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内外兼用 赶走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神经疼痛最明显,使人寝食难安。一般医疗机构无特效疗法,加上高额费用,更使人难以承受。如治疗不当或体质虚弱诸多因素所致,会转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少则年余,多则数年,患者将长期忍受痛苦折磨。一人发病,全家受累,影响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的主要特点:

  1、年幼年长都会发病,以成人多见且症状较重;

  2、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和潮湿天居多;

  3、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

  4、发病就伴有疼痛,疱疹结痂后部分患者还会延续疼痛;

  5、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

  中医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疗法:

  (一)、分部疗法

  1、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2、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3、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二)、验方

  1、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2、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3、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4、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三)、外治法

  1、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2、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3、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4、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5、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6、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7、大黄:大黄研成细粉,以适量浓茶水或酒将药调成糊状,涂于病变部位,暴露或用油纸覆盖,每日1~2次,待药干燥后将药与痂皮轻轻刮掉再涂。7日为1疗程。

  8、黄连素等:用黄连素片研成粉末,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2次。可加用双黄连粉针3.6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针灸治疗方法:

  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相应的经络及穴位。多以局部疱疹区为主,治法上多选用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刺络拔罐、耳针和局部围刺法等,旨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针刺疗法

  ①、华佗夹脊穴:依据患者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选取发病侧相应节段的夹脊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针刺前先按压所取腧穴片刻,选用0.30mm×40mm毫针,脊柱旁开1寸,针尖斜向脊柱方向,呈70-80度角,刺入25-30mm,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施提插手法行针1分钟,共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5次1疗程。

  ②、阿是穴:依据患者发病部位选用合适的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患者疱疹皮损四周的阿是穴,选用0.30mm×40mm毫针快速沿皮呈15度左右角进行围刺,针数的多少视疱疹皮损累及神经引起疼痛的范围大小而定,针距间隔以1-2寸为宜,行捻转泻法,中等刺激,待患者局部产生酸胀麻感后再分别接通脉冲治疗仪,选疏密波(频率2-4Hz)通电刺激,强度由小到大,以针刺局部皮肤肌肉出现轻微抽动,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一般轻症每日治疗1次,重症每日治疗2次,5次1疗程。

  ③、体针:曲池、合谷、支沟、血海、三阴交、太冲等。根据中医辨证,肝胆热盛型配大椎;脾经湿热型配阴陵泉;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④耳针:主穴:肺、神门,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采用捻转强刺激手法,持续运针1分钟-2分钟,留针20-30分钟,双耳交替,每日1次,5次一疗程。

  2、艾灸法

  在疱疹患处取“阿是穴”回旋灸,每穴施灸5-7分钟,每次灸3-4穴,每日1次,5次1疗程。

  3、刺络拔罐法

  令病人选好体位,一般取卧位。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常规消毒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沿疱疹周围点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著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如松弛不紧者,一定要重新吸拔。罐数按病灶范围而定,以排满为度,留罐时间以拔出水泡瘀血汁沫为度,一般10-15分钟。拔罐后外涂络合碘(碘伏),一般每日一次,直至痊愈。针刺放血清泄热毒,因火罐强大吸附作用而使皮损水疱内呈血性内容,次日即可结痂。达到迅速止痛,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疼痛发生的目的。

  4、综合疗法

  先采用针刺疗法的1-2种方法,再配合艾灸法或刺络拔罐法,通过针刺的清理脾胃湿热,清泻肝胆邪热,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加上灸法、火罐以热引热,外透毒邪的作用共同达到消肿化瘀、祛腐生肌、拔毒止疼的目的。

  患带状疱疹后注意事项:

  1、不要过分紧张。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是请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2、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3、在饮食方面禁忌吃油腻的食物,海鲜及蛋类,家禽也尽量不吃,吃些清淡的食物.

  4、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或雷夫奴尔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5、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6、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7、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理疗等缓解疼痛。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杜念念)

2010-06-14 00:40:00浏览1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是因为经脉受阻、湿热瘀毒、肝胆湿热、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等原因所引起的。1、经脉受阻当患者经脉受阻时,就会导致气血瘀滞,从而引发神经疼痛,而且经络不通畅还会导致局部出现水疱、丘疹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清热祛湿颗粒等药物治疗。2、湿热瘀毒湿热瘀毒是由于体内湿热瘀毒比较严重,没有及时治疗,导致湿热瘀毒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上述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湿毒清胶囊、龙胆泻肝丸等药物进行治疗。3、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由于肝胆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引起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口干口苦、头晕、目眩等症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清肝利胆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脾虚湿盛脾虚湿盛是由于脾虚湿盛之邪气滞留于脾胃,影响到气机升降导致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困倦、大便粘腻、上述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5、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失常,导致体内气机失于畅达、疏通,导致气机瘀滞,无法正常运化体内血液和毒素,从而出现以上症状,还可伴有胸胁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神经痛一般需多久恢复,可吃止痛药吗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急性疼痛在带状疱疹发病后的2-4周左右随着皮疹的愈合而逐渐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可以吃止痛药。建议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减轻疼痛的感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恢复时间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神经受损程度不同。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带状疱疹发病后的2-4周内,随着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逐渐控制病情,皮疹逐渐结痂愈合,神经受到的炎症刺激也会逐渐减轻,所以急性疼痛会有所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是可以吃止痛药的。因为带状疱疹神经痛通常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使用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休息和恢复。常用的止痛药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通过抑制体内的前列腺素合成来达到止痛的效果;对于中至重度疼痛,可以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能够调节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少神经冲动的发放,从而缓解疼痛。此外,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止痛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保持皮疹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防止继发感染。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单纯疱疹病毒是怎么传染的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性接触和母婴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染。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多种器官感染。1、密切接触:单纯疱疹病毒可存在于感染者的水疱液、唾液、生殖器分泌物等中。当健康人与感染者有直接的皮肤接触,如亲吻、拥抱,或者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就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皮肤有破损时,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例如,口唇部的单纯疱疹患者,可能通过亲吻将病毒传染给他人。2、性接触:这是生殖器疱疹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性行为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生殖器黏膜、皮肤的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患者在发病期间,其生殖器部位会出现水疱、溃疡等症状,这些部位的病毒含量较高,传染性很强。即使没有明显症状,病毒也可能处于潜伏状态,仍具有传染性。3、母婴接触:孕妇如果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尤其是在妊娠晚期,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感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也可能被感染,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可累及皮肤、眼睛、口腔、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为了预防单纯疱疹病毒的传染,应避免与感染者有不必要的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其发病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私人物品。性生活中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孕妇要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情况。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肌炎中医能治好吗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对中医治疗敏感的肌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手段,有较大可能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肌炎病情严重、已造成严重肌肉损伤,或对中医治疗反应不佳,可能难以彻底治愈。在病情早期,当肌炎仅表现为肌肉轻度疼痛、乏力,尚未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及严重脏器受累时,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将肌炎归为痿证、痹证范畴,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若为湿热浸淫型,以清热利湿中药组方,如苍术、黄柏、薏苡仁等配伍,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缓解肌肉酸痛。配合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代谢。这类患者多数能在数月内症状明显改善,实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对于中晚期肌炎患者,肌肉损伤严重,出现大面积肌肉萎缩,甚至累及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引发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时,中医治疗难度较大。此时,单纯中药调理难以快速修复已受损的肌肉纤维,逆转脏器功能损害。另外,部分患者体质特殊,对中药吸收不佳,或者病情复杂,证型不典型,中医辨证困难,可能导致治疗方案难以精准制定,在这些情况下,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往往难以彻底治愈肌炎。如果怀疑患有肌炎,如出现不明原因肌肉疼痛、乏力、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肌酶谱、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病情较轻者,可尝试中医治疗。若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及时联合西医治疗。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结缔组织病中医能治好吗
结缔组织病通常无法仅依靠中医治好。这类疾病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中医难以达成彻底治愈的效果,多需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结缔组织病本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不仅侵犯皮肤、关节,还可能影响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其发病涉及基因易感性,特定基因在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感染)触发下,导致免疫细胞功能紊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身体。中医理论虽从整体辩证论治,但面对如此精细且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难以从根源上纠正免疫紊乱,阻止疾病进展。中医治疗以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为主。中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来改善症状,像雷公藤等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难以精准对应结缔组织病的免疫发病环节。针灸推拿主要针对关节肌肉症状,对于内脏器官受累的严重情况,如狼疮性肾炎、皮肌炎累及心肌,难以发挥实质性治疗效果,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组织、恢复器官功能,无法实现对结缔组织病的彻底治愈。确诊结缔组织病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复诊。目前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为主,能有效控制免疫反应,延缓病情进展。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患者可辅助中医调理,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