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春季皮肤病患少吃鱼虾 防病情加重

  祖国医学早有记载:“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实践也表明,皮肤病“忌口”确有预防和治疗价值,春季是多发皮肤瘙痒和炎症时节,为了减缓发炎和痒感,对于一些有“动风发痒”之食物确有必要敬而远之。

  皮肤病患吃刺激性食物或者发物或使病情加重

  的确临床上有很多皮肤病需要食调忌,如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红皮病脂溢性皮炎等常见疾病多病发,其病发与饮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皆可因吃刺激性食物或者发物而使病情加重。 

春季皮肤病患少吃鱼虾 防病情加重

  因此对那一些有食物过敏因素的患者,在病发期间或者疾病痊愈后,应限制或者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鸡、鸭、鹅等禽类食物以及、蒜、辣椒、芫荽、酒类等刺激食物或者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春季四大常见皮肤病的饮食禁忌

  脂溢性皮炎 体现为头皮刺痒、鳞屑多、面颊、后及背后等处常有油性皮屑,其病发与皮脂分泌过多、消化不良维生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病人的饮食应该禁忌肥肉、奶油等高脂肪食物,少吃酒、辣椒和糖果,多吃新鲜蔬菜。 

  瘙痒症 多见于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常见皮肤剧烈瘙痒感、干燥,而皮肤表面并无疹子出现,儒医认为这是“贫血生风”所致。

  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制止辛辣和含有喷料的刺激性食物,对烟、酒、浓、咖啡等应禁忌。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体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者瓷白色疹块,常突然出现,又迅速消退,可反复发作,瘙痒难忍。

  除了应制止冷、热、日光的刺激,防止蚊、虱、毛虫叮咬以及荨麻、漆树等接触外,还应忌吃鱼、虾、蟹、牛奶、蛋、酒、杨梅等容易导致人的身体过敏的食物。

  婴儿湿疹 俗称奶癣,一般是因为婴儿对鸡蛋卵白、鱼和牛奶过敏所致。

  乳母哺乳时少吃或者不吃鸡蛋、牛奶、海味和辣椒等食物。

  皮肤病患食物忌口不用做得“过绝”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一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麼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十足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就不用禁忌大范围食物。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品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病发,就为致敏食物,操作下来,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

  而且即使是皮肤病患者对于禁忌的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待皮肤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长量和次数。颠末反覆屡次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再也不发生过敏反应。

  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全身状态关系密切,食物可导致某些皮肤病,某些食物可预防和治疗皮肤病,患皮肤病时需禁忌某些食物,但也不用刻意为此去避免食用,在症状缓解,身体状况允许情况下,尝试“脱敏”,才保身体营养全面平衡。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杨娟)

2011-03-08 03:14:00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成人腹泻、拉绿色水便、发烧怎么办
发烧即发热,成人出现腹泻、拉绿色水便、发热的症状,通常需要从一般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联合处理来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首先,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等。同时,饮食上建议以清淡为主,可适量进食小米粥、软烂面条等食物,并避免进食炸鸡、辣椒等油腻、辛辣的食物。2.物理治疗其次,建议做好保暖措施和防护措施,避免身体受凉或重复感染而加重原有症状。同时,若患者体温尚未达到38.5℃,则可先通过温水擦拭身体、冰袋冷敷额头、贴退热贴等方式进行物理退热。3.药物治疗最后,若经过一般治疗和物理治疗后,患者的腹泻、绿色水样便、发热等症状持续无缓解,此时则通常需要用药治疗。当患者体温升至38.5℃及以上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退热。而针对腹泻、水样便的症状,常可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药物止泻。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明确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如阿莫西林等药物抗感染、双歧杆菌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多潘立酮等药物促进消化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的使用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建议患者时刻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并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腹泻引发脱水等问题。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成人绿色稀便是怎么回事
成人出现绿色稀便可能与服用药物、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有关。 1.服用药物 首先,成人服用补铁药物期间,可能会因为铁剂与消化液及肠道内的细菌共同作用,转化为硫化铁并沉积在排泄物中,最终导致大便呈现墨绿色。同时,铁剂也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的症状,此时大便性状多可能为稀便。此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停药后一段时间上述症状通常会逐渐消失。 2.消化不良 其次,正常情况下,胆汁会参与脂肪的消化过程,而消化不良有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被充分利用,并因此随大便排出体外,最终导致绿色稀便的症状出现。患者可通过腹部按摩来帮助消化,也可遵医嘱使用健胃消食片、多潘立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肠道菌群失调 最后,肠道菌群失调通常会出现有害菌过度滋生,而食物残渣经过肠道时可能会与这些有害菌发生反应,影响到粪便的性状,导致患者出现绿色稀便。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来调节肠内菌群。 此外,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会导致大便变绿,因此若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咨询医生,必要时可更换其他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