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寻常性鱼鳞病易遗传 须警惕

  鱼鳞病是一种以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鳞屑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由于遗传方式、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的不同,本病临床有多种分型,其中最常见的、多发的是寻常型鱼鳞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出生时皮肤外观正常,出生数月后发病,此后随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皮肤干燥,皮面出现细薄的状鳞屑,皮损以四肢伸侧为重尤以小腿明显,同时伴有掌跖角化增厚,手背、上臂、股外侧皮肤增厚,有时还伴有甲变脆、毛发稀疏等。一般患者在1~4岁时症状已经较明显。皮损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加重,在潮湿温暖的夏季减轻。部分患者成年后皮损可逐渐减轻。患者常有家族遗传史,自幼发病持续终生。中医称为"蛇身"、"蛇皮",民间旧称"鱼鳞癣"。

  寻常型鱼鳞病主要有两种遗传方式: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主要遗传特点是: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患病,每代人均有发病,发病机率为50%,每代人中男女发病率相等。

  ②性联遗传,也称X-联锁遗传。其主要遗传特点是:几乎全部见于男性发病,女性仅属于携带基因者而发病极少。男性患者决不将该基因遗传给他的儿子,却将该基因遗传给他所有的女儿,而她们不发病只是该基因的携带者,携带者的儿子有半数接受该基因而出现症状。其他如层板状鱼鳞病、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限局性线状鱼鳞病等较少见的鱼鳞病其遗传方式则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方式。

(实习编辑:杨淳)

2011-02-17 01:53:00浏览1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腰骶神经根损伤该怎么治疗
腰骶神经根损伤可以通过中医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多考虑是年龄增大造成的,也不排除与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有关。 1、年龄增大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局部骨骼可能会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引发腰骶神经根损伤,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现象。此时可以及时到医院,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 2、外伤 如果平时不注意局部的护理工作,受到外力撞击以后,可能也会引发腰骶神经根部损伤,从而伴随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如果疼痛症状比较严重,可以使用冰块进行局部冰敷,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现象。在此期间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片、甲钴胺分散片等能够有效促进受损神经修复。 3、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患者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弯腰负重,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出现局部神经根损伤的现象。此时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医院,通过椎间融合手术或腰椎减压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患有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能也会出现局部神经根损伤的症状,也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物理治疗的方式改善。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得到缓解,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招洛丹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颞下颌韧带损伤的症状
颞下颌韧带损伤的症状主要有张口运动异常、关节弹响和疼痛等。 1.张口运动异常 颞下颌韧带损伤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而颞下颌关节是支持下颌运动的主要功能区,与开闭口联系紧密。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张口运动异常,其中包括开口过大或开口受限以及开口型偏斜。 2.关节弹响 颞下颌韧带损伤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会导致关节运动障碍,不同的关节运动障碍会导致关节运动时出现不同的杂音,包括弹响音、破碎音和摩擦音等。 3.疼痛 颞下颌韧带损伤时患者常有自发痛、开口痛以及咀嚼痛等症状,可分为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两种类型。肌肉疼痛可表现为一处或多处咀嚼肌出现局部持续性疼痛,晨起时疼痛轻微,在一天中逐渐加重,咀嚼或大张口时疼痛加剧,可伴有牙痛、头痛等症状。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下颌行使功能或者下颌功能加剧时颞下颌关节疼痛明显。 综上所述,颞下颌韧带损伤的症状主要包括张口运动异常、关节弹响和疼痛等,出现上述症状时不必惊慌,可局部热敷,帮助恢复,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解疼痛。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三角韧带慢性损伤怎么治疗
三角韧带慢性损伤可能是由胫后肌腱功能失调、运动相关性损伤、足三关节融合术等原因导致,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1、一般治疗三角韧带慢性损伤可能是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是剧烈的运动,导致局部韧带出现劳损的情况。如果三角韧带出现慢性损伤,患者需要立即停止运动,以卧床休息为主,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短时间内避免做比较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病情。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疼痛的症状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阿司匹林片等,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比如舒筋活血片、三七伤药片、通心络胶囊等。3、物理治疗如果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改善,还可以通过红外线烤电、超短波理疗、微波治疗、适当的按摩或者外用活血止痛的药膏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好转,还可以缓解不适症状。4、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建议及时去医院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必要时也可采取如韧带修补术、韧带重建术、关节融合术等手术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避免做重体力劳动,注重饮食健康,尽量多吃高钙的食物,比如排骨、鸡蛋、牛奶、虾等,从而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静脉治疗相关皮肤损伤
静脉治疗相关皮肤损伤一般可能是因为药物刺激、过敏、静脉炎、湿疹、静脉曲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1、药物刺激如果患者在静脉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对皮肤造成刺激,就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静脉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2、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静脉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3、静脉炎静脉炎主要是由于静脉输液时,对血管的刺激、损伤所引起的,通常会表现为局部疼痛、发红、肿胀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静脉治疗相关皮肤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湿疹湿疹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通常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丘疹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5、静脉曲张静脉曲张通常是由于静脉回流障碍、静脉结构改变等原因所引起,患者会出现静脉血管隆起、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奥司明、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损伤的情况。另外,患者还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香蕉等,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皮肤损伤的恢复。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造成深层皮肤损伤的原因
造成深层皮肤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1、物理因素如果患者经常穿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可能会使皮肤长期受到摩擦,久而久之也有可能会出现皮肤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尽量穿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长期摩擦皮肤。2、化学因素如果患者经常接触到化学物品,比如甲醛、油漆等,可能会使皮肤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皮肤发红、皮肤瘙痒等现象。建议患者及时远离该环境,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3、生物因素如果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接触到某些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时,可能会出现皮肤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甚至还会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氯雷他定胶囊、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免疫因素如果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此时容易受到细菌入侵,从而诱发皮肤炎症反应,也会出现皮肤发红、皮肤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感染因素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的清洁,频繁进行皮肤抓挠或者是经常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可能会使身体受到细菌的感染,也会使皮肤受损。建议患者保持局部的清洁,避免经常用手去抓挠局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建议患者平时多注意对皮肤的保养,进行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饮食均衡。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