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网友齐支招 破解季节性皮肤过敏

  连日来,穗城暖阳和风、无比惬意,可是,以往有过敏经历或本身为过敏体质的人群可能格外惴惴不安,春天带来的除了适宜的感官享受外,还有一些不容忽略的“小疾病大麻烦”,稍不留意,瘙痒、肿胀或皮屑袭上身,抓挠涂抹不仅无效可能还加重病况,对这样的季节性皮肤过敏怎么办?难道就避无可避么?

  【皮肤保养达人心得】

  其实季节性皮肤过敏是一种正常的状况,就好比感冒一样,有时候换季的时候就会导致这样的病情发生,所以即使皮肤过敏了不要担心,放松自己的心情,相信过几天就会好的,一个良好的心情,那么病情自然好的快!

专家网友齐支招 破解季节性皮肤过敏

  关于化妆品使用

  ①在明显的感受到换季之前应该停止所有化妆品,停止所有化妆品一个星期左右,以便给肌肤一个缓冲的时间!

  ②如果原来使用的化妆品是低过敏性的,可以尝试,当然如果有过敏的现象产生,应该立即停止所有的护肤品的使用,必要时要去看医生

  ③在换季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喷毒产品,这样可以起到一个缓解皮肤的作用,对抗过敏有一定的效果。

  ④皮肤容易过敏的人不适合经常的更换化妆品,因为皮肤过敏的人肌肤对于某一化妆品熟悉之后,冒然换之,那么对于肌肤来说又是一个考验,这样对于肌肤来说很容易再一次引起敏感,所以即使要更新化妆品,一定要谨慎的换之!

  关于紧急处理

  ①如果皮肤出现一些过敏的现象,可以使用湿巾棉沾上生理盐水,然后擦拭敏感的部位,对于红肿、皮肤瘙痒症状有明显的功效。

  ②在皮肤出现过敏的症状后,如果简单的处理没有效果,那么自己不可自买药处理,应该请示医生的看法,如果擅自购买一些药膏擦涂很容易引起皮肤的进一步恶化。

  ③如果皮肤过敏了,那么就要保证自己的每天的休息睡眠时间,而且一定要有一个均衡的食,不可吃一顿饿一顿,应该给自己一个美丽的心情,良好的心情对于病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关于日常防晒及饮食

  ①就算还不到夏天,没有炎日,但是还是要注意防晒,因为敏感性的肌肤容易收到紫外线的刺激。

  ②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的注意,不可吃一些容易引发皮肤敏感的海鲜之类的食物,一些辛辣、油腻的产品最好还是也不要多吃,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蔬菜之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点!

  【皮肤科医生专业解读】

  过敏性皮肤的人欲拥有完美的皮肤,主要应从日常精心呵护肌肤做起,设法降低皮肤的致敏性,随着日月的推移,人近中年后发病率会逐渐降低。必要时可采用敏治疗法。

  关于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日常护理在气温偏暖季节,过敏症患者常以为外界气温较暖,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而放弃对皮肤的保养,或是过多地使用洗面奶及去脂力强的洁肤用品。这容易破坏皮脂膜而降低皮肤抵抗力,引发皮肤过敏。许多人皮肤过敏后,又停止了护理保养,致使皮肤水分不足,容易起皱,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无论寒暑春秋,过敏症患者都要十分小心护理皮肤,除了保持每天3次温水洗脸外,还要用些特效疗肤水、疗肤霜,爽肤、润肤,持之以恒。

  关于饮食调理

  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别。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根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洋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过敏症的发病。另有多种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过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别显著。过敏性体质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浆

  关于脱敏治疗

  对某些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求助于医学手段,改变过敏性体质。医生在这种疗法中要用化学方法改变患者血清,使其稀释。向皮下注射改变了的致敏原和乳类、花粉等物质制成的抗原浸液,并逐渐增加致敏原的浓度,以调整人体免疫系统,使过敏者体内产生对过敏物质的抵抗力,从而有效地防止过敏。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杨娟)

2011-03-01 01:35:00浏览2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管理、运动控制、血糖监测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1、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同时,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过量进食导致血糖急剧上升。2、运动控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需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建议在运动前监测血糖,必要时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3、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通过监测血糖,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同时及时咨询医生,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4、药物治疗: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比如二甲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格列本脲等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需密切留意药物副作用,像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便全面评估病情。此外,患者应积极参与糖尿病教育,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脚烂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并发症脚烂,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足溃疡,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神经和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引发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死。该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高血糖环境会损害神经,特别是下肢的神经,导致患者感觉减退或丧失。这使得患者难以察觉脚部的损伤、压力或感染,从而容易忽视初期的小伤口或不适。另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还会损伤血管,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进而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血液供应不足会使受伤部位愈合变慢,增加感染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为脆弱,这使得此类人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且感染后的愈合过程也会比正常人更长。发生感染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除了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免疫功能下降外,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还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例如,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都可能增加脚部受到压力和摩擦的风险,从而引发溃疡。此外,足部外伤、烫伤、冻伤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脚烂。针对糖尿病足溃疡这一并发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这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要定期检查足部,包括自我检查和专业医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穿着舒适、合适的鞋子,并使用护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压力。若发生感染或溃疡,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妊娠糖尿病食谱三餐大全集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早餐建议选择燕麦粥、水煮蛋,午餐可选择糙米饭、清炒虾仁、凉拌菠菜等,晚餐可选择全麦面条清蒸鱼、清炒芦笋等。一、早餐:1、燕麦粥:燕麦是一种优质的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取30克左右的燕麦片,用适量清水煮成粥,口感顺滑,营养丰富。2、水煮蛋: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水煮蛋能提供约7克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可搭配燕麦粥一起食用,增加早餐的营养丰富度。二、午餐:1、糙米饭:糙米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升糖指数低于精白米。用100克左右的糙米煮成2、清炒虾仁:虾仁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取100克新鲜虾仁,搭配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一起清炒,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加菜品的色彩和口感。3、凉拌菠菜:菠菜富含铁元素和膳食纤维。将菠菜焯水后,加入蒜末、生抽、醋、少许盐和橄榄油凉拌,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菜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三、晚餐:1、全麦面条:全麦面条由全麦粉制作而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相较于普通面条,升糖速度更慢。煮100克左右的全麦面条,可搭配番茄、鸡肉、青菜等食材做成番茄鸡肉面。2、清蒸鱼:选择鲈鱼、鲫鱼等新鲜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益。清蒸的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营养成分,减少油脂的摄入。3、清炒芦笋:芦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含糖量低。清炒芦笋口感鲜嫩,既能为孕妇提供营养,又不会对血糖造成较大波动。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建议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引发胎儿窘迫、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同时,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运动损伤。一般建议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1、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孕晚期孕妇血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会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分泌过多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这会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几率,还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造成胎儿肩难产,导致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2、引发胎儿窘迫:孕晚期糖尿病可使胎盘血管发生病变,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导致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同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代谢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增加,这就更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引发胎儿窘迫。严重的胎儿窘迫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死亡。3、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高血糖环境下,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可能会受到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和正常呼吸功能至关重要,其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加。出生后,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症状,严重时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另外,要密切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便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仍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停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