冷荨麻疹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免疫力下降有关。2、体质较弱与免疫力低下:长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过度劳累等因素可能导致体质下降和免疫力低下。这类人群在寒冷环境下,皮肤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降低,更易诱发寒冷荨麻疹。此外,免疫力低下还可能使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重荨麻疹的症状。在寒冷环境下,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寒冷空气中。另外,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荨麻疹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药物等。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遇冷空气荨麻疹就起来怎么办
寒冷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暴露在冷风、冷水等低温环境中,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患者可通过日常防护、药物治疗、脱敏治疗等方法应对。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1、日常防护:注意保暖是关键。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尽量穿戴保暖衣物,如厚外套、围巾、手套、帽子等,减少皮肤暴露在冷空气中的面积和时间。避免接触寒冷物体,如直接用手触摸冰冷的金属、冰块等。在寒冷季节可提前预热室内环境,减少从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的情况。同时避免洗冷水澡,尽量使用温水,防止寒冷刺激皮肤引发荨麻疹。2、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通过阻断组胺与皮肤血管等部位的受体结合,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迅速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缓解症状。此外,还可使用色甘酸钠,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从而减少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过敏反应。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3、脱敏治疗:对于部分病情较为顽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比如采用逐渐增加寒冷刺激强度的方法,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提高对寒冷的耐受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从接触稍低于体温的冷水开始,逐步过渡到更低温度的刺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部分患者对寒冷的敏感度可能会降低,荨麻疹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会有所减轻。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在治疗后1-2周进行首次复查,便于医生根据症状缓解情况、风团发作频率等调整治疗方案。若病情反复或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复诊。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天气一冷就起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天气一冷就起荨麻疹,多是寒冷性荨麻疹的表现。该疾病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是皮肤在接触寒冷刺激后,局部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的疾病。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通常伴有瘙痒,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寒冷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表面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使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风团。当皮肤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如冷风、冷水刺激后,数分钟内接触部位会出现瘙痒性风团和红斑,严重时可伴有手麻、唇麻、胸闷、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患者回到温暖环境后,症状可能逐渐缓解,但再次遇冷又可能复发。在处理方法上,首先要避免寒冷刺激,这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当出现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瘙痒、风团等症状。对于症状严重、伴有全身症状或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此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此外,还可采用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寒冷刺激强度,使机体对寒冷产生适应性,降低敏感度,但该治疗方法周期较长,需严格遵循医生安排。建议患者在寒冷天气注意保暖,外出时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避免突然接触过冷的物体或冷水,如从温暖室内直接触摸冰冷的门把手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如果寒冷性荨麻疹症状频繁发作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遇冷性荨麻疹怎么治
遇冷性荨麻疹可通过日常防护、药物治疗、脱敏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这是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皮肤暴露在冷风、冷水等低温环境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风团和红斑。若怀疑患有该疾病,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皮肤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1、日常防护:尽量避免接触寒冷刺激是重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手段。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注意保暖,佩戴口罩、手套、围巾等,减少皮肤与冷空气的直接接触。避免食用过冷的食物和饮料,防止口腔、胃肠道黏膜受到寒冷刺激引发症状。同时,保持居住环境温暖,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降低发病风险。2、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是治疗的常用药物,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能选择性地对外周H1受体有持久作用,可有效缓解瘙痒、风团等症状;西替利嗪同样能抑制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对遇冷性荨麻疹的症状控制效果良好。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单用抗组胺药效果不佳者,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该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3、脱敏治疗:对于部分病情顽固、症状频繁发作的患者,可尝试脱敏治疗。逐渐增加对寒冷刺激的耐受程度,从用冷水短时间冲洗手部开始,逐渐延长冲洗时间和降低水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刺激。但该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治疗过程较为缓慢,患者需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与寒冷刺激的关系,记录发作情况,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过度运动。在治疗初期1-2周复查一次,观察症状控制情况,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复查时间,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