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正确使用皮肤病的外用药

  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忍,到医院去会诊病,医生除了开处方给病人打针、吃药外,多数医生会再配些外用药给病人,要病人通过外搽药物减轻或治愈皮肤病。这种治疗往往要病人自己进行,所以如果病人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疾病不易治疗,有时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溶液  常用的溶液有40%硼酸溶液,1:5000~ 10000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尔溶液等。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某种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虹吸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血管收缩,新的渗液全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洗剂  所谓冼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平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冼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毛发部位,由于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宜应用。  
 
  酊剂  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酊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黏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正确使用皮肤病的外用药

  冷霜制剂  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由于它外观细腻、洁白,像化妆品,所以很受病员欢迎。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如必舒膏)、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素霜 (治裂膏)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霜剂(如肤轻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肤乐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激素冷霜制剂的广泛应用,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如过度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多毛、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色素沉着,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如果长期、大面积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可由此而造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柯兴氏征(如肥胖、满月脸、血压增高、糖尿病等),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般情况下,每日使用两次即可。

  软膏  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为冷霜制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冷霜制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硬膏、涂膜制剂  这是近年来改良的外用药制剂,它是把药物加入胶布或薄膜制剂中,涂用后薄膜与外界空气隔绝,便于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药物损失的弊病,常用的制剂如肤疾宁、紫桂治裂膏、氢可涂膜、疗肤膜等。但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当然含有皮质类固醇的制剂比其它制剂更易于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过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2007-08-20 00:40:00浏览32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接触性皮炎多久能自愈
接触性皮炎自愈时间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受刺激物强度、接触时间长短以及个体皮肤修复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于较轻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去除刺激物后,一般1~2周可自愈;症状严重者自愈时间可能延长,甚至需要治疗3~4周才有恢复可能。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症状轻微时,在脱离过敏原后,2~3周可自愈;若病情较重,可能需要4~6周甚至更长时间恢复,并通过治疗才能改善。对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症状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红斑、瘙痒,及时去除刺激物,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再次接触刺激性物质,皮肤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通常1~2周可自愈。但如果刺激物刺激性强、接触时间长,皮肤出现水疱、糜烂、溃疡等严重症状,自愈就较为困难。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若有感染迹象,需使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防止感染加重,经过规范治疗,3~4周症状可能缓解,皮肤逐渐修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在症状轻微,仅表现为少量红斑、丘疹且瘙痒不剧烈时,及时脱离过敏原,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皮肤自身免疫调节机制会发挥作用,2~3周通常可自愈。而病情较重时,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红斑、水疱,甚至伴有全身症状,自愈时间会显著延长。此时应尽快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开具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过敏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同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或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卤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通过综合治疗,4~6周病情有望好转。如果患有接触性皮炎,应尽快明确并脱离刺激物或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日常注意观察自身皮肤对不同物质的反应,避免接触已知的致敏原和刺激性物质。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护用品,避免使用含有过多化学成分的产品。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接触性皮炎如何治疗才能根除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要想根除接触性皮炎,通常需要综合性治疗,常见治疗措施有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护理、药物治疗以及调整生活习惯四个要点。1、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治疗的关键第一步。需仔细回想发病前接触过的物品,如化妆品、金属饰品、某些食物、植物等,尽快确定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例如,若对镍过敏,就应避免佩戴含镍的首饰;若是化妆品所致,需停用该产品。只有避免过敏原的持续刺激,才能防止病情反复。2、局部护理:发病后,皮肤处于敏感状态,做好局部护理至关重要。建议用清水温和地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防止加重皮肤损伤。清洗后轻轻擦干,避免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若有渗出,可用生理盐水湿敷,起到清洁、收敛的作用,促进皮肤愈合。3、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药物。轻度皮炎,可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瘙痒。若瘙痒剧烈,则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抑制过敏反应,止痒镇静。对于伴有感染的情况,需合理使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避免炎症恶化。4、调整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利于病情恢复。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有精力修复受损皮肤。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还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加重皮肤炎症,保持心情舒畅对康复有积极影响。一旦出现接触性皮炎症状,应立即就医,明确过敏原并开始治疗。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病情反复或加重,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做好防护,接触新物品时先小面积试用,降低发病风险。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尿布皮炎属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吗
尿布皮炎并不属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准确区分这两种皮肤问题,对于患儿的有效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能避免因错误判断而采取不恰当的干预措施,延误病情恢复。尿布皮炎主要由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尿液、粪便刺激引起。婴儿皮肤娇嫩,尿液中的尿素经细菌分解产生氨,粪便中的消化酶等成分,会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炎症反应。此外,尿布更换不及时、材质不透气等因素,会加重这种刺激,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甚至糜烂。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特定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介导的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原如金属饰品、某些化妆品、植物等,这些物质接触皮肤后,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引发皮肤炎症,与尿布皮炎的病因截然不同。此外,尿布皮炎的发病机制相对直接,是物理化学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持续接触刺激性物质,使得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加、酸碱度改变,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炎症细胞浸润,进而出现皮炎症状。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涉及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当皮肤接触过敏原后,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过敏原,并将其呈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吸引炎症细胞聚集,引发皮肤红肿、瘙痒、水疱等一系列过敏症状,与尿布皮炎单纯由刺激引发的炎症有着本质区别。若宝宝出现尿布皮炎,应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臀部,避免用力擦拭。若皮炎症状严重,出现大片糜烂、渗液,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预防继发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以及预防处理
一、接触性皮炎的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通常是由于皮肤接触到某些物质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刺激反应。其常见的症状如下:1、红斑与肿胀接触性皮炎初期,皮肤会出现红斑,通常在接触刺激物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严重时会伴随轻度或中度肿胀。2、瘙痒与丘疹皮炎部位常伴有瘙痒感,患者可能会不自主地抓挠,导致皮肤出现丘疹或小疙瘩。3、水疱在某些情况下,接触性皮炎可能会发展成水疱,可以看到皮肤上出现透明或浑浊的水疱,破裂后可能形成糜烂面。4、结痂病情严重时,水疱可能会破裂,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结痂,皮肤表面可能出现脱屑现象。除以上可视的皮肤症状之外,患者还可能会感觉到灼热、胀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二、接触性皮炎的预防与处理1、避免接触过敏源了解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源,如某些金属、化妆品、清洁剂等,是预防接触性皮炎的关键。2、皮肤保护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产品,保持皮肤湿润,避免皮肤干燥,有助于减少皮炎的发生。3、冷敷使用冷敷物可以缓解瘙痒和肿胀,但避免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以防冻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块后再进行冷敷,时长在5-10分钟为宜。4、遵医嘱通过药物治疗①外用药物:一般会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和瘙痒。对于伴有感染时,可以配合抗生素药膏使用。②口服药物:氯雷他定等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或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全身症状严重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