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足癣引起的急性炎症

  足癣,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脚部皮肤病。其发病初期,致病菌(如霉菌、红色毛癣菌等)通常先侵犯患者脚趾间的皮肤,使局部皮肤出现水疱、脱皮或发白、渗湿,而且患处经常奇痒难忍,故患者往往会用手搔抓患处。这种搔抓常常会损伤患处皮肤,引起局部皮肤裂开、化脓、疼痛、糜烂,而且还会使致病菌蔓延至脚底、脚背甚至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手癣头癣、甲癣、体癣股癣等疾病。

  由于足癣比较常见,而且大多数的足癣患者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人们对足癣常常不屑一顾。但这些足癣患者可能都不知道,足癣如不及时治疗,会诱发一些急性炎症,给身体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那么,足癣可引发哪些急性炎症呢?

  1、急性淋巴管炎当患者足癣病灶处的皮肤出现了浸渍、糜烂、水疱或化脓等症状时,就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管炎是致病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此病多发于小腿内侧。发病初期,足癣病灶处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皮下淋巴管可分深、浅两层。皮下浅层急性淋巴管炎也叫红线疹,该病发生时患者病变部位的表面可出现红色线条,线条处有轻度触痛,线条扩展时会从下向上发展,并可迅速蔓延至腹股沟处,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红线较粗者,说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受累的淋巴结化脓、溃破。如果是息了皮下深层急性淋巴管炎,则病变部位的表面不会出现红线,可能只有条形触痛区。另外,急性淋巴管炎患者还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

  2、急性蜂窝组织炎此病一般发生在足癣的病灶处。由于病灶处的皮肤比较疏松,所以炎症极易向四周扩引起急性弥漫性的化脓性炎症,有时还可波及到筋膜下,甚至是深部肌肉组织。患者的患处皮肤一般都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且皮损处呈暗红色,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当病变部位较浅,局部组织比较疏松时,病变部位的肿胀会较明显但疼痛较轻;当病变部位较深,局部组织比较致密时,病变部位的肿胀则不明显而疼痛却十分剧烈。此类患者常常伴有畏寒、发热、乏力等症状。如果此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该炎症可迅速加重,会导致局部化脓或出现局部出血性坏死,甚至可引发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3、丹毒 当足癣患者感染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这种致病菌就很易经足癣病灶处的皮肤侵入到中型或细小的淋巴管,引起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也就是丹毒。此病的发病比较急骤,开始时多在患者足癣一侧的脚面、小腿处出现红肿、灼热和有疼痛感的皮疹,然皮疹开始发硬,形成有灼热感的斑,并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为大片猩红色的斑块。这些斑块与正常的皮肤界限清楚,按之褪色,并有压痛。有的患者还可在皮疹处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或大疱。另外,此病患者还常常伴有高热、畏寒、头痛关节酸痛、全身不适等症状。该病如得不到彻底的治疗,往往会反复发病,若长期发病则可使患处皮肤的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淤滞,导致该处皮肤增厚变粗,甚至继发象皮肿。

  上述这些皮肤急性炎症,虽然也可单独发病,但那些有足癣、又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往往更容易继发这些疾病。所以,得了足癣就要积极地进治疗。特别是由足癣引发了并发症时,更不可掉以轻心。当然,足癣常常不易根治,所以积极的预防才是关键。人们平时应特别注意足部的卫生,要勤换鞋袜,坚持天天洗脚,保持局部的干燥和通风,特别是在夏天更不可穿厚重的鞋袜。如果患上了足癣,切不可用手搔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恰当的药物,如达克宁软膏、克霉唑霜、足癣散等进行治疗。当足癣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时,则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曾少粧 实习编辑:柯宗兴)

2011-05-18 01:27:00浏览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为什么会大便失禁,有什么症状吗
【大便失禁的定义】大便失禁是一种排便异常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们能够自主且定期地排便,但对于肠道控制出现问题的人来说,排便不受控制,甚至会出现半夜失禁。人们进食后,肠道内会产生由未消化的食物、细菌、黏液,以及固体形态的死细胞混合而成的物质,即粪便。粪便通过肠道,经过直肠,最后从肛门排出,这一过程称为排便。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尤其是无法控制排便时间,就可能导致大便失禁,而这种情况往往会让人感到尴尬。不过,大便失禁并非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且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大便失禁有多常见?】大便失禁较为常见,任何年龄层的人都可能出现。不过,只要避开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降低其发作风险。【大便失禁的原因】1、肛门括约肌受损:是大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肛门括约肌是控制肛门开闭的肌肉,若括约肌或其相关神经受损,就会失去对排便的控制能力,导致粪便意外排出,严重时可能完全无法控制排便。2、腹泻或便秘:这两种常见的肠道症状也会导致大便失禁。腹泻时肠道蠕动加快,难以控制排便;便秘则可能因干结粪便堵塞,致使肛门括约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3、肠道炎症:有时也是造成大便失禁的原因之一。肠道炎症会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影响排便的正常控制。上述相关疾病都会影响消化道功能,造成神经损伤,使肌肉无法正常自主收缩。此外,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会损害神经系统,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控制能力,进而导致大便失禁症状的出现。【大便失禁的风险因素】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有患大便失禁的风险,尤其是伴有便秘或腹泻的情况。自然分娩的女性,患大便失禁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出一倍,这是因为分娩过程可能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此外,老年人患大便失禁的风险也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衰退,相关症状更容易出现。【大便失禁的症状】大便失禁的症状很明显,即排泄物不受控制地排出。大便失禁可能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比如腹泻或便秘。若出现这两种症状,需多加留意,因为有可能存在大便失禁的风险。一旦该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不要过度依赖自己的判断,认为不会有问题,因为一旦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情况会变得棘手。【什么时候应该去看医生?】若出现上述未提及的症状或有任何疑虑,应咨询医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好与医生讨论,以获得妥善的治疗。【大便失禁的诊断及治疗】以下信息并非医疗诊断,如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咨询医生。1、如何诊断大便失禁:医生首先会进行身体检查,以确定失禁的原因。肛检用于检测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此外,还有粪便常规及内镜检查等其他检查。内镜检查是将一根管子插入肛门,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消化道疾病。若医生怀疑有神经受损,可能会进行神经学检查。有时,医生还会使用超声来检查肛门及直肠壁是否存在问题。2、如何治疗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从非手术治疗到手术治疗。a、非手术治疗包括服用药物、改变饮食习惯、多喝水、进行特定运动来训练肠道等。例如,使用止泻或通便药物调节肠道功能,通过摄入高纤维食物改善大便性状。b、若一般治疗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方法。【改善大便失禁的生活调整及居家疗法】下列生活调整及居家疗法,可能有助于改善大便失禁:a、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b、通过记录饮食内容来改变饮食习惯,摄取足够的纤维并多喝水,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若患有大便失禁,可参考下列实用小技巧:a、出门前上厕所,尽量排空肠道。b、若无法控制排便,可穿着宽大的防漏内裤或使用护垫,减少尴尬。c、携带替换衣物,以备不时之需。d、熟知周围的公共厕所位置,方便应急。e、服用药物以减少异味产生,维持社交形象。若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医生,以获得妥善的照护。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35岁能剖腹产三次吗
35岁女性在身体状况允许,子宫恢复良好且无严重基础疾病时,有可能进行第三次剖腹产。但年龄增长可能会导致恢复能力下降,多次剖腹产增加子宫破裂风险,高龄还易出现孕期疾病。35岁的女性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进行第三次剖腹产的。剖腹产手术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其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女性的身体状况、子宫的恢复情况、前两次剖腹产的手术效果以及医生的建议。如果女性在前两次剖腹产后,子宫切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憩室、粘连等问题,且身体整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那么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可能承受第三次剖腹产手术的。然而,35岁进行第三次剖腹产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身体恢复能力会逐渐下降,这可能会增加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次,多次剖腹产会在子宫上形成瘢痕,随着剖腹产次数的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对于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来说,在孕期更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增加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评估工作,以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后也应加强护理和监测工作,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同时,女性也应充分了解剖腹产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情况,以便在手术前后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46岁剖腹产三次还能生吗
46岁剖腹产三次一般不建议再生。如果对生育有强烈愿望,务必先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超声、性激素水平测定、卵巢功能评估等,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同时,要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权衡生育的风险和利弊。从生理年龄角度来看,46岁女性已处于围绝经期或接近围绝经期,卵巢功能明显衰退,卵子质量和数量都大幅下降,导致受孕几率显著降低。同时,体内激素水平也变得不稳定,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难以维持正常的孕育环境。即使侥幸怀孕,发生自然流产、胚胎停育、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远高于年轻女性。从多次剖腹产的角度分析,剖腹产会在子宫上留下瘢痕,每多一次剖腹产,子宫瘢痕处的肌层就会变得更薄,弹性更差。经过三次剖腹产,子宫已经承受了极大的创伤,再次怀孕时,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不断增大,子宫破裂的风险会大幅增加,这将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多次剖腹产还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进一步降低受孕的可能性,并且在孕期和分娩时也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如果决定不再生育,也要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带来的风险。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一月来三次怎么回事
月经一月来三次属于月经频发,是一种月经失调的表现,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主要有生活习惯、情绪因素等方面;疾病因素则涉及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以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一、非疾病因素:1、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月经周期。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雌激素等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月经出现紊乱。2、情绪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或情绪波动较大的状态下,会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月经周期紊乱,出现月经频发的情况。二、疾病因素: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肌瘤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从而引起月经量增多、月经频发等症状。2、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癌组织会使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容易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可表现为月经频发、经量增多或减少等。如果出现月经一月来三次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B超、激素水平测定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