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早秃

  【概述】

  早年秃发(alopecia prematura)也称男式脱发(male pattern alopecia)、家族性秃发(familial baldness)、寻常秃发(common baldness)。早年秃发是指在老年之前,于青壮年时期头发过早地逐渐脱落。常从前发缘向后脱落,或头顶部头发稀薄直至除发缘外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脱发常呈进行性,有家族倾向,多见于男性。

  【诊断】

早秃

  根据家族史,秃发部位等临床表现,诊断不难。女子弥漫性秃发须排外其他原因,如产后秃发,或伴有其他系统性疾患如伤寒、贫血等。

  【治疗措施】

  消除思想顾虑,减少精神负担,避免过多洗涤及外用刺激性药物。

  一般对不必治疗,若伴有脂溢性皮炎可做相应处理。

  【病因学】

  过早脱发原因未明了。但病人常有较明确的家族史,遗传因素和血液中有较高水平的雄激素是两个重要因素。血液中有足量的雄激素是常是早秃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下列证据:①男性在青春期前不发生早秃,但用睾丸酮长期治疗者可发生早秃;②早秃随年龄增加而加重;③早秃者的胡须、阴毛和腋毛不脱落;④发现初期受累的毛囊有5-a-二氢睾丸酮积聚,它可能抑制毛囊代谢。但进一步原因尚不清楚。

  本病常伴皮脂溢出,但已证实其与早秃无因果关系。另外,局部因素如帽子太紧、夜间戴压发帽、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头等均非主要因素。

  【病理改变】

  最早可查觉的变化是毛囊结缔组织中毛板鞘的下部出现变性,伴血管周围嗜碱性变化。毛囊逐渐萎缩、变小,终于被毳毛所代替,最后许多毳毛、毛囊消失,毛囊逐渐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纤维样结缔组织。最后脱发区的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百分比增高,其毛发松动易掉,表皮菲薄。表皮突变平,表皮下毛细血管丛几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粘多糖沉积增多,毳毛毛囊酶的活性一般正常。

  【临床表现】

  常出现于20~30岁的成人。男性占80%,称男式脱发(male pattern alopecia);女性占20%,称女性式脱发(female pattern alopecia)。本病在白种人发生率较高,而我国发病率明显较低。据上海1976年调查,早秃的发病率为0.63%。

  男式脱发主要发生于顶额部、发前缘尤其额部两侧发际向后退。因而前额变高,尤以两鬓角明显,向上向后延伸。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头顶部一片光秃,仅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剩余的发缘。脱发处头皮光滑,可见纤细的毳毛,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微痒。

  不同病人的脱发形式及脱发速度不同,但大多病程缓慢,可伴有脂溢性皮炎或皮脂溢出。有的较轻病人仅表现为两鬓角处脱发,头顶部毛发稀疏。

  女式脱发少见,程度也轻。一般是弥漫性头发脱落,以头顶部位明显。逐渐脱落,但不脱光,两鬓角也很少脱发。头发柔细并失去光泽。患处头皮变薄、可有灼热感,发痒或按痛。以后很难完全再长出新发。

2007-08-20 10:31:0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