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夏季炎热洗澡太勤易致皮肤瘙痒

  最近天气比较热,很多人觉得自己动一动就热,一天洗好几次澡,有的人晚上回家洗一次,睡觉之前再洗一次,早上出门再洗一次。随着高温的来临,很多人皮肤痒就是洗澡过勤所致。

  专家介绍,人的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自动脱落的角质层和皮肤汗液混合的皮垢不会很多,每天洗掉这部分,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洗澡过勤,角质层受伤害,其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很容易破坏正常的皮肤结构。而且夏季皮肤也比较容易抓破,不同程度对皮肤造成更大伤害,加剧瘙痒程度,容易造成细菌和寄生虫寄居,甚至会引起皮肤发炎、溃烂等其他疾病。

  凉席花露水也会引起皮肤瘙痒

  凉席:凉席是夏季引发人们患皮肤瘙痒的病因之一,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都习惯睡凉席,有的人在身体比较敏感,接触凉席的部位出现刺痒,并起小红疙瘩。这往往是由于凉席的缝隙中很容易寄生螨虫等,它在人的皮肤上叮咬,就会出现红肿的小红疙瘩,从而出现刺痒、疼痛感。因此,凉席除经常用温水擦洗外,还应时常放在阳光下晾晒。夏季身体爱出汗的人,睡前最好在凉席上垫一层吸汗的棉布。除了螨虫叮咬外,有些人对草、芦类凉席也有过敏反应,皮肤上会出现豆粒大淡红色疙瘩,奇痒难忍。这是一种接触性皮肤病。有过敏反应的人宜睡竹制或藤制凉席。

  花露水:喷花露也是夏季导致皮肤瘙痒症状的原因之一,花露水也有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夏天人们都喜欢使用花露水防痱避蚊,有的人对花露水的成分过敏,用后皮肤出现发红起丘疹等反应。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由于它的发病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往往几天后才出现症状。因此,对于一种新花露水,第一次使用时喷的面积不要太大,几天后未出现皮肤异常,再大面积使用。使用前最好先在手腕上方的皮肤上搽几天,没有反应再往身体其他部位搽抹。

  空气潮湿:夏季空气潮湿,往往是真菌病的好发季节。每隔两天,人们应该把家里的大小毛巾用开水煮沸消毒,不方便开水煮沸的可拿到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杀菌剂。这样可以减少真菌病的发生。

  饮食:饮食是很多患病人群需要注意的,夏季的饮食也是引发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会吃到一些鲜美的水果和海鲜,但是这其中一部分水果是很容易引发皮肤过敏症状的,所以饮食不当是常常导致人们夏季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海鲜则更是经常皮肤过敏的一种的食物,所以建议人们最好还是少吃为好。

  环境:通常情况下,温度的胡搞忽地都会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很多人在太阳下暴晒或是冷空气的情况下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空调屋内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症,夏季天气炎热,所以经常呆在空调屋内,但是长期使用空调会使得我们的身体上缺水,从而导致皮肤瘙痒症。

  夏季如何预防皮肤瘙痒

  首先,在夏季洗澡的时候应根据自身条件随时调整,要尽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不可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或摩擦过多,尽量防预搔抓,浴水温度以35~37℃为宜,而且不要搓澡;洗澡宜选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而且尽量减少沐浴露的使用次数,浴后全身涂抹有滋润保湿功能的润肤剂。

  其次,要注意夏季补水,由于夏季天气干燥,平时应多饮水,来补充肌体和皮肤的水分丧失,如果感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而人体一旦缺水就会从皮肤中夺取水分,因此最好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在洗澡前或后喝一杯温开水,也是能够补充全身的血液容量。

  最后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在饮食方面要格外的注意,不要食用有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的食物,应戒烟酒,不喝浓茶、咖啡。膳食宜平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大便通畅能有作用地将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及时排出体外。

2013-06-17 04:11:17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丁言言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声带麻痹怎么治疗
声带麻痹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程时间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嗓音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嗓音治疗:嗓音治疗是声带麻痹的基础治疗手段,适用于多数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特定的发声练习,可增强声带肌肉力量,改善呼吸控制能力,防止因声带麻痹导致的周围肌肉紧张。对于轻度声带麻痹患者,嗓音治疗可能单独奏效。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神经恢复。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量合剂如三磷酸腺苷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能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对于声带麻痹症状持续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填充注射,通过将自体脂肪、胶原蛋白或其他填充物质注入声带,使麻痹的声带更靠近中线,从而改善发声和吞咽功能;甲状软骨成形术,通过调整喉部结构,使声带位置更接近中线,改善发音质量。声带麻痹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声,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同时,定期复查,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症状吃什么药
风湿热痹是中医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口渴、烦闷等症状。可遵医嘱选择湿热痹颗粒、四妙丸、尪痹片等来进行治疗。1、湿热痹颗粒:此药的主要成分为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等。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痹证,症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等。其通过多种中药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2、四妙丸:该药物由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组成。能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方中黄柏清热燥湿,苍术健脾燥湿,薏苡仁利水渗湿,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之效,对风湿热痹引起的下肢关节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尪痹片:尪痹片含有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独活等多种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虽然主要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但对于风湿热痹后期,出现肝肾亏虚兼夹湿热之象者也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同时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受寒受潮。饮食上宜清淡,可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冬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类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病情恢复。但具体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病情的不同合理选择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症是什么意思
风湿热痹症是中医病症名,指人体感受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引发的一系列以关节症状为主的病症。建议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风湿热痹症的病因主要与外感邪气和内在体质因素相关。外感方面,多因久居潮湿之地,或在炎热季节贪凉饮冷,导致风湿热邪乘虚而入。湿邪重浊黏滞,热邪易伤津耗气,两者相合,流注经络关节,痹阻气血运行。其症状表现较为典型,关节症状最为突出,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且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常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还会出现口渴、烦闷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对于风湿热痹症的处理,中医多采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的治法。常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方剂中石膏、知母等可清热泻火,桂枝、防己等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除内服药外,还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的穴位,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等,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医生操作进行。若疑患有风湿热痹症,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日常注意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受寒受潮。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关节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