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痘痘源源不绝 竟是食物过敏

  二十五岁的程序设计师简先生,原本是皮肤粉嫩光滑的“奶油小生”,前年开始皮肤状况逐渐变差,刚开始以为是压力过大所致。看遍中西医,擦遍保养品、还吃了许多高蛋白的营养食品,前后花了数万元,脸上的痘痘却毫无起色。后来在医师建议下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才发现自己对鸡蛋、乳制品、花豆、酵母、香蕉、西瓜、牛肉、羊肉等食物都有过敏现象,经严格控制饮食后,如今已让奶油小生的称号重现江湖。

  李小姐从三十岁至今脸上的痘痘总是源源不绝,这几年来,她试过各种方法,包括口服A酸、避孕药以及各式各样的保养品,却仍然无法根治。直到医师诊断她的痘痘可能是食物过敏,并建议她避开鸡蛋、牛奶等最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才让她发现问题的根源。因为她爱吃蛋,餐餐都要有蛋,在戒“蛋”后一周,她感觉痘痘症状明显改善,虽然必须告别爱吃的蛋食,但总算挥别了困扰多年的痘痘。

  难缠的痘痘,常常是许多人心中的痛,尤其有些痘痘又多又痒,就算经过治疗也时好时坏,令人沮丧万分。黄耀主指出,一般谈到痘痘的成因,通常不外乎是饮食、荷尔蒙不协调、压力或是遗传所造成,但是他却从前来求诊的病例中发现,有些患者虽然接受正规方式治疗,却一直没有明显效果。经抽血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后才发现,一些原因不明、难以根治的痘痘,其实都是食物过敏所导致,其中又以乳制品、鸡蛋最多。而这些“过敏痘”患者在找出“过敏原”后,经过控制饮食,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皮肤问题不久就有好转的现象。

  经过一年三个月的持续追踪,他进一步发现,在五十八名临床案例中,有百分之七十九的检验者都对某些食物呈现过敏反应,其中又以鸡蛋及乳制品最多,各占了百分之二十三和百分之十九,值得注意的是,有痘痘症状者,对鸡蛋、乳制品过敏的比例更高达百分之八十。

  除了鸡蛋、乳制品等食物可能引起过敏外,一般常见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还有菠萝、香蕉、芒果、芹菜、大蒜等。在美国的研究中也指出,许多人对巧克力、小麦、柳橙有过敏反应。

  黄耀主表示,食物过敏原引发痘痘的说法,颠覆了传统医界对于痘痘成因的定论,虽然国外并无相关研究指出痘痘与食物过敏的关系,但是国外也有研究质疑“牛奶万能”的说法,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很多疾病与饮食有关,包括:气喘、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不明原因过敏、不明原因慢性疾病、肥胖症都与食物过敏原有关。

(实习编辑:杜念念)

2010-05-24 00:39:00浏览4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紫癜是过敏性皮肤病吗
紫癜可能是过敏性皮肤病,但也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等。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1、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因过敏导致的紫癜类型。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皮肤紫癜。常见的致敏因素包括感染,像细菌、病毒感染;食物过敏,例如鱼虾、牛奶、蛋类等。患者多先出现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按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严重时可出现水疱、血疱。2、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在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皮肤和黏膜会出现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大小,分布不均,以四肢多见,严重时可融合成瘀斑,还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表现。3、血管性疾病: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导致血管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血管壁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褪色,好发于面部、口腔黏膜、鼻腔、手指等部位。若发现皮肤出现紫癜,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就诊时详细向医生描述紫癜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诱因、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信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抗体检测、血管脆性试验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肤病检查过敏源怎么检查
皮肤病检查过敏源的常用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斑贴试验、激发试验等。检查前可先告知医生关于自身相关病史等信息,同时避免服用会影响检查结果的相关药物。1、皮肤点刺试验:在前臂内侧滴加过敏原提取液,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观察15-20分钟。若出现红晕、风团等反应,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检测常见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该方法不受皮肤状态影响,可检测多种过敏原,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尤其适用于皮肤点刺试验无法进行或结果不明确的情况。3、斑贴试验:将过敏原贴敷于背部皮肤,48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金属、橡胶等。若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提示对该物质过敏。4、激发试验:在专业医生严格控制条件下,让患者接触少量可疑过敏原,观察是否出现相应症状。此方法准确性高,但存在一定风险,需在专业医疗场所进行,主要用于明确诊断难以确定的过敏性疾病。对于皮肤病患者,建议在检查过敏源前,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症状及可能的诱发因素,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前需停用一些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明确过敏源后,要尽量避免接触,做好日常防护,减少皮肤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肤病打一针生物制剂管多久
皮肤病打一针生物制剂的有效时长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说其作用时间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生物制剂治疗皮肤病的原理是通过精准地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定靶点,来调节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控制皮肤病症状的目的。不同类型的生物制剂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例如,一些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物制剂,能迅速与靶点结合并发挥抗炎作用,通常在注射后的数天到数周内就能看到明显的症状改善,其药效一般可以维持数周。而另一些作用于白细胞介素等靶点的生物制剂,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其药效维持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有的可以达到数月。此外,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生物制剂的作用时长。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皮肤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能力等都与生物制剂的疗效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一般年轻、健康状况良好且皮肤病症状较轻的患者,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相对更稳定,生物制剂的作用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些。除了药物本身和患者个体因素外,外部因素也会对生物制剂的作用时间产生影响。比如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期间是否严格遵循医嘱,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依然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状态,进而影响生物制剂的疗效和作用时间。同时,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对生物制剂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像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对生物制剂的反应相对较好,药效维持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一些罕见的、复杂的皮肤病,可能需要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生物制剂的作用时间也可能更难预测。对于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皮肤病的患者,建议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按时按量注射生物制剂,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提高生物制剂的疗效。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变化和生物制剂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身上红色斑块是什么皮肤病
身上出现红色斑块可能是多种皮肤病的表现,常见的有玫瑰糠疹、湿疹、体癣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建议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1、玫瑰糠疹:初期常表现为一个孤立的椭圆形或圆形红斑,称为母斑,随着病情发展,躯干和四肢近端陆续出现许多较小的红斑,形状与母斑相似,长轴与皮肤纹理走向一致,呈向心性分布。红斑表面有细小鳞屑,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瘙痒。2、湿疹:湿疹引起的红色斑块形态多样,急性期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搔抓后可形成糜烂面,有渗出倾向,边界一般不太清晰。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颜色可呈暗红色或褐色,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如食物过敏、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状态等。3、体癣:体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红色斑块常呈环状或半环状,边界清楚,边缘有丘疹、水疱、鳞屑,中央皮疹逐渐消退,有自愈倾向,但边缘不断向外扩展,形成环形损害,常见于面、颈、躯干及四肢等部位。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患者、患病动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4、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红色斑块表现为瘀点、红色斑块,压之不褪色,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症状。该疾病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有关,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皮肤紫癜,严重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会累及肾脏等器官。建议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或搔抓,以免加重病情。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详细向医生描述斑块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以及近期的生活环境变化、饮食情况等信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真菌镜检、血常规、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另外,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或刺激物,以免加重红斑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