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银屑病人别信“致命”偏方

  牛皮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2%的世界人口会罹患这种疾病.有家族史的牛皮癣患者占牛皮癣患者总数的30%-50%,这是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数据;就国内的遗传比例来说,全国牛皮癣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有家族遗传史者占32%,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外显率占20%。双亲正常,子女患本病占11.9%;双亲之一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为18.4%;双亲都患本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增高到70%,发病早而且病情严重

  悲情银屑病女孩命丧“绝招偏方”

  为了不让“牛皮癣”被别人发现,21岁的少女小丽(化名)费尽周折,得到一“绝招偏方”,自己将皮损的鳞屑全部剥脱,然后外用砷化物(红矾、雄黄)治疗,由于中毒太深,5天后死亡。还有一位34岁男性银屑病患者,急于求成,在3天半内服用500克昆明山海棠生药煎剂,导致死亡;一例67岁男性银屑病患者,长期内服、外用私人自制中药,导致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慢性砷中毒,24h尿砷含量0.171mg/L(正常0.088以下),入院6天后死亡……

  所谓“绝招偏方”骗倒大量患者

  多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在看到四处张贴的宣传广告后,长途奔赴各地,服用所谓纯中药后诱发的重症银屑病。患者明显的共同特点是伴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严重脱发口腔溃疡,其中有2例已出现股骨头坏死,这提示所谓纯中药中肯定含有糖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使用抗癌药者可能演变为严重银屑病的危险性约是未使用者的9倍。验证了抗癌药物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程演变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银屑病患者接受江湖游医或个体医生治疗的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激素类药物使用不慎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对于银屑病,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治疗,而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预防主要是感染、饮酒、精神因素和药物等。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药物主要有:肾上腺受体阻断剂、锂盐、抗疟药、非甾体抗炎药、干扰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银屑病的治疗用药原则简析

  ①按照PASI评分标准,对轻、中、重病情患者的治疗总原则是:最初治疗应选择毒副作用最小的内服和外用药物。此后,根据对治疗的反应情况调整治疗药物,尽量采用顺序,交替,间歇和联合治疗,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慎用免疫抑制剂。

  ②在目前尚无根治药物和方法的情况下,对于寻常型的病情轻微者,除患者有特殊需要外,能不治就不治,要治就用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和方法,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患上了银屑病,可以做做“水疗”,多多泡泡温泉,然后涂抹外用药,也可以到正规医院买一些药包泡澡。

  银屑病患者的临床与家庭护理要记

  ①一般护理告诉患者应戒酒戒烟,坚持正规治疗。

  ②心理护理由于银屑病病情反复发作,目前为止尚无根治的方法,尤其是生病银屑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不良的心理压力又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应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疏导,积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特殊护理对于重症患者如红皮型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由于大量脱屑和皮肤屏障的破坏,造成患者低蛋白血症、机体易发生感染和热量的大量丧失,因此应鼓励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食物,并且每日应清洗和更换无菌床单。

(责任编辑:韩晶)

2011-10-12 00:00:00浏览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肺结核复发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肺结核复发后,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特殊部位症状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提示结核病情的再次活跃。在此期间,患者需注意隔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好口罩,防止结核菌传播给他人。1、全身性症状:发热是肺结核复发较为常见的全身性表现。结核菌及其毒素可作为致热原,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引发发热症状。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体温通常在37.3℃-38℃之间,以午后发热较为典型,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盗汗现象。长期的结核菌感染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身体日渐消瘦。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是肺结核复发在呼吸系统的突出症状。由于结核病灶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导致黏膜受刺激,引发咳嗽反射。早期可能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嗽逐渐加重,可伴有咳痰,痰液性质多样,初期可为白色黏液痰,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可能出现黄色脓性痰。当结核病灶侵蚀肺部血管时,会导致咯血症状,咯血量因人而异,轻者仅表现为痰中带血丝,重者则可能出现大口咯血。3、特殊部位症状:若结核菌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这是因为喉返神经受到结核菌的侵袭或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当结核菌侵犯肠道,引发肠结核时,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为隐痛或钝痛,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出现。当怀疑肺结核复发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胸部X线、CT检查以及痰结核菌涂片、培养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得过肺结核后复发的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复发的症状通常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消瘦等。1、咳嗽咳痰: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在肺部活跃繁殖,刺激呼吸道黏膜,可能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发咳嗽。同时,肺组织损伤促使分泌物增多,形成痰液,也可能导致咳痰症状的出现。起初通常为轻微干咳,通常会因病情进展而加重;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咳黄色脓性痰。2、咯血:肺结核复发导致肺部病灶侵蚀血管时,可能引发咯血症状。咯血量多少不定,轻者可能仅为痰中带血丝,重者则可能出现大口咯血,这是较为严重的症状表现,需紧急处理。?3、胸痛:当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累及胸膜时,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刺痛或胀痛,疼痛程度随呼吸或咳嗽加重。患者常因胸痛而不敢用力呼吸或咳嗽,影响正常生活。?4、发热:结核分枝杆菌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症状。一般表现为午后低热,体温在38℃左右,部分患者也可能体温超过38℃,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贯穿整个病程。?5、乏力消瘦:由于肺结核患者身体持续受到结核分枝杆菌侵害,代谢紊乱,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日常活动后易疲惫。同时,体重会逐渐减轻,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明显消瘦,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若怀疑肺结核复发,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胸部X线检查、CT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曾患肺结核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戒烟戒酒,减少对肺部的刺激。还要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及时治疗。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肺结核早期症状及表现有哪些
肺结核早期症状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盗汗等。建议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1、咳嗽咳痰:咳嗽是肺结核早期的常见症状,多为轻度咳嗽,且持续时间常超2周。起初可能为干咳,之后会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一旦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则会转变为脓性,这是由于结核菌破坏肺部组织,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易受外界细菌入侵引发炎症。2、咯血: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咯血量差异较大,从痰中带血到少量咯血均有可能。咯血原因在于结核病变侵蚀肺部血管,致使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因为持续或大量咯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3、发热盗汗:发热在肺结核早期较为突出,多数呈现低热状态,体温一般处于37.3℃-38℃之间,午后尤为明显,部分患者体温在傍晚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清晨接近正常,此即为午后潮热。同时,盗汗也是典型症状,睡眠时出汗较多,严重时能湿透衣物,醒来后出汗停止,这主要是结核菌毒素干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所致。若怀疑出现肺结核早期症状,切勿自行判断或随意用药。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感染科或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详细向医生说明近期身体不适情况、生活环境以及是否有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信息。同时,借助胸部X线、CT、痰涂片、痰培养以及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肺结核患者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早期表现主要包括轻微咳嗽、低热盗汗、乏力消瘦以及胸痛不适等。这些症状往往进展缓慢,但可能逐渐加重。及时发现和诊断对控制疾病传播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轻微咳嗽:早期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干咳。咳嗽程度较轻,夜间可能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痰,痰液可呈黏液样或黏液脓性。咳嗽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2、低热盗汗:长期低热是肺结核的早起症状之一,体温多在37.5-38℃之间,以午后潮热为特征。夜间盗汗较为常见,严重时可浸湿衣物。发热程度与病变活动性相关,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无明显发热。3、乏力消瘦:肺结核患者常感到持续性疲乏无力,活动耐力下降。食欲减退可能导致体重减轻,1-2个月内体重下降可达5-10%。这些消耗症状反映了结核病的慢性过程,但易被误认为工作劳累或其他慢性疾病。4、胸痛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多表现为隐痛或钝痛,位于病变部位。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可能加重。胸痛可能与胸膜受累有关,但早期症状通常较轻,易被忽视。针对肺结核早期症状,确诊后应尽早开始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改善居住环境通风、加强营养。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学筛查。对于痰涂片阳性患者,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