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年湿疹的预防与调养方法

  长假过后,王大爷皮肤上起了一些小红疹,阵阵瘙痒,两手不时地搔抓,越抓皮疹越多,晚上睡觉本来就不好,这下更睡不着了。在老伴的催促下,王大爷来到医院皮肤科看病。

  医生检查了皮损后诊断是湿疹。王大爷非常不解,“常听说小孩得湿疹,怎么老年人也得呀?”医生告诉他,患湿疹是不分年龄性别的,男女老幼都可能发生。患者共同的特点是身体的敏感性高,不能耐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刺激。比如,辛辣食物、鱼虾、羊肉,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化学物质的气味,日常皮肤接触的化妆品、洗涤用品、皮毛化纤织物等等,都会成为引发湿疹的诱因。医生询问王大爷,患病前的一段时间,生活中有什么变化?王大爷想到,过节的时候,孩子、朋友送来很多鲜花,闻着香极了,加上一高兴喝了几口酒,吃了一些海鲜,皮肤就痒起来了,一看起了不少小红疹。

  医生告诉王大爷,老年人身体的各项功能都在减退,适应环境、防御邪、抵抗有害物质的能力都较年轻人差,因此,饮食起居更要科学。湿疹容易反发作,因为引发湿疹的诱因就在我们周围,所以湿疹除了药物治疗,预防和调养也非常重要。

老年湿疹的预防与调养方法

  首先,患者要控制住自己的手,皮疹瘙痒时可以局部搽药,或用药液湿敷止痒,千万不能搔抓。搔抓对皮肤是恶性刺激,皮疹会加重,甚至出现糜烂、流水、继发感染

  其次,在饮食方面,患者应该戒烟酒、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及鱼、虾、蟹、羊肉、鲜蘑菇、韭菜等。病情好转后可以试着少量吃一些,但要注意肉类、鱼类、蛋类做熟再吃,半生不熟的吃了更容易过敏。

  第三,居住环境以简洁、自然为原则。装修房间的气味、新家具的气味、鲜花的香味、杀虫剂、香水、空气清新剂等散发在空气中,过敏体质者吸入后可能加重病情,都应该避免。

  第四,患者所有贴身的衣服、床单、被罩最好选用丝质、纯棉的。化纤、皮毛织品、羽绒对皮肤有刺激。另外,所有贴身的衣服和被褥洗涤时一定要漂洗干净,彻底去除洗涤剂;柔顺剂也应慎重选用。

  第五,湿疹急性期暂时不要洗澡,病情缓解后也不能用热水烫洗,烫洗也是一种刺激,会使皮疹加重。老年人皮肤油性小,比较干燥,在气候干燥季节每周洗澡1次即可,不宜用碱性大的浴液,可选择性质温和的童浴液。

  下面给患者介绍几个简便的食疗小方,助您摆脱湿疹困扰。

  ●鲜马齿苋250克,洗净,煮汤或煮粥食用,或洗净凉拌食用。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玉米须15克,加水煮20分钟,去渣,直接代水喝,或加苡仁米30克,煮烂连汤食用。功能:利水渗湿健脾。

  ●绿豆30克,苡仁米20克,煮烂连汤食用。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苦瓜250克,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凉拌食用。功能:清除邪热。

  ●冬瓜适量,去皮切块做汤,连汤食用。功能:清热利水消肿。

  ●金银花5克,六一散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功能:清暑利湿。

(责任编辑:韩晶)

2011-10-14 00:00:00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一岁宝宝屁股上长湿疹是什么引起的
屁股指臀部。一岁宝宝臀部上长湿疹可能是由于不注意皮肤卫生造成的,但也可能是过敏、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1、不注意皮肤卫生如果宝宝平时不注意皮肤卫生,长时间不更换纸尿裤,或者长时间不洗澡,就可能会导致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状态,引起湿疹。建议家长日常中注意宝宝的卫生情况,及时给宝宝换洗衣物、尿不湿,并适当使用温水清洗宝宝臀部皮肤。2、过敏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并且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就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出现臀部长湿疹的情况。建议家长日常中避免宝宝接触过敏原,以免引起过敏反应,不利于身体健康。必要时,宝宝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3、细菌感染如果宝宝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如经常吃生冷的食物,或者接触了细菌,就可能会导致臀部皮肤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湿疹。建议家长日常中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并适当给宝宝进行清洁。必要时,宝宝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上述症状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精神因素等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湿疹面积越来越大怎么办
湿疹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尝试远离潮湿环境、避免使用刺激洗浴用品、涂抹保湿乳液、使用激素类药膏、中药内服外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建议。 1.远离潮湿环境 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如雨后或空调过低时。因为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会导致皮肤水分丢失过快,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加重,导致湿疹面积增大。 2.避免使用刺激洗浴用品 选择温和、无香料、低敏的洗浴产品,避免使用含有过多化学成分或强烈清洁力的产品。此外,应减少洗澡次数,每周不超过3次;每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水温保持在37℃左右。 3.涂抹保湿乳液 患者可选用含甘油、尿素等成分的保湿乳液,在沐浴后及时涂抹于患处。这些成分有助于锁住水分,维持皮肤湿润状态,促进角质层修复,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4.使用激素类药膏 遵医嘱适量涂抹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一般建议每日使用1-2次。这类药膏能迅速缓解炎症反应及瘙痒感,从而使湿疹得到控制。 5.中药内服外洗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除湿胃苓汤等中药方剂内服;并配合适当外敷如黄柏、苦参等中药材制成的药膏。内服外洗相结合可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对于湿热蕴结所致之湿疹有较好疗效。 针对湿疹面积扩大的情况,应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同时注意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减少摩擦。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风湿性湿疹怎么治疗
风湿性湿疹一般可以通过一般治疗、饮食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风湿性湿疹可能跟长时间的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有关,平时需要多注意关节的保暖,以免出现着凉的情况。同时患者也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也不要长时间地熬夜,对于疾病的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2、饮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应避免吃动物肝脏、炸鸡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应避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减轻给皮肤带来的损伤。平时应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补充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的情况,可以通过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有助于收缩局部的毛细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上述症状。等到24小时以后再进行热敷改善,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不适的症状。 4、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等。如果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5、中医治疗 风湿性湿疹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熏蒸疗法、针灸疗法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热气,通过熏蒸机作用于全身或局部,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针灸疗法主要是利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到患者的体内,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两者都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湿疹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若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老年妇科病是怎么引起的
老年妇科病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也可能源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等疾病因素。如果发现老年女性出现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宫颈涂片检查、HPV检测、妇科超声、诊断性刮宫等,以明确诊断及病情。一、非疾病因素:雌激素对维持阴道黏膜的厚度、弹性及阴道内正常pH值至关重要。老年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显著减少,使阴道黏膜变薄、干涩,局部抵抗力降低,病原体容易入侵,从而引发一系列妇科疾病。可考虑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局部涂抹,比如结合雌激素乳膏,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二、疾病因素:1、阴道炎:常见的有老年性阴道炎,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内pH值升高,乳酸杆菌减少,其他致病菌大量繁殖所致。症状有外阴瘙痒、灼热感,白带增多且呈淡黄色。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抑制细菌生长。2、宫颈炎:老年女性的宫颈炎多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引起,也可能因曾经的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病原体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症状可能有白带增多、异常出血等。治疗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3、子宫肌瘤:部分老年女性的子宫肌瘤在绝经后可能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逐渐萎缩,但也有部分肌瘤持续生长。子宫肌瘤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若肌瘤较大,可能出现腹痛、尿频、月经改变等症状。若症状明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进行治疗,具体需遵医嘱。日常老年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肥胖造成内分泌失调,增加妇科疾病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