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快餐与痤疮

  有资料显示:在快餐店从事烹饪工作的年轻人,夏季常常会在面部及胸部出现痤疮或使原有的痤疮病情加重,当离开类似的工作环境后痤疮很快减轻甚至痊愈。

  痤疮是一种多因性疾病,内源性痤疮(主要指青春期痤疮)最常见也最容易为大家所认识,而不少人(包括部分医生)对于外部原因引发、加重的痤疮(医学上称为外源性痤疮)却认识不足。下面介绍几种易被人忽略的痤疮。

  夏季座疮

快餐与痤疮

  痤疮患者每当谈起其经历时,多数会讲夏季泌油增多使病变加重。这种状况尤其多见于年龄稍大的女性,她们此前常有较长的日光接触史,例如日光浴,于是常常在度假后发生,即使经过治疗,但持续时间仍可达3—6个月,这就是典型的“夏季痤疮”。动物和人类的试验已证明紫外线照射可诱发微粉刺,特别是在使用化妆品的基础上。

  机械性座疮

  机械性作用包括压力、摩擦、挤压或吸引等物理因素,可加重原有痤疮或引起新的痤疮病变。驾车人员背部皮肤与椅背的长时间摩擦可引起背部痤疮样皮疹。国外杂志曾报道“嬉皮士痤疮”,其病变即发生在嬉皮士额部紧箍额带的下方。类似的现象也可发生在因各种职业需要和骑摩托车戴头盔者、足球运动员的额部以及小提琴手的颈颏部,小提琴手主要是颏部托琴处受机械性刺激所致。不少患者两侧面颊部皮损的严重程度并不对称,可能与睡姿习惯有关。机械性痤疮的发生机理主要是因为上述物理因素使皮脂腺导管不通畅而激发毛囊性炎症反应。接触各种石油产品如柴油、润滑油、煤焦油和沥青等常可引起痤疮和毛囊炎。患者以机修工、采油工、炼油工或市政建设铺设马路等人居多,病变除面部外还可累及手背、前臂等。有一汽车修理工的双前臂、手背、大腿出现粉刺和脓疮达5年之久,经调查发现他在工作中与机油密切接触,并习惯将双手在长裤上揩擦。

  医源性痤疮

  皮肤试验证明,长期局部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也会诱发痤疮,激素引发痤疮则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副作用导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暗红色圆顶状丘疹,大小形状一致,无结节囊肿,但可有脓疱。有报道哮喘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喷雾剂时诱发痤疮,也有报道放疗的局部发生丘疹、脓疱和粉刺。

  此外,中年女性历经怀孕、生育等重大生理变化,加上某些疾病也会使体内激素失衡而诱发痤疮,对此必须做详细的检查。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女老板,年约40岁,衣着入时,楚楚动人,因为面部大量泌油伴为数不少的痘痘就诊。患者此前曾跑了好几家医院的皮肤科,内服外搽的药也用了不少,但终究没有缓解症状,内心十分痛苦。在了解病史时,我发现该患者3年前曾患过左侧乳腺癌,经手术切除癌组织后,为了防止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可能导致病变的复发,就长期使用某种抑制雌激素的药物。当雌激素被抑制后,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上升,后者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了解情况后,该女土再回曾做手术的医院,医生根据她的实际情况采用减量维持乃至停用,一年后再见到她时皮肤已恢复正常。

 

2007-08-18 22:12:00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突然长痤疮的原因有哪些?怎么治疗和护理
19岁的小林是一名大学生,原本皮肤状态一直不错。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的脸上突然冒出了许多痘痘,额头、脸颊、下巴都未能幸免。这些痘痘有的是红肿的丘疹,有的已经发展成了脓疱,摸上去还有些疼痛。小林十分苦恼,便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经过医生详细检查,结合小林的症状和近期生活情况,诊断为寻常痤疮,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皮脂腺分泌异常和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所引起。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的数据,痤疮(俗称痘痘)是全球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约85%的青少年在青春期会受到痤疮的困扰。而在成年人中,痤疮的患病率也不容小觑,约有12%的女性和3%的男性在25岁之后仍会出现痤疮问题。在我国,痤疮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更为普遍。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突然长痤疮呢?【突然长痤疮的原因】1、内分泌失调①雄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是引发痤疮的关键因素。青春期雄激素水平上升,会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过多皮脂堵塞毛囊口,为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发痤疮。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阶段,体内激素波动大,雄激素相对升高,也易突然长痘。②胰岛素抵抗:现代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促使身体分泌更多胰岛素,进而刺激雄激素分泌,引发痤疮。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长痘风险。2、不良生活习惯①饮食因素: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等,会使血糖快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影响雄激素水平,致使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引发痤疮。研究表明,乳制品也与痤疮有关,其中的激素或生长因子可能刺激皮脂腺。辛辣、油腻食物虽不直接致痘,但会加重皮肤炎症,让痤疮症状更严重。②睡眠不足:睡眠对身体代谢和内分泌调节极为重要。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打乱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平衡,致使皮脂腺分泌紊乱,增加长痘几率。③压力过大:精神压力会使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影响皮脂腺分泌,导致皮脂分泌增加,还会抑制免疫系统,让皮肤更易受细菌感染,引发痤疮。学习、工作压力大时,很多人脸上就会突然冒痘。3、皮肤清洁不当①过度清洁:有人认为保持皮肤清洁能预防痤疮,便频繁洗脸或用强力清洁产品。但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使其缺水变干。为保湿,皮脂腺会分泌更多皮脂,反而加重毛囊堵塞,导致痤疮。②清洁不足:清洁不足同样会引发痤疮。皮肤表面的灰尘、污垢、油脂若不及时清除,会堆积在毛囊口,堵塞毛孔,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4、其他因素①遗传因素:痤疮有一定遗传倾向。若父母都有痤疮史,子女长痘几率会大增。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皮脂腺大小、功能及皮肤对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发病风险。②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雄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引发痤疮样皮疹。这些药物会影响内分泌或皮肤代谢,导致痤疮。【药物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多数痤疮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即可,但症状较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配合口服药物来进行治疗。需注意,无论是外用药物还是口服药物,都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1、外用药物①维甲酸类: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这类药物可以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还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痤疮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但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红斑、脱屑等,应从低浓度开始使用,逐渐建立耐受。②过氧苯甲酰:具有杀菌、抗炎作用,能有效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少炎症反应。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痤疮,单独使用或与维A酸类药物联合使用。使用时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发红等,少数人可能对其过敏。③抗生素:如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痤疮,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2、口服药物①抗生素:对于中重度痤疮,口服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如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它们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②异维A酸:适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它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但异维A酸具有致畸性,女性在使用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需要严格避孕,同时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必须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③盘龙云海排毒养颜胶囊:适用于因体内毒素积聚、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痤疮的人群。尤其适合那些因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出现便秘、痤疮等症状的成年人。对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上班族,以及饮食偏好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排毒养颜胶囊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白术、西洋参、芒硝、枳实、青阳参、小红参、肉苁蓉、荷叶等。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改善便秘症状,从而减少因毒素积聚导致的痤疮发生。白术健脾益气,有助于调节身体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使身体的代谢功能恢复正常。西洋参补气养阴,可缓解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内分泌失调。芒硝软坚泻下,与大黄等成分协同作用,促进肠道蠕动,排出宿便。枳实破气消积,增强胃肠动力。青阳参、小红参、肉苁蓉等成分则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滋补气血的作用。荷叶清热解暑,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热,改善皮肤状态。这些成分相互配伍,共同起到益气活血、通便排毒的作用,从内部调节身体机能,辅助治疗痤疮。但排毒养颜胶囊并非所有人都适用,该产品孕妇忌服,因为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服药期间,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如果用药后痤疮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痤疮的护理与预防】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乳制品,可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且避免过量饮用。2、正确清洁皮肤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合适的清洁频率。一般来说,油性皮肤可以每天早晚各清洁一次,干性和敏感性皮肤每天清洁一次即可。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3、不要挤压痘痘挤压痘痘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痤疮症状,还可能留下疤痕。如果痘痘较多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4、注意皮肤护理在痤疮治疗期间,要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和厚重的粉底,以免堵塞毛孔。可以选择轻薄、透气的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透气。同时,要注意防晒,因为紫外线会加重痤疮的炎症后色素沉着。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治疗痤疮,哪种抗生素最好
一般没有治疗痤疮哪种抗生素最好的说法。治疗痤疮可以使用的抗生素有很多种,比如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盐酸克林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1、夫西地酸乳膏 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成分为夫西地酸,是一种皮肤外用抗生素,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等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可以有效治疗痤疮。 2、红霉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抗菌药物,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脓疱疮、皮肤小面积创伤、烧伤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3、盐酸克林霉素胶囊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是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4、阿莫西林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是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5、盐酸多西环素胶囊 盐酸多西环素胶囊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抗菌药物,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支原体属感染、衣原体属感染等。痤疮可能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胶囊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加重症状。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痤疮痘印用什么面膜好
一般没有痤疮痘印用什么面膜好的说法,面膜不具有治疗作用。痤疮痘印患者一般可以使用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氢醌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阿达帕林凝胶阿达帕林凝胶属于一种维生素A的衍生物,具有抗炎的作用,也具有抑制皮脂腺分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寻常型痤疮、毛囊炎、皮肤干燥等各种疾病,也可以用于改善痤疮痘印的情况。2、维A酸乳膏维A酸乳膏具有角质溶解的作用,也具有抑制皮脂腺分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寻常痤疮、扁平疣、黏膜白斑等各种疾病,也可以用于改善痤疮痘印的情况。3、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具有促进水肿消退的作用,也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淡化疤痕的效果。如果存在痤疮痘印的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的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4、氢醌乳膏氢醌乳膏主要成分为氢醌,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代谢过程而产生可逆性的皮肤褪色,适用于黄褐斑、雀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斑的治疗。5、积雪苷霜软膏积雪苷霜软膏主要成分为积雪草总苷,可以促进创伤愈合,能够抑制疤痕增生,可以用于治疗外伤、手术创伤、烧伤等原因所引起的疤痕,对于痤疮痘印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私自盲目服用。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闭合性痤疮要怎么治疗才能好
闭合性痤疮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闭合性痤疮可能是患者平时不注意皮肤卫生,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没有及时清理,导致毛囊堵塞所引起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使用温和不刺激的洗面奶,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丘疹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米诺环素胶囊、多西环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光动力疗法、激光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中医治疗 闭合性痤疮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5、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出现脓肿,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手术切除脓肿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