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秋季五大常见皮炎 中药治疗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加上花粉飞扬,风沙四起,故是皮炎的多发季节。患上皮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心情,严重者可转为慢性甚至导致心身疾病。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常见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3~5克,每天2次;或口服湿毒清丸,每次3粒,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5克,每天2次;或安神祛痒冲剂,每次1包,每天3次。2.外治法:可外涂祛风止痒霜,每天2~3次;或涂1%薄荷三黄洗剂,每天2次;或用防风15克,生地25克,白芍12克,细辛6克,白藓皮12克,蛇床子15克(另包),地肤子20克(另包),甘草6克,煎水洗澡,每天1次。

  神经性皮炎

  主要发生于暴露易摩擦部位,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秋季多发或者加重。在中医属于“皮疴”等范畴。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见于颈后、两侧、肘后、骶尾以及外阴等处。病起之初有瘙痒而无皮损,以后因瘙抓出现抓痕、脱屑、血痂,以后逐渐苔藓化,形如皮革,坚厚无比。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健脾渗湿冲剂,每次20克,每天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神经性皮炎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2.外治法:可用消炎止痒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飞扬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先用10%硫磺(或风油精)均匀薄薄地涂于患处,然后用电吹风微吹患处,温度以可以忍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或用丹参15克,生地30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黄芩15克,甘草6克,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

  急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瘾疹”等范畴。起病先有皮肤瘙痒,后有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略高出于皮肤,呈散发性,可融合成环状、地图状;几团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等,消退后不留痕迹,时隐时现。进食鱼虾等可加重。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防风通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玉屏风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逍遥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天2次。2.外治法:可用路路通60克,蚕沙50克,厚朴30克,防风20克,加水适量,煎水熏洗患处;或用百部20克,明矾10克,50%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

  急慢性湿疹

  是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湿疮”、“湿疡”等范畴。本病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脱屑等多种皮损为特征,并且常呈对称性分布,伴有剧烈瘙痒和心情烦躁,容易并发感染,对患者精神、心理、工作和学习影响极大。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炎必克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或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甘露消毒丹,每次9克,每天3次;或二妙丸,每次9克,每天2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天3次。2.外治法:以渗出、糜烂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1号,冷湿敷或外洗,然后外搽皮炎1号油膏;以红斑、丘疹瘙痒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或黄柏六一散外扑;以肥厚、苔藓样变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2号外洗,然后用黄连皮炎膏或苦参膏外搽。

  手足皲裂

  是发生于秋冬季的一种物理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皴裂疮”、“干裂疮”、“皲裂疮”等范畴。多发于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行业(如饮食业、理发业和环卫业者等)。主要表现为手掌、足跖部位皮肤增厚、干燥、粗糙、皲裂、出血,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局部严重疼痛不适,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四物汤加减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鸡血藤30克,何首乌15克,桃仁10克,桑白皮12克,黄精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2.外治法:可用蛤蜊油外涂,每天数次;或白芨软膏(白芨细末10克,凡士林50克,混合调均)外涂,每天数次;或用蜂蜡、麻油各适量,加温溶化,趁热滴于患处(以可忍受为宜);或用新楝树果,去核,取肉,加猪油适量,捣烂如泥,外搽患处,每天2~3次。

(实习编辑:杜念念)

2010-09-16 00:59: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妇女子宫肌瘤怎么治疗
妇女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非侵入性治疗等。该疾病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若发现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肌瘤大小、位置、症状及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判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1、观察等待:对于肌瘤较小、无症状的肌瘤可继续观察,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肌瘤变化情况即可。近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后肌瘤也可能萎缩,症状消失,因此若没有出现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也可持续进行观察。但如果观察期间肌瘤增大明显,则需进一步治疗。2、药物治疗:醋酸曲普瑞林属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适用于术前缩小肌瘤体积、控制症状,或临近绝经、期望绝经后肌瘤自然萎缩的患者。米非司酮也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能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抗孕激素作用,使肌瘤萎缩,常作为术前辅助用药或不宜手术者的治疗选择。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3、手术治疗: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阴道进行,剔除肌瘤的同时保留子宫。对于肌瘤较大、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或存在恶变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能彻底去除病灶,避免肌瘤复发。手术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妇科超声,了解肌瘤大小、位置变化,若出现月经异常、腹痛、尿频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满脸痘印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满脸痘印的形成主要与痤疮炎症后的色素沉着和皮肤组织损伤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术、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1、外用药物:维A酸类药物可促进表皮细胞更新,进而帮助改善痘印,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但可能会有皮肤干燥、脱屑等副作用。此外,氢醌乳膏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生成,对痘印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需遵医嘱使用以上药物。2、化学剥脱术:使用果酸、水杨酸等化学药物促使表皮角质层脱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减少色素沉着,进而改善痘印外观。治疗时,医生会根据皮肤状况和痘印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治疗时间。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每次间隔2-4周。3、激光治疗:如强脉冲光(IPL)、调Q激光等,利用激光的光热作用,击碎黑色素颗粒,刺激胶原蛋白增生,改善痘印和皮肤质地。一般需要进行3-5次治疗,每次间隔1-3个月。4、光子嫩肤:通过高能激光对皮肤进行微小的剥脱和热刺激,促进皮肤自我修复,刺激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增生,从而改善痘印、缩小毛孔、提亮肤色等。通常一个疗程需要3-5次治疗,每次间隔3-4周。针对满脸痘印的治疗,建议患者首先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医美机构就诊,让专业医生根据痘印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个人肤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保持耐心,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左脸长痘痘有什么原因
左脸长痘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惯不佳这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痘痘持续不消退、症状加重或伴有发热、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长期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水平紊乱,进而诱发痘痘。同时,饮食中高油脂、高糖分、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也可能刺激皮脂腺分泌,加剧痘痘的形成。二、疾病因素:1、毛囊炎:毛囊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伴有疼痛和瘙痒。在左脸颊上,毛囊炎可能因皮肤清洁不到位、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局部毛囊堵塞而引发。治疗时,需使用抗生素软膏等外用药物进行消炎杀菌。2、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颈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左脸颊长痘痘可能与痤疮有关,其成因复杂,包括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治疗痤疮时,需根据病情选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方法。3、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脂分泌过多堆积引起的皮肤病,可能导致毛囊发炎。在左脸颊上,脂溢性皮炎可能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并伴有瘙痒和痘痘的形成。治疗时,需使用抗真菌或抗炎症的药物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日常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均衡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高糖食物摄入。注意面部清洁,选择温和、适合自己肤质的清洁产品。避免左脸皮肤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女性内分泌失调脸长痘是怎么回事
女性内分泌失调导致脸长痘的病因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非疾病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等;疾病因素则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一、非疾病因素: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食品会促进皮脂腺分泌,导致毛囊导管角化,从而加重痘痘。另外,过量摄入冰饮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进一步引发内分泌失调和痘痘。称为,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皮肤容易受到刺激,毛孔堵塞,从而诱发痤疮。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从而引发痘痘。治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避孕药如达英-35,或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调节内分泌。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影响皮脂腺分泌和皮肤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皮脂分泌增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和代谢减慢。治疗上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如左甲状腺素)调节甲状腺功能。建议在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痘痘时,首先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并避免过度压力。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检测)以明确病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